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326)

作品数:21 被引量:112H指数:7
相关作者:曾亚文普晓英杜娟杨涛杨树明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大麦
  • 11篇籽粒
  • 9篇大麦籽粒
  • 7篇黄酮
  • 6篇总黄酮
  • 6篇氨基丁酸
  • 5篇淀粉
  • 5篇抗性
  • 5篇抗性淀粉
  • 5篇Γ-氨基丁酸
  • 4篇生物碱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性状
  • 2篇酮类
  • 2篇酮类化合物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2篇啤酒大麦

机构

  • 20篇云南省农业科...
  • 11篇云南省农业生...
  • 10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林学院
  • 1篇文山州农业科...
  • 1篇昆明田康科技...

作者

  • 21篇普晓英
  • 21篇曾亚文
  • 20篇杜娟
  • 18篇杨涛
  • 16篇杨树明
  • 11篇杨晓梦
  • 8篇杨加珍
  • 2篇段红平
  • 2篇张京
  • 2篇汪禄祥
  • 2篇段承俐
  • 2篇孙正海
  • 2篇杨生超
  • 1篇辛培尧
  • 1篇郭刚刚
  • 1篇何金宝
  • 1篇杜丽娟
  • 1篇李霞
  • 1篇李东
  • 1篇魏明亮

传媒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4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Agricu...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种子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大麦与谷类科...

