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6065)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易维明李志合李永军张德俐柏雪源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生物质
  • 2篇热解
  • 2篇热裂解
  • 2篇下降管
  • 2篇裂解
  • 2篇固体热载体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喷淋
  • 1篇喷淋塔
  • 1篇喷嘴
  • 1篇热解特性
  • 1篇喂料
  • 1篇喂料器
  • 1篇雾化特性
  • 1篇力学模型
  • 1篇反应器
  • 1篇反应器设计

机构

  • 5篇山东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李志合
  • 5篇易维明
  • 4篇李永军
  • 3篇张德俐
  • 2篇柏雪源
  • 1篇王芳
  • 1篇张倩
  • 1篇黄玲
  • 1篇崔喜彬
  • 1篇高巧春
  • 1篇王婧

传媒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农机化研究
  • 1篇太阳能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旋转刮刀生物质粉喂料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工艺中,粉状生物质连续、均匀、可控地喂入对于热裂解过程具有直接影响。利用设计开发的旋转刮刀式喂料装置,以花生壳粉为原料,在不同粒径(20~40,40~60,80~100目以及未筛分)、不同料筒压力(1 000Pa,1 500Pa和常压)、不同刮刀个数(1,2,3)以及料筒内不同物料原始高度(150~300mm)条件下,对喂料装置的喂料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喂料装置能够实现生物质粉的连续、稳定喂料,上述因素对于下料速率均具有显著影响。生物质粉的下料速率随着粒径的减小和料筒内气体压力的升高显著增大。两个刮刀时的喂料速率明显高于1个刮刀的,但是继续增加刮刀个数,喂料速率变化将不明显。当喂料器的转速小于26r/min时,物料装填高度对喂料速率的影响不明显;当喂料器的转速大于58r/min时,喂料速率随物料高度的增加显著增大。
张倩李志合李永军易维明张德俐
关键词:喂料器
喷淋塔内螺旋喷嘴雾化特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以水为介质,在不同压力下对不同喷孔直径的螺旋喷嘴进行雾化特性试验研究,得到包括体积流量、雾化锥角、雾化液滴粒径和雾化均匀度的变化规律,并分别利用雾化均匀度指数和跨径对雾化均匀度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压力和喷孔直径对其雾化特性均有影响。在工程运用中,喷孔直径为5.6mm、压力为0.2MPa最适宜对生物质热裂解气体的喷淋冷却。
张德俐李志合易维明王芳
关键词:生物质喷淋塔雾化特性
下降管生物质热裂解液化反应器设计被引量:11
2011年
以固体热载体加热工艺原理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下降管生物质快速热裂解液化反应器。详细阐述了反应器中的陶瓷球热载体换热器、颗粒喂料器、反应管、颗粒分离及热裂解气冷却系统等主要组成部件的结构,并对各部件的性能进行了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热载体的温度与喂料速率控制精确,热载体与炭粉颗粒分离完全;空心锥喷嘴非常适合生物质热裂解气体产物的喷淋冷却,当喷嘴孔径为4.0 mm、液体压力为0.2 MPa时雾化效果最佳,利用该喷淋冷却方式时秸秆类生物质热裂解生物油的收集率达到43%。
李志合柏雪源李永军易维明
关键词:生物质热裂解固体热载体
生物质在下降管内的热裂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为研究陶瓷球热载体加热工艺下生物质在下降管内的快速热解的挥发特性,在热解温度分别为723,773,823K,下降距离分别为150,550,850,1 150mm工况下,对40~46目的玉米秸秆粉末进行了热解实验,利用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研究了生物质的热解动力学过程。实验数据与模型计算表明,生物质热解挥发程度随温度的升高和下降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吻合性较好。
黄玲易维明李志合崔喜彬柏雪源李永军
关键词:生物质下降管热解动力学模型
固体热载体加热生物质的闪速热解特性被引量:6
2012年
为研究固体热载体加热条件下生物质的热解挥发特性,在一竖直下降管模拟实验台上,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陶瓷颗粒与生物质粉的混合流动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生物质颗粒在下降管内停留时间的计算方法。利用固体热载体加热下降管生物质热解实验装置,在400、450、500℃热解温度对玉米秸秆进行了热解实验,并在下降距离分别为100、400、700、1 200 mm位置处对热解炭粉进行了采样,利用灰分示踪法计算了其热解挥发程度。重复性实验表明各工况下的实验数据具有很好的重复性。通过实验数据与一级动力学模型的对比,发现二者之间差距较大,而在耦合生物质颗粒的运动规律后,实验数据与动力学模型吻合较好。
李志合易维明高巧春王婧张德俐李永军
关键词:生物质固体热载体热解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