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4037)

作品数:7 被引量:157H指数:4
相关作者:孙长青张广伟雷建设梁姗姗张洪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吉林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震
  • 5篇双差定位
  • 4篇余震
  • 4篇双差
  • 3篇地壳
  • 3篇余震序列
  • 2篇震源
  • 2篇震源机制
  • 2篇重定位
  • 1篇地壳各向异性
  • 1篇地壳速度
  • 1篇地壳速度结构
  • 1篇地震定位
  • 1篇地震序列
  • 1篇地震震源
  • 1篇地震震源机制
  • 1篇断层
  • 1篇断裂带
  • 1篇遗传算法
  • 1篇于田地震

机构

  • 7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吉林省地震局

作者

  • 6篇孙长青
  • 5篇张广伟
  • 3篇雷建设
  • 1篇梁姗姗
  • 1篇李聪
  • 1篇张洪艳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壳构造与地...
  • 1篇地震地质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中国地震

年份

  • 2篇2016
  • 5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015年新疆皮山MS6.5地震震源机制及余震序列定位被引量:16
2016年
利用新疆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gCAP方法反演得到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M_S6.5地震的最佳双力偶节面解。其中,节面Ⅰ走向97°,倾角27°,滑动角51°;节面Ⅱ走向318°,倾角70°,滑动角107°;最佳矩心深度12km,矩震级M_W6.4;结合余震分布推断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节面Ⅰ,主震破裂表现为逆冲型地震。同时,采用双差定位法对1014个地震进行相对定位,得到937个重定位地震事件,结果显示余震序列沿NWW向单侧扩展,展布长度约50km;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25km之上,且浅部地震较多;深度剖面显示在主震处断层面向SW倾斜,表现为上陡下缓的铲形逆冲断层特征,与主震破裂节面倾角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另外,余震序列空间分布展示出塔里木块体向西昆仑造山带下插入,且沿余震扩展的NWW方向,断层面倾角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可能表明断层在向NWW破裂的过程中走滑分量逐渐增强。此次皮山地震是青藏高原N向挤压塔里木块体的结果,进一步印证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持续碰撞对青藏高原及周边地震活动具有强烈的影响。
张广伟张洪艳孙长青
关键词:震源机制双差定位逆冲断层
云南四川交界M_S5.2、M_S5.9地震及余震序列重定位研究
2014年
本研究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2013年8月28日及8月31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交界发生的M_S5.2和M_S5.9地震及其2439个余震序列进行精确重新定位,最终得到了2175个精定位地震事件。结果表明,M_S5.2和M_S5.9地震事件的震中位置非常接近,且两次地震序列的震源分布模式相近,均表现出南东向震源深度较深,而北西向震源深度较浅;剖面结果显示发震断裂德钦一中甸一大具断裂的倾角较为陡立;相比M_S5.2地震序列,M_S5.9地震序列无论在余震个数还是破裂延展范围均呈现明显增加,除了后者震级更高外,更多原因在于断层面发生破裂后更易产生余震。
孙长青张广伟朱德富
关键词:地震定位余震序列双差定位法
小生境遗传算法及其在区域速度结构波形反演中的应用研究
2014年
利用波数-频率积分法(F-K方法)合成不同震中距、不同方位角的三分量加噪理论地震图,之后采用小生境遗传算法对上述波形进行地壳速度结构的反演,探讨了震中距、方位角及单路径和多路径反演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运用不同震中距和方位角所合成理论地震图进行波形反演其结果并无明显差异,说明震中距和方位角对波形反演方法的影响很小。尽管单路径反演和多路径反演均能得到较为准确的反演结果,但多路径的反演结果的准确性明显优于单路径。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波形反演方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求取区域一维速度结构的方法,可以为地震定位、震源矩张量反演及精细速度结构反演等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李聪孙长青张广伟
关键词:小生境遗传算法
利用横波分裂分析方法研究地壳各向异性综述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横波分裂分析获取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参数,已成为研究壳幔介质变形特征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首先介绍横波分裂理论方程的推导过程;然后阐述目前几种较为常用的拾取横波分裂参数的方法;最后总结近年来横波分裂分析方法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我们认为尽管横波分裂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研究,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固有的局限性,期望未来能发展一种更为可靠、有效的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流程来准确拾取横波分裂参数。
孙长青雷建设朱德富
关键词:地壳各向异性S波分裂
云南地区地震的重新定位及b值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通过联合使用固定台站和流动台站资料,对2010年5月-2011年7月发生在云南地区的7127个地震进行重新定位。考虑到速度模型对定位结果的影响,用VELEST方法获得云南地区走时残差均方根最小的一维P波速度模型,基于反演模型用双差法对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得到5836个地震的定位结果。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发震层主要位于中上地壳,且滇西地区震源深度相对较深。用精定位后的地震目录计算云南地区b值,从b值空间分布特征可以看出,b值随深度逐渐减少,且在9-10km深度时,b值变化最为明显,可能表明云南地区中强震孕震层主要位于9km以下;同时,盈江5.8级地震序列b值的三维空间分布显示,主震发生在高低b值的过渡带。
张广伟
关键词:B值双差定位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_S7.3级地震主震及余震序列重定位研究被引量:28
2014年
本研究采用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绝对定位方法对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级地震进行绝对定位,得到震中位置为82.56°E、36.04°N、震源深度为12.3 km;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54个地震序列进行相对定位,得到101个重定位事件.结果显示,主震位于阿尔金断裂带西南端多个分支断裂的交汇处.余震震源主要分布范围在5~10 km深度之间,主震处余震代表的断层面较为陡立,且余震序列呈现出明显的西南向纯单侧扩展模式.沿阿尔金断裂带主震的北东向民丰震区本次地震后显示一个明显的地震丛集,说明本次主震对该震区具有触发作用.
张广伟雷建设孙长青
关键词:于田地震双差定位阿尔金断裂带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_s6.5级地震序列重定位与震源机制研究被引量:106
2014年
本研究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4年8月3日至7日期间鲁甸Ms6.5级主震及647个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得到471个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主震的震源深度为13.3 km,与破裂过程显示的初始破裂深度较为接近,余震序列呈现出近东西向-北西向的不对称共轭状分布。近东西向长约17 km,而北西向长约22 km,小震优势分布深度为10 km以上,且由主震处沿共轭断层分别向东南向和近东西向逐渐往10 km深度以上的浅部迁移.小震分布还展示出发震断层高倾角分布,且与昭通-鲁甸断裂分支断裂包谷垴一小河断裂活动相关.由于主震破裂的质心深度可为深入认识本次地震灾害严重提供重要证据,为此我们采用gCAP(generalized 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了包括主震在内共5个4.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主震质心深度仅约5.0 km,与已有破裂过程显示的较大滑移量处于2-8 km之间的深度一致.本次主震错断了互为共轭的两条断裂,这种共轭破裂模式与矩心深度较浅,可能为本次地震致灾严重的重要原因.
张广伟雷建设梁姗姗孙长青
关键词:余震序列双差定位震源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