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305)

作品数:15 被引量:52H指数:5
相关作者:曹国璠赵致王华磊李金玲郑听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中药现代化项目贵州省科技厅创新人才团队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太子参
  • 4篇土壤
  • 3篇性状
  • 3篇农艺
  • 3篇农艺性
  • 3篇农艺性状
  • 3篇坡向
  • 3篇连作
  • 3篇防控技术
  • 2篇养分
  • 2篇药用
  • 2篇药用成分
  • 2篇叶片
  • 2篇叶片生理
  • 2篇叶片生理指标
  • 2篇生理指标
  • 2篇施肥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土壤养分
  • 2篇微生物

机构

  • 15篇贵州大学

作者

  • 15篇曹国璠
  • 9篇王华磊
  • 9篇赵致
  • 8篇李金玲
  • 6篇郑听
  • 4篇刘红昌
  • 3篇赵凯
  • 3篇袁婧
  • 3篇刘宇鹏
  • 1篇罗春丽

传媒

  • 5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中药材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连作障碍防控技术组合对太子参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不同连作障碍防控技术措施对太子参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太子参的产量鲜重分别与块根鲜重、块根长度、块根直径、须根数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下茎节数之间呈负相关,总体而言,各因素最优组合为A3 B3 C2 D3,即栽植深度为11 cm,土壤消毒液为代森铵,基肥施用量为草木灰1500 kg/hm2+磷肥450 kg/hm2+复合肥225 kg/hm2+硫酸钾225 kg/hm2,发病严重时,7~10 d喷1次50%多菌灵1000倍液,连喷2~3次。
曹国璠赵凯
关键词:太子参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农艺性状
不同坡向对太子参氮含量、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以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种根为试材,采用东偏南19°(ES 19°)、西偏南46°(WS46°)、西偏北76°(WN 76°)、坡顶(TOP)等不同坡向种植太子参,研究了不同坡向对太子参氮含量、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WS环境下的太子参在其生长初期(4月)植株氮含量下降速度最快,为1.22g·kg-1·d-1,具有较强的氮素利用能力,在其生长旺期(6月)具有较多的成熟叶片,较高的单株地下部干质量,光合作用能力、产量形成潜力较强;WS环境下的太子参产量较TOP、WN分别提升44.16%和47.08%;在大选太子参的中上部直径、单参干质量和中选太子参的长、单参干质量以及小选太子参的长商品等级划分指标中,WS环境下的太子参占有相对优势。不同坡向太子参氮含量、生长及产量存在着差异,综合考虑WS环境相对适宜于太子参的生长和其产量形成。
曾维军曹国璠李金玲刘帮艳赵致赵致
关键词:坡向太子参氮含量
高海拔环境对太子参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究高海拔环境对太子参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高海拔环境与太子参常规栽培海拔环境地,分别种植太子参,定期测定太子参农艺性状月增长速率、产量、商品参各等级品质及药用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高海拔环境利于太子参形成枝叶繁多、植株矮壮的株型;高海拔环境下,太子参总须根数、子根数、子根长显著增加,地下部分干物质重显著增多,太子参产量显著高于太子参常规栽培海拔地。高海拔地大选、中选及小选太子参单参干重显著大于太子参常规栽培海拔地。高海拔地太子参水分、总灰分及水溶性浸出物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多糖含量与常规栽培海拔地太子参相比除中选具有显著差异外,大选、小选均无显著性差异,商品参各等级的太子参总皂苷含量均表现为高海拔地显著高于常规栽培海拔地。结论:高海拔环境显著提高太子参产量和品质,改善太子参株型。
刘帮艳李金玲曹国璠曹国璠郑听赵致赵致
关键词:太子参
高海拔环境太子参生物量、药用成分及矿质元素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18年
将太子参分别栽植于海拔为2 157 m的高海拔地(LPS)及海拔为677 m的常规栽培海拔地(SBX),测定太子参不同生育时期的生物量、多糖含量、总皂苷含量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LPS的太子参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总皂苷含量高于SBX,而多糖含量低于SBX;LPS太子参地上、地下部分的N、P、K、Ca、Mg、Cu、Zn动态积累变化与SBX较为一致,其含量因海拔不同而有所差异;Fe、Mn、B的动态变化因海拔、植株部位及生育期不同而有所差异。高海拔种植太子参能提高其产量、皂苷含量,但不利于多糖的积累。
刘帮艳李金玲曹国璠曹国璠郑听赵致赵致
关键词:太子参矿质元素药用成分
基于土壤肥力的太子参农艺性状及营养元素含量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不同肥力土壤环境下,太子参主要农艺性状形成及其营养元素吸收规律。方法:太子参栽培于高肥力土壤(S-HF)、中等肥力土壤(S-MF)和低肥力土壤(S-LF)三种不同肥力土壤地块,定期采样,监测其农艺性状及营养元素含量。结果:S-HF和S-MF促进太子参生长前期形成较多须根与成熟光合功能叶,产量均显著高于S-LF。太子参大、中量元素含量为N>K>Ca>Mg>P,生长前期N、K、Ca和Mg含量较多,后期以K、Ca、Mg含量较多。太子参微量元素含量为Fe>Mn>Zn>B>Cu,Fe含量较一般作物高,Cu含量极少。S-HF太子参对N、Ca和Mg的吸收显著较S-MF和S-LF好;S-MF太子参在各生育时期能较好的平衡吸收各营养元素。S-LF对微量元素的吸收较S-HF和S-MF好,但后两者对微量元素也具有较高吸收量。结论:土壤肥力能影响太子参农艺性状及营养元素含量,太子参栽培宜选高、中肥力土壤。
