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6729)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苗登顺王拥军史春民谢春风靳建亮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干细胞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分化
  • 2篇皮下
  • 2篇迁移
  • 2篇小鼠
  • 2篇小鼠体内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羊膜间充质干...
  • 1篇异补骨脂素
  • 1篇脂肪
  • 1篇脂肪细胞
  • 1篇脂肪细胞分化
  • 1篇皮下移植
  • 1篇皮下注射
  • 1篇迁移分化

机构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苗登顺
  • 1篇靳建亮
  • 1篇曹晓建
  • 1篇史春民
  • 1篇王拥军
  • 1篇谢春风
  • 1篇任永信
  • 1篇刘波

传媒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皮下注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正常小鼠体内的迁移分化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在正常小鼠体内从皮下向不同器官迁移的能力。方法:从β半乳糖苷酶(β-gal+)转基因小鼠分离骨髓细胞,经贴壁和传代培养获得第3代β-gal+BM-MSCs,皮下注射给正常6周龄C57BL/6J野生型小鼠。8周后通过LacZ染色示踪β-gal+BM-MSCs在受体小鼠不同组织器官的分布,并对供体第3代β-gal+BM-MSC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β-gal转基因小鼠来源的供体第3代BM-MSCs呈现LacZ染色阳性。第3代的β-gal阳性BM-MSCs皮下注射8周后,在受体小鼠肺、脑、心、肝、肾内检测到LacZ染色阳性的细胞。第3代β-gal+BM-MSCs表达MMPs基因。结论:皮下注射的BM-MSCs能够在正常小鼠体内经血液循环迁移到不同器官,并可能分化成为不同器官的终末分化细胞,参与正常组织的自我更新。
靳建亮苗登顺
关键词:转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基质金属蛋白酶
1,25-(OH)2D3在促进大鼠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扩增中的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大鼠外周血中是否存在非黏附间充质干细胞(MSCs)以及1,25-(OH)2D3能否刺激它们形成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方法:从大鼠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粒细胞(PBMGC)组份,在缺乏和添加10-8mol/L1,25-(OH)2D3条件下进行贴壁培养。培养至4天和8天时,将未贴壁细胞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继续培养,即:"pour-off"培养,培养16天形成的细胞进行亚甲基蓝染色,计数CFU-f数目,并对4天"pour-off"培养形成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PBMGC培养及4天和8天非黏附PBMGC培养都能形成CFU-fs,而1,25-(OH)2D3能够明显地促进它们形成CFU-f。非黏附细胞形成的克隆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Ⅲ型胶原,而不表达Ⅰ型胶原。结论:大鼠外周血中存在非黏附MSCs,在体外培养能够形成CFU-fs,而1,25-(OH)2D3具有促进外周血MSC扩增的作用。
刘波任永信苗登顺曹晓建
关键词: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1,25-(OH)2D3
皮下移植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在正常小鼠体内的迁移及分化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转基因小鼠来源的羊膜间充质干细胞(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cells,AMSCs)经皮下移植到野生型受体小鼠后向不同器官迁移分化情况。方法:从妊娠中晚期的β-gal转基因小鼠体内分离羊膜细胞,在含15%FBS的α-MEM完全培养基及成骨或成脂诱导培养基中培养。β-gal转基因小鼠来源的第2代AMSCs经皮下移植到新生C57BL/6野生型小鼠背部皮下,8周后,将受体小鼠各组织器官固定,Lac Z染色及石蜡包埋,并制成5μm切片。切片经脱蜡,显微镜下观察拍照;或进行β-gal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β-gal和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protein,MBP)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β-gal转基因小鼠来源的第2代AMSCs呈现Lac Z染色阳性,经成骨或成脂培养基培养后可向成骨和脂肪细胞分化。β-gal转基因小鼠来源的第2代AMSCs植入野生型小鼠皮下,8周后,在野生型受体小鼠的甲状腺、肺、脾、脑内检测到Lac Z阳性的细胞。在受体小鼠脑中检测到β-gal和GFAP双阳性及β-gal和MBP双阳性的细胞。结论:皮下移植的AMSCs至少可以存活2个月,在正常小鼠体内经血液循环迁移到不同器官,并可分化成为不同器官的终末分化细胞,参与正常组织的自我更新,从而提示AMSCs可以作为干细胞移植的种子细胞,用于治疗不同疾病。
谢春风苗登顺
关键词:Β-半乳糖苷酶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异补骨脂素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抑制其向脂肪细胞分化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研究异补骨脂素是否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分别处理在成骨或成脂诱导培养液中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培养14天,分别行亚甲基蓝、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油红O染色,并用提取处理后细胞总RNA和蛋白,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成骨或成脂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①异补骨脂素可提高大鼠BM-MSCs的总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及ALP阳性CFU-f形成效率,并促进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②异补骨脂素可抑制大鼠BM-MSCs诱导脂肪滴的形成及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论:异补骨脂素可促进大鼠BM-MSC向成骨细胞分化并抑制其向脂肪细胞分化,其作用效果较补骨脂素更强。
史春民王拥军苗登顺
关键词:异补骨脂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成脂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