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3439)

作品数:25 被引量:207H指数:10
相关作者:马鸿翔姚金保杨学明张平平杨丹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6篇小麦
  • 9篇小麦品种
  • 4篇氮肥
  • 4篇蛋白亚基
  • 4篇亚基
  • 4篇谷蛋白
  • 4篇谷蛋白亚基
  • 4篇分子标记
  • 4篇高分子量谷蛋...
  • 4篇高分子量谷蛋...
  • 4篇产量构成因素
  • 3篇稳产
  • 3篇稳产性
  • 3篇基因
  • 3篇丰产
  • 3篇丰产性
  • 2篇氮肥用量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含量
  • 2篇性状

机构

  • 13篇江苏省农业科...
  • 5篇江苏徐淮地区...
  • 4篇江苏丘陵地区...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江苏徐淮地区...
  • 1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合肥丰乐种业...
  • 1篇江苏红旗种业...
  • 1篇镇江市农业科...
  • 1篇江苏瑞华农业...

作者

  • 13篇马鸿翔
  • 10篇姚金保
  • 9篇杨学明
  • 7篇张平平
  • 7篇周淼平
  • 7篇杨丹
  • 6篇姜朋
  • 5篇温明星
  • 5篇顾正中
  • 5篇杨子博
  • 5篇王安邦
  • 4篇曲朝喜
  • 4篇蔡金华
  • 4篇陈爱大
  • 4篇李东升
  • 4篇张鹏
  • 2篇王海燕
  • 2篇王静
  • 2篇陈小霖
  • 2篇刘东涛