刘帮艳李金玲曹国璠曹国璠郑听赵致赵致
关键词:土壤肥力太子参农艺性状营养元素
不同连作障碍防控技术组合对太子参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开展了不同连作障碍防控技术措施对太子参主要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太子参的产量鲜质量分别与叶长、叶宽、出苗率、地上部鲜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株高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栽植深度为11Cm,土壤消毒液为代森铵,基肥施用量为草木灰1500kg/hm2、磷肥450kg/hm2、复合肥225kg/hm2、硫酸钾225kg/hm2,病害药物防治措施为发病严重时,喷50%多菌灵1000倍液,7-10d喷1次,连喷2—3次(即处理A3B3C2D3)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最好。
曹国璠赵凯
关键词: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太子参农艺性状
坡向对太子参地下部生长和光合生理及药用成分的影响
2021年
在4个不同坡向种植太子参,研究不同坡向对太子参地下部生长、光合生理、药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太子参地下部生长、光合生理、药用成分具有差异,以东偏南的环境最有利于太子参地下部生长、光合作用进行和药用成分形成。
曾维军王晶曹国璠
关键词:太子参坡向光合生理药用成分
多效唑对太子参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为促进太子参高产栽培,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大田条件下多效唑不同浓度叶面喷施对太子参叶片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多效唑能提高太子参的叶绿素含量,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高太子参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均呈上升趋势。多效唑可促进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及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增幅相似。各处理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对照,以100mg/L处理净光合速率最高,为9.49μmol/(m^2·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随多效唑浓度增大而增大;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均随着多效唑浓度增高而降低,除50mg/L处理光饱和点[1 000.80μmol/(m^2·s)]高于对照外,其他处理均较对照低;所有处理光补偿点均较对照低;各处理太子参的产量均较对照高,以150mg/L处理的产量最高,为399.8kg/667m^2。
郑听曹国璠李金玲刘帮艳赵致王华磊刘红昌
关键词:太子参多效唑叶面施肥光合作用光合特性
“3414”配方施肥对太子参叶片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3414"施肥方案,开展配方施肥对太子参不同生长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叶绿素、丙二醛(MDA)、脯氨酸的含量以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3—5月中,太子参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先增加后减少;SOD、CAT、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逐渐减弱;POD活性先减弱后增强;MDA含量逐渐增加。施用不同水平的氮磷钾对太子参的4种抗氧化酶活性(含量)的影响有的持续减弱(少),有的先减弱(少)后增强(加),须要进一步研究调整施肥水平。抗氧化酶活性只是植物适应一个方面的原因,想更加深入研究太子参,必须从多方面去考虑,例如植物的外在因素土壤、温度、湿度等都会影响太子参的氧化酶活性,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是相关的。
武子茜袁婧曹国璠刘宇鹏
关键词:太子参配方施肥叶片生理指标抗氧化酶营养调控
不同生长期太子参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被引量:9
2014年
为给太子参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测定了太子参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土壤pH在4月中旬(6.05)和6月初(6.18)分别出现峰值;水分变化无显著差异;有机质含量开花中后期(5月初)含量最高;碱解氮含量在开花后期(5月中旬)含量最低,块根成熟后(7月中旬)含量最高;速效磷大致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速效钾开花初期含量高于出苗期,且是全生育期的最高值(97.82mg/kg);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在地上部分逐渐凋零后降低;脲酶活性波动较大;出苗后,太子参根际土壤真菌数量出现了3次波峰,2次波谷;放线菌和细菌也分别有2次波峰和2次波谷,从三大微生物菌类比值来看,在块根成熟期的变化波动较大;产量增加速度最快的也是在开花中后期。结论:多个指标均在太子参茂盛生长期出现多个峰值,且部分指标在采收时出现徒增的现象;开花中后期是产量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最后活跃的时期,而微生物最活跃的时期是在块根成熟期;太子参不同生长期会影响其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应加强对太子参根际微生物菌根的研究,以有效遏制根腐病的发生,改善太子参土壤根际微生态环境。
袁婧李金玲刘宇鹏武子茜曹国璠赵致王华磊刘红昌
关键词:太子参根际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