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B09B00)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郑晓园金余其吴清涛姜洪涛崔洁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水性
  • 3篇亲水性
  • 3篇活性剂
  • 3篇表面活性
  • 3篇表面活性剂
  • 2篇流变特性
  • 2篇滤膜
  • 2篇SIO
  • 2篇超滤
  • 2篇超滤膜
  • 1篇乙烯
  • 1篇油泥
  • 1篇油污泥
  • 1篇原油
  • 1篇溶剂
  • 1篇偏氟乙烯
  • 1篇平板膜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黏度特性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
  • 3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舟山北化聚合...

作者

  • 3篇金余其
  • 3篇姜洪涛
  • 3篇吴清涛
  • 3篇郑晓园
  • 2篇陈洪永
  • 2篇崔洁
  • 1篇聂立宏
  • 1篇王北福
  • 1篇马晓军
  • 1篇胡跃龙

传媒

  • 2篇能源工程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纺织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罐底油泥黏度特性及降黏措施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HAKKE VT550旋转黏度计对罐底油泥的黏度特性进行了研究,筛选出合适的黏度模型,分析比较了加热(20~60℃)、添加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水溶液(质量分数为0.5%)和添加溶剂(正戊醇和120#溶剂油)对油泥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罐底油泥包含大量固体颗粒,在0~600 s-1剪切速率范围内,具有塑性流体和假塑性流体的双重特性,Casson模型为最适合的黏度模型,拟合决定系数为0.986。在3种降黏措施中,将样品加热至50℃与20℃下添加质量分数为10%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均可使油泥黏度下降50%,样品流型向假塑型转变。掺入溶剂的降黏效果优于前两者,最佳效果为在20℃、300 s-1剪速下,添加质量分数为10%的120#溶剂油,黏度下降达90%,样品流型向牛顿型转变。
崔洁郑晓园金余其马晓军郑耀根
关键词:黏度特性表面活性剂溶剂
表面活性剂对PVDF-SiO_2超滤膜的性能与结构的影响
2016年
在PVDF-SiO_2共混膜中添加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以及两种复配的表面活性剂,通过相转化法制备了一系列的改性膜。实验通过测定未改性膜及改性膜的纯水通量、牛血清白蛋白的截留率、接触角大小、拉伸强度来表征表面活性剂对膜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测试改性膜的通量恢复率来表征膜的抗污染能力。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热分析(DSC)对膜的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添加单一表面活性剂及复配表面活性剂均可使膜的渗透性能提高,能够改善膜的机械性能、亲水性,对膜的结晶度没有明显的影响,微观结构观察得到改性膜呈现出优化的表面及断面结构,微孔数目变多,孔间的连通性趋好,纳米颗粒在表面分散的更加均匀,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得到改善。
吴清涛姜洪涛王北福聂立宏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改性膜亲水性
原油罐底油泥的理化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对4个不同原油储油罐的罐底油泥的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4种油泥的含油率分布在35%-81%,油族组分以饱和烃和芳香烃为主,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均小于20%;残渣的粒径分布在0-200μm;Zn是油泥中平均含量最高的重金属元素,最高达到2029.69 mg/kg,同时也是分布差异性最大的元素;油泥为非牛顿流体,其粘度随剪切速率和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油泥流变特性可用幂律方程进行描述。
陈洪永金余其崔洁郑晓园郑耀根
关键词:油泥理化特性重金属流变特性
含油污泥的流变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舟山三种含油污泥样品,研究了温度、剪切速率、含渣率等参数对含油污泥流变特性的影响。通过幂律本构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含油污泥在剪切速率增加时,剪切应力增加,粘度减小,含油污泥逐渐由假塑性流体向宾汉流体转变;温度越低,含油污泥的粘度越大且维持假塑性流体能力增强;含油污泥的含渣率越高,样品的非牛顿性越强,粘度值也越高。
朱嘉卉金余其郑晓园陈洪永单君郞胡跃龙
关键词:含油污泥流变特性
表面活性剂对PVDF超滤膜抗污染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针对铸膜液中共混SiO_2容易团聚而造成膜的抗污染性能较低的情况,采用相转化法在铸膜液中添加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制备了改性的PVDF-SiO_2共混超滤膜,通过测试膜的纯水通量、截留率、接触角、表面ζ电位、通量下降率及通量恢复率等指标来对膜的抗污染性能进行表征,通过扫面电镜对超滤膜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表面活性剂的超滤膜的抗污染性能及微观结构均优于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的,纳米粒子在铸膜液中得到了均匀分散。将所制备的超滤膜应用于浙江舟山某油库的含油污水,处理后水中悬浮物、油含量及COD均达到GB 8978-1996排放标准。
吴清涛王北福姜洪涛蒋德宏邵明军姚政成
关键词:超滤膜表面活性剂亲水性微观结构
超声时间对聚偏氟乙烯/SiO_2平板膜性能和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为得到性能稳定的平板膜,将纳米粒子SiO_2填充到聚偏氟乙烯(PVDF)中,添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含有纳米SiO_2的乳液进行超声波分散,利用超声空化作用使得纳米粒子分散均匀,通过相转化法制备出PVDF超滤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分析不同超声时间对膜结晶度的影响,采用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考察膜的官能团结构有无变化,并对膜的表面和截面形貌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不同超声时间并没有改变膜的结晶度,但是微观结构不同。测试了膜的亲水性、力学性能和渗透性能,结果表明,亲水性、力学性能、纯水通量均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先达到最佳值随后开始减弱,超声时间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截留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吴清涛王北福姜洪涛聂立宏
关键词:超声空化亲水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