传媒

  • 6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江苏农业学报
  • 3篇作物学报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6
  • 14篇2015
  • 7篇201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新品种镇麦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被引量:13
2015年
镇麦10号是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该品种的生产特性,以2010-2012年2年度江苏省淮南麦区小麦区域试验资料为基础,对镇麦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镇麦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其籽粒产量水平主要分布于6000—7000kg/hm^2,穗数为431.25万/hm^2,穗粒数为37.98粒,千粒质量为44.03g。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千粒质量均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负相关;穗数×穗粒数、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千粒质量也与产量呈正相关。通径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千粒质量,穗粒数的作用最小;产量三要素互作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穗粒数与千粒质量〉穗数与穗粒数〉穗数与千粒质量。
蔡金华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温明星
关键词:小麦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
优质强筋小麦淮麦30的配套栽培技术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研究强筋小麦新品种淮麦30的配套栽培技术,进行氮肥用量及氮肥运筹、播期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300 kg/hm2处理的淮麦30产量和品质优于施氮量225 kg/hm2处理,但差异不显著,氮肥运筹5∶1∶2∶2处理的强筋品质最佳;本试验以10月29日播种、20万基本苗时的产量最高,但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淮麦30品质影响不显著。
周羊梅顾正中王安邦杨子博
关键词:白皮小麦抗赤霉病氮肥用量氮肥运筹
不同施氮条件下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选用长江中下游麦区首个国家审定红皮强筋小麦新品种镇麦168为试验材料,设置240、300、360 kg/hm23个施氮处理,研究施氮量对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影响及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量能显著影响镇麦168的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镇麦168的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中高施氮水平(300、360 kg/hm2)处理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在全部施氮处理下,穗数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质量与籽粒产量呈负相关;穗数与穗粒数、千粒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粒数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全部施氮处理下产量构成三因素对产量均有正向作用,其中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
蔡金华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温明星
关键词:小麦氮肥产量构成因素
小麦种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高通量检测方法被引量:1
2015年
为建立小麦种子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高通量检测方法,本研究改进了传统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中的样品制备和电泳分析方法,提高了检测效率。具体方法为:在小麦种子无胚端切取其体积的1/4~1/5,置于单孔容积为200μL的96孔PCR扩增板中,并在每个微孔中放入1粒直径2 mm的钢珠,并加入浸泡缓冲液静置1~2 h,再加入提取缓冲液,经高通量研磨器(Retsch Tissue Lyser)研磨后,在60℃的烘箱静置30 min。对微孔板离心和上清液预处理后在DYCZ-30C高通量垂直版电泳槽进行电泳分离,获得清晰的HMW-GS分离图谱。该方法简易、快速、成本低,适用于小麦标记辅助选择和资源评价中的大规模HMW-GS组成的检测。
张平平周淼平马鸿翔
关键词: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宁麦18的产量表现及产量结构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宁麦18是采用改良集团法育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弱筋小麦新品种。利用2008~2011年江苏省淮南组和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资料,对宁麦18的丰产性、稳产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麦18在参试品种中平均产量均为第1位,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增产9.8%和4.6%,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增产7.8%和7.2%。宁麦18适应度较高,变异系数、回归系数和Shukla变异系数均较低,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好的稳产性。宁麦18平均穗数486.7万/hm2、穗粒数41.4粒、千粒重35.7 g,产量三因素协调性较好。穗数、穗粒数与产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的作用较小。因此,在宁麦18的高产栽培中,应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和稳定提高千粒重。
姚金保马鸿翔杨学明周淼平杨丹
关键词:小麦丰产性稳产性产量构成因素通径分析
播期和密度对小麦生选6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0
2014年
在江苏六合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小麦品种生选6号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产量与群体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容重、籽粒蛋白含量、出粉率、面粉蛋白含量、饼干延展系数呈显著负相关;播期和密度对小麦群体大小、面团软化度和公差指数影响显著,但对饼干加工品质影响不显著。生选6号应在10月底至11月10日播种,适宜密度为240万~300万/hm2。
姜朋杨学明张鹏杨丹张平平姚金保马鸿翔
关键词:播期小麦
基于TRAP的长穗偃麦草SCAR标记的开发及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开发长穗偃麦草的特异标记,依据TRAP技术,利用56对固定引物与随机引物的组合对中国春-长穗偃麦草附加系等材料进行PCR扩增,共筛选出160条分布于长穗偃麦草1E-7E染色体的特异扩增片段。通过对104个片段的序列进行同源比对,选择与小麦无同源序列的区段设计138对引物,分别对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中国春-长穗偃麦草附加系进行PCR扩增,最终获得30个长穗偃麦草特异SCAR标记,发展标记的效率为53.6%。利用这些特异SCAR标记对硬粒小麦(AABB)与异源六倍体小麦(AABBEE)杂交产生的F2中38个单株进行扩增鉴定,9个单株仅附加了1条相同的E染色体,其余为多条E染色体或者无E染色体附加。这些SCAR标记在不同材料和世代表现出优越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可用于检测小麦背景中附加的相关长穗偃麦草染色体。
秦树文戴毅陈士强张璐璐刘慧萍曹文广FEDAK George高勇陈建民
关键词:长穗偃麦草小麦
部分小麦品种(系)品质相关基因的分子检测被引量:10
2015年
为了了解小麦品种(系)的遗传信息,提高优质小麦育种的效率,利用已有的品质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Dx5、Wx-A1、Wx-B1、Wx-D1、1BL/1RS、PPO18和PPO29)检测了144份黄淮麦区、3份国内其他麦区和8份德国品种(系)的基因等位变异类型。结果表明,5+10亚基类型、Wx-B1b和1BL/1RS易位的出现频率分别为34.8%、2.0%和47.1%,郑麦、新麦、淮麦、烟台以及徐麦等系列小麦品种(系)5+10亚基出现频率较高,而周麦系列中频率较低;未检测到Wx-A1b、Wx-D1b以及双缺失类型的材料;2A染色体上PPO等位基因Ppo-A1a(高PPO)、Ppo-A1b(低PPO)及杂合型基因型出现频率分别为45.8%、49.7%和4.5%,2D染色体上PPO等位基因Ppo-D1a(低PPO)和Ppo-D1b(高PPO)基因型出现频率分别为47.1%和52.9%,两个基因组合类型Ppo-A1b/Ppo-D1b(中等PPO)的出现频率最高,为29.0%,Ppo-A1a/Ppo-D1a(中等PPO)、Ppo-A1a/Ppo-D1b(双高PPO)以及Ppo-A1b/Ppo-D1a(双低PPO)的出现频率依次为23.9%、21.9%和20.6%;聚合多个优质基因的频率很低,同时含有5+10亚基、缺失1个Wx基因、非1BL/1RS易位以及双位点低PPO活性(Ppo-A1b/Ppo-D1a)的材料仅有1份(郑麦366),同时含5+10亚基、非1BL/1RS易位以及Ppo-A1b/Ppo-D1a的材料也仅占5.2%,应加大多个优异基因聚合品种的选育力度。
马红勃刘东涛冯国华陈荣振张会云王静贾辉辉
关键词:小麦品质基因分子标记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淮麦33’选育及性状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为选育适于江苏淮北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2001年以‘烟农19’和‘郑州991’进行杂交,用系谱法选育出小麦新品种‘淮麦33’,2013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麦201305),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麦2014001)。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结果:2010—2012年江苏省淮北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977.90 kg/hm2,较对照‘淮麦20’增产6.28%;2012—2013年江苏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948.95 kg/hm2,比对照‘淮麦20’增产5.96%,居参试品种第1位。参加国家区域试验结果:2011—2013年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563.3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6.83%,增产差异极显著,增产点率94.10%,均值变异系数10.11%,适应度82.34%。2013—2014年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934.00 kg/hm2,比对照增产6.13%,居该组试验品种第1位,增产点率100%。通过多年多点区域试验表明:‘淮麦33’株型理想、产量潜力高,对黄淮麦区小麦主要病害、逆害具有良好的抗(耐)性,尤其是2010年、2012年赤霉病大发生、2013年倒春寒严重发生的情况下,稳产性突出。
周羊梅顾正中王安邦杨子博
关键词: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农艺性状
以EMS诱变创制软质小麦宁麦9号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突变体被引量:25
2014年
本研究旨在创制遗传背景一致的不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缺失系,为小麦品质研究和育种提供材料。将软质小麦品种宁麦9号,用0.4%EMS溶液处理10 000粒种子,获得3781个M1代单株,采用"半粒法"对每个株系进行SDS-PAGE鉴定,从中筛选出299个(7.91%)HMW-GS突变株,包括HMW-GS缺失和分子量突变2种类型。其中,HMW-GS缺失突变176株,突变频率为4.65%,缺失亚基涉及Ax1、Bx7、By8、Dx2和Dy12,突变频率为0.24%-3.28%;分子量突变130株,突变频率为3.44%。将突变体的具胚端种子于温室中繁殖获得M2代,再次鉴定各株系的HMW-GS,并经M3代验证,最终获得Ax1、Dx2、Bx7、By8和Dy12缺失突变体,及Ax1+By8双缺失突变体。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这些突变体的谷蛋白大聚体(GMP)和谷蛋白/醇溶蛋白(GLU/GLI)比值,发现不同缺失突变体的GMP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以Bx7亚基缺失突变体中GMP含量降幅最大,高达42%。另外,不同缺失突变体的谷蛋白总量和GLU/GLI比值也低于对照,Ax1+By8双缺失突变体的GLU/GLI比值最小。
张纪元张平平姚金保杨丹杨学明马鸿翔
关键词:小麦甲基磺酸乙酯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