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ZX017)
- 作品数:14 被引量:98H指数:6
- 相关作者:黄志斌魏荣吴华清任雪萍许承明更多>>
-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安徽省社科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东西文化的和谐社会诉求及制度伦理
- 2007年
- 中国传统集团文化形态以人性本善的"礼"为核心派生出"以善抑恶"的善正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伦理,内涵着德治精神的设定身份、分别等级、增进和谐的"亲合"性正义价值取向。而西方经济文化形态则以人性本恶的"法"为核心演绎出"以恶抑恶"、"以恶增善"的法正义和谐社会制度伦理,它内涵着契约和法治精神的设定主体、分别物权、公平转让和各得其所的"分构"性正义价值取向。从历史进程看,一个社会中集团文化和经济文化只有平衡协调发展,使集团原则和经济原则处于均衡状态,把对个人利益的驱动放在尊重集团原则维持秩序的基础之上,才会使社会和谐的秩序文化真正繁荣起来。
- 王志红黄志斌
- 关键词:东西文化和谐社会制度伦理
- 省域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评价及其差异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是进行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有效方法。考虑城市水资源运作系统内部复杂的投入、产出关系,运用DEA方法对国内省域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发现整体效率值偏低,且地区间差异明显。原因在于城市未处理污水排放过量,而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对城市水资源利用产生双重影响。文末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促进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
- 吴华清黄志斌张根文
-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 论人与自然和谐的超循环本质被引量:17
- 2007年
- 文章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方面论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循环本质,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本质上是自然系统的生态循环与生产领域的生产循环以及生活领域的消费循环相耦合的超循环。超循环理当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理想航标和价值追求。
- 黄志斌
- 关键词:生态循环超循环
- 面向生态经济模式的企业困境与机会探析被引量:4
- 2008年
- 面对传统工业经济模式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人类开始反思,开始由传统工业经济模式向生态经济模式转化;在这种转化的历史变革中,企业会承受困惑与不安,但同时也蕴涵着发展的机会。对企业而言,经济模式转变中蕴涵着新的投资机会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合理利用政府资源与环境政策,可以增强企业的实力;在经济模式转变中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创设企业品牌。
- 任雪萍黄志斌
- 关键词:生态经济模式环境保护
- 价值链、产业转移与国家产业安全被引量:8
- 2009年
-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出现产业安全问题,是全球价值链升级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地区)主导企业积极进行产业分离与转移的必然结果。通过价值链理论回顾与分析,揭示国际间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二者之间的关系,从全球价值链角度重新界定国家产业安全的本质与特点,并提出相应的管控机制,有利于我国产业安全管理与产业结构升级。
- 吴华清黄志斌
- 关键词:价值链全球价值链产业转移与承接国家产业安全
- 论循环经济政策的经济学基础
- 2007年
- 当前国内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是循环经济在企业中并没有热起来,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循环经济及其政策的经济理论基础的认识不清,造成了循环经济政策的缺乏。依据新的公共政策理论,文章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更多涉及的是相关主体的利益冲突,因此公共政策就是确定谁的利益得到考虑,并认为循环经济政策不会影响效率。
- 黄志斌施中云
- 关键词:循环经济公共政策外部性
- 和谐社会构建中公平正义价值共识的达成被引量:6
- 2006年
- 公平正义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凝聚人心、产生认同的道义源泉。公平正义价值共识的形成,关键在于对公平正义内涵的正确理解。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公正观,要达成对于公平正义的价值共识,必须将公正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从个人与社会有机结合、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高度进行理解。
- 吴丽兵
- 关键词:社会认同公正马克思主义公正观
- 科技创新团队和谐关系的构建被引量:4
- 2008年
- 从建立科技创新团队内部人际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升科技创新团队内部个体与群体的和谐关系,以及发展科技创新团队之间的和谐关系等三个层面,探讨科技创新团队和谐关系的构建原理与途径,以裨益于科技创新团队创造力的激发。
- 黄志斌张传东
- 关键词:科技创新团队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和谐人格的塑造被引量:14
- 2006年
-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共进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广大人民和谐人格塑造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社会主义和谐人格理当包括与胡锦涛同志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大特征相适应的具体规定性,即: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知识、能力和价值取向,公平正义观及其实践能力,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自觉意识和行动,诚信友爱的理念和履行,促进社会充满活力的“四个尊重”的品行,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超循环理念和价值追求。我们必须也可以按照疏解—升华、内化—外化的路径塑造广大人民的社会主义和谐人格。
- 魏荣黄志斌
-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人格
- 和谐动机系统结构及特征阐论
- 2007年
-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塑造广大人民和谐人格的关键在于促进其和谐动机系统的形成。和谐动机系统是以追求和谐为主导动机、由不同层次的动机要素相互协同而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动机要素分属内容维、状态维、目的维三个维度,构成立体空间结构,从而显现出多样性、整体性、发展性的特征。本文对和谐动机系统的结构要素、结构特征进行深入解析和考察,以对广大人民和谐动机系统的形成、和谐人格的塑造有所启示,进而裨益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魏荣黄志斌
- 关键词: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