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CARS-04-PS04)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文滨韩英鹏滕卫丽孙梦阳武林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骨干教师创新能力资助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大豆
  • 2篇性状
  • 2篇基因
  • 2篇PCR
  • 1篇异黄酮
  • 1篇油分
  • 1篇油分含量
  • 1篇脂肪含量
  • 1篇植株
  • 1篇筛选剂
  • 1篇生理小种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时期
  • 1篇通径
  • 1篇通径分析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 1篇农艺性状
  • 1篇重组自交系
  • 1篇重组自交系群...

机构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李文滨
  • 2篇滕卫丽
  • 2篇韩英鹏
  • 1篇姜振峰
  • 1篇李永光
  • 1篇王志坤
  • 1篇赵雪
  • 1篇王涛
  • 1篇王艳
  • 1篇毛婷婷
  • 1篇常玮
  • 1篇黄文佳
  • 1篇武林
  • 1篇孙梦阳
  • 1篇王朋朋
  • 1篇李维娜
  • 1篇胡海波

传媒

  • 4篇大豆科学

年份

  • 4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遗传背景和环境条件下大豆油分含量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以高油品种合丰47分别与高产品种黑农37和高油品种黑农44杂交所得的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AB,AC)以及高油品种东农46与高产品种垦鉴23杂交获得的1个重组自交系群体(DE)为材料,比较分析了3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在7个不同环境下油分含量的遗传变异和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群体的油分含量呈正态分布,双亲油分含量高有利于提高杂交后代的油分含量。在不同环境下3个群体油分含量与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呈正相关,与株高呈负相关。油分含量与单株粒重在AB和AC 2个群体中呈正相关。大豆油分与其它农艺性状相关性在不同群体和不同环境下存在差异。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对油分含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最大。
毛婷婷姜振峰李文滨
关键词:大豆脂肪含量通径分析
重组自交系群体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2012年
2009和2010年以绥农10与L-10杂交衍生的164个株系组成的F6和F7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品红染色法对大豆胞囊线虫抗性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大豆胞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抗病性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豆胞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抗病性与生育期、节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分枝数、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呈负相关;与种脐颜色、粒形、茸毛色无明显的相关性,与根瘤呈极显著相关。
胡海波韩英鹏滕卫丽常玮李文滨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抗病性农艺性状
氯化锂作为转基因大豆筛选剂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以东农50大豆子叶节为材料,以大豆子叶节丛生芽黄化率和丛生芽高度为考察指标,确定氯化锂作为转基因大豆筛选剂的最佳浓度和筛选临界观察时间。在此基础上,对转基因大豆丛生芽进行GUS染色,并对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通过对受体植株进行氯化锂叶片涂抹,确定适宜的表型筛选浓度。结果表明,延迟7 d进行氯化锂筛选,筛选浓度为60 mmol.L-1为宜,最佳筛选天数为10 d。抗氯化锂丛生芽的GUS染色阳性率为80%,确定叶片涂抹法的适宜筛选浓度为700 mmol.L-1,并且经氯化锂筛选得到的转基因植株后代可以正常生长发育。
黄文佳李永光王志坤李维娜王涛王朋朋李文滨
关键词:大豆转基因植株氯化锂GUS染色PCR
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通过Real-time PCR分析了不同生育时期7个大豆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PAL,C4H,4CL,CHS,CHI,IFS和F3H)的相对表达情况。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籽粒发育过程中豆荚(含籽粒)中异黄酮及其组分的含量,同时利用SAS 8.2分析了F5∶11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豆荚中异黄酮含量与部分基因相对表达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阶段,部分基因(PAL,CHI,IFS和F3H)的相对表达量普遍有显著提高;PAL,C4H,CHS和IFS基因在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高峰出现在R1期,大部分基因在2个品种豆荚中相对表达量差异显著的时期为R6期。在R6期,豆荚中PA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染料木素(GT)和总异黄酮含量(TI)呈显著正相关。CH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大豆黄素(DZ)、染料木素(GT)和总异黄酮含量(TI)呈显著正相关,但是与黄豆黄素(GC)呈显著负相关,IF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大豆黄素(DZ)含量呈显著正相关;F3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所有异黄酮成分均呈显著负相关。研究明确了相应基因的表达情况,对于理解异黄酮含量变异的遗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王艳武林孙梦阳韩英鹏赵雪滕卫丽李文滨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REAL-TIME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