年份

  • 2篇2021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麦RIL群体内不同类型苗粉和籽粒元素的差异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大麦重组近交系群体(RIL)的变异类型分类与苗粉(麦苗)及籽粒的矿质元素含量及其遗传变异,揭示栽培大麦苗粉及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遗传变异。【方法】采用栽培大麦变种分类方法,按照穗芒颜色、护颖宽窄、侧小穗有无内外稃、芒性状、粒色、穗密度及籽粒稃状对194个紫光芒裸二棱?Schooner大麦RIL株系及其亲本进行变异类型分类。用ICP-AES测定194个紫光芒裸二棱?Schooner大麦RIL株系及其亲本的籽粒和苗粉中9种矿质元素(P、Zn、Fe、Mn、Mg、Ca、Cu、Na和K)含量。【结果】从Violiglabrum?Erectum培育的194个RIL株系及其亲本划分为Nutans、Hypianthinum、Lanthonudum、Violiglabrum、Medicum、Nudum、Erectum、Violimedicum、Neogenes、Glabrinudidubium、Jachanum、Luchuanicum和Violierectum共13个变异类型,变异分类性状基因型间差异显著。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变异类型间差异显著(1.9—6.4倍),而苗粉差异较小(1.2—2.1倍)。前者籽粒元素变种类型最高倍数差异依次为Cu(Glabrinudidubium/Violierectum=6.4)>Mn(Violimedicum/Violierectum=3.8)>Fe(Neogenes/Glabrinudidubium=2.9)>K(Medicum/Violierectum=2.3)>Zn(Violiglabrum/Jachanum=2.2)>P(Violimedicum/Jachanum=2.1)=Ca(Medicum/Violierectum=2.1)>Mg(Violimedicum/Jachanum=1.9)=Na(Violimedicum/Violierectum=1.9),后者苗粉元素变种类型最高倍数差异依次为Na(Violierectum/Luchuanicum=2.1)>Fe(Neogenes/Erectum=1.5)>Ca(Jachanum/Luchuanicum=1.4)=Cu(Violiglabrum/Hypianthinum=1.4)>Zn(Lanthonudum/Violimedicum=1.3)=Mg(Nudum/Luchuanicum=1.3)=K(Violierectum/Hypianthinum=1.3)>P(Luchuanicum/Glabrinudidubium=1.2)=Mn(Nudum/Erectum=1.2),而籽粒及苗粉中P、Zn、Mn、Mg、Ca和K含量变种类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7种苗粉与籽粒元素比为1.1—51.4倍,13个变种类型苗粉与籽粒元素比值变种类型最高倍数差异依次为Na(Violierectum 51.4)>Ca(Violierectum 19.9)>K(Violierectum15.4)>Fe(Glabrinudidubium 8.8)>Mg(Jachanum 3.4)>Mn(Violierectum 3.2
曾亚文汪禄祥杨晓梦杨加珍杜娟普晓英杜丽娟杨树明肖亚杨涛
关键词:大麦ICP-AES矿质元素籽粒
中国大麦功能食品防治慢性病的利用(英文)被引量:5
2016年
慢性病是世界及中国引起死亡的头号杀手,尤其是高血压和糖尿病,主要原因是遗传、日常饮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代谢异常。大麦是中国的传统中药材,大麦的籽粒、苗粉及其功能食品防治慢性病功效显著,因其富含矿质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抗氧化酶、叶绿素和生物活性成分(β-葡聚糖、酚类化合物、GABA、生物碱、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膳食纤维等)。中国大麦籽粒及其苗粉等功能食品的保健作用有许多挑战;大麦籽粒可生产营养和医学价值高的香味好的珍珠米、大麦粉、大麦糕点及面包等功能食品;大麦苗粉可生产大麦苗片、大麦苗粉米线、大麦苗粉饵丝、大麦苗粉面条及麦绿啤酒等新型功能食品。大麦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前景广阔。
杨加珍曾亚文杨晓梦普晓英杜娟
关键词:功能食品慢性病大麦籽粒
大麦籽粒和苗粉蛋白质含量的检测被引量:21
2016年
为了解大麦籽粒及苗粉中蛋白质含量的差异,以242份大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大麦籽粒及苗粉蛋白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高于20%的有7份,含量低于10%的有7份,含量中等的有228份;大麦苗粉蛋白质含量高于33%的品种有8份,含量低于20%的有24份,含量中等的有210份。青稞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分蘖期大麦苗粉可作为高蛋白饲料。大麦籽粒和苗粉蛋白质含量相关系数为0.461,达极显著水平(P<0.01)。
辛培尧普晓英杜娟杨涛曾亚文
关键词:大麦籽粒蛋白质
抗旱型优质高产啤酒大麦新品种云啤9号被引量:1
2014年
云啤9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所暨国家大麦青稞体系西南区育种团队采用夏繁冬播1年2代育种技术于2010年育成的二棱型啤酒大麦新品系。2006年以澳选3号为母本和曲152为父本配组,2010年10月稳定后在云南省5个州市进行小区面积为10m2,3次重复,随机区组6个点多点试验,2011~2012年度参加云南省啤酒大麦品种区试,2012年申请农业部植物品种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号:20120877.2),并于2013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编号:滇登记大麦2012001号)。
普晓英何金宝曾亚文杨涛杜娟杨树明
关键词:抗旱高产啤酒大麦
云南稻微核心种质及其回交高代糙米功能成分含量的遗传变异被引量:12
2013年
测定了作为供体的95份云南稻微核心种质、籼稻轮回亲本滇屯502、粳稻轮回亲本合系35及其籼籼交和粳粳交的95份回交高代糙米的总黄酮、γ–氨基丁酸和抗性淀粉含量,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供体及其回交高代糙米的3种功能成分含量变幅和变异系数均较大,大小依次为抗性淀粉、γ–氨基丁酸、总黄酮;2)受体糙米的功能成分含量较低,回交高代3种功能成分含量比受体有提高,供体糙米总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回交高代,粳稻糙米回交高代的γ–氨基丁酸含量大于其对应的供体,供体与对应的回交高代糙米抗性淀粉含量均呈双峰分布且遗传稳定,说明抗性淀粉含量主要受基因型控制。
魏明亮杜娟曾亚文杨树明普晓英杨涛
关键词:微核心种质总黄酮抗性淀粉
大麦RIL群体籽粒功能成分含量的遗传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为选育出高功能成分含量的大麦新品种,以紫光芒裸二棱×Schooner构建的包含193个株系的RIL群体为材料,在玉溪和白邑2个生态点种植,对总黄酮、生物碱、γ-氨基丁酸和抗性淀粉含量进行测定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大麦RIL群体籽粒4个被测功能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群体间呈现广泛的遗传变异;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含量均呈正态分布,表现为连续变异,由多基因控制;γ-氨基丁酸含量呈偏态分布,受主效基因控制。生态环境对大麦RIL群体籽粒4个被测功能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大,低海拔高温气候有利于该群体总黄酮、γ-氨基丁酸及抗性淀粉含量的提升,高海拔冷寒气候有助于生物碱含量的增加。
杨晓梦李东杜娟李玉萍曾亚文普晓英杨树明杨涛段红平
关键词:总黄酮Γ-氨基丁酸生物碱抗性淀粉
大麦杂交后代籽粒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植株性状的相关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文章研究了12个大麦品种及其F1,F2代籽粒黄酮类化合物及其植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槲皮素与芒色、叶色、穗子颜色相关性都较高,槲皮素含量与大麦不同部位色素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因子贡献率为57.01%,主要对应槲皮素、叶耳颜色、叶色、叶鞘色、叶杆色、穗子颜色、芒色的特征向量的分值较大,与总黄酮的关系更大,花色苷类物质对黄酮含量影响较大。
杨涛段承俐曾亚文普晓英杜娟杨树明杨生超
关键词:大麦黄酮类化合物农艺性状
割苗期对不同生态类型大麦品系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以南方大麦区试12个品系为试验材料,三叶一心(处理1)、五叶一心(处理2)与对照不割苗(CK)进行不同时期刈割处理,研究割苗时期对不同生态类型大麦经济性状的影响,并对产量构成因子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割苗期对冬性、半冬性及春性品系农艺性状的影响存在差异;割苗期对二棱及六棱大麦品系农艺性状的影响存在差异;不同割苗期麦苗干质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处理2(4678.5±301 kg/hm2)>处理1(3610.5±189 kg/hm2);不同割苗期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通径分析表明,处理1各性状对籽粒产量影响重要性依次为主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穗长>结实率;处理2对籽粒产量影响重要性依次为有效穗>主穗粒数>穗长>千粒重>结实率。本试验初步筛选出保大麦12号、G231M004M、苏啤3号、2008品22作为适宜麦苗生产、兼顾籽粒生产的两用型大麦品种。
杜娟杨晓梦曾亚文杨涛普晓英杨树明陈晓艳
关键词:冬春性棱型通径分析
大麦籽粒亮氨酸QTL定位
2021年
为挖掘大麦籽粒亮氨酸含量QTLs,本研究以‘紫光芒裸二棱’和‘澳选3号’构建的193个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群体籽粒亮氨酸含量,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定位了大麦籽粒亮氨酸含量QTL。结果表明:籽粒亮氨酸含量在‘紫光芒裸二棱’和‘澳选3号’中分别为1.70 mg/g、0.87 mg/g,重组自交系群体后代中亮氨酸含量平均值为(1.20±0.01)mg/g,变异系数为16.92%;共检测到3个与亮氨酸含量相关的QTLs,分别位于2HL(Scssr03381~Scssr07759)、4HL(HVBAMMGB84~BMAG0808)和7HL(GMS056~GBM1297)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7.65%、12.96%、19.74%,加性效应分别为-0.07、0.06和-0.1。本研究结果为大麦籽粒亮氨酸含量QTL精细定位及高亮氨酸含量大麦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姚国琼杨晓梦杜娟孙正海普晓英杨加珍曾亚文
关键词:大麦重组自交系籽粒亮氨酸QTL
刈割对大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功能成分含量的影响
2017年
以云南特有青稞大麦紫光芒裸二棱与澳大利亚常规啤酒大麦Schooner为亲本构建的193个株系的F9代大麦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玉溪和白邑种植,比较5叶1心刈割与不刈割对大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功能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籽粒功能成分含量受刈割影响大,刈割处理的大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总黄酮、γ-氨基丁酸、生物碱和抗性淀粉平均含量高于不刈割群体,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杨晓梦段燕胜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涛杨加珍李霞段红平
关键词:刈割总黄酮Γ-氨基丁酸生物碱抗性淀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