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2936)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付松波孙殿军冯红旗姚菲菲李媛媛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易感
  • 4篇易感性
  • 3篇中毒
  • 3篇砷中毒
  • 3篇基因
  • 2篇单核
  • 2篇地方性砷中毒
  • 2篇疾病易感性
  • 2篇甲基化
  • 2篇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毒性
  • 1篇毒性作用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亚甲基四氢叶...
  • 1篇亚甲基四氢叶...
  • 1篇亚甲基四氢叶...
  • 1篇叶酸
  • 1篇易感性关系

机构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3篇付松波
  • 2篇冯红旗
  • 2篇孙殿军
  • 1篇丁云鹏
  • 1篇赵丽军
  • 1篇高彦辉
  • 1篇刘红
  • 1篇魏玮
  • 1篇徐柏楠
  • 1篇何倩
  • 1篇李媛媛
  • 1篇姚菲菲

传媒

  • 5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677C〉T和5-甲基四氢叶酸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基因2756A〉G多态性与地方性砷中毒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SNP位点rs1801133(677C〉T)、5-甲基四氢叶酸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MTR)基因SNP位点rs1805087(2756A〉G)多态性与地方性砷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性砷中毒病区140名出现砷性皮肤病变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地区157名体检健康居民作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抗凝,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PFLP法),检测分析MTHFR677C〉T位点和MTR2756A〉G位点多态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居住年限以及MTHFR677C〉T、MTR2756A〉G基因型对地方病砷中毒患病的影响。结果MTHFR677C〉T位点等位基因C出现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6.43%、52.55%,等位基因T出现频率分别为43.57%、47.45%,等位基因C、T出现频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P〉0.05);MTR2756A〉G位点等位基因A出现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3.93%、95.54%,等位基因G出现频率分别为6.07%、4.46%,等位基因A、G出现频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P〉0.05)。MTHFR677C〉T位点CC基因型出现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2.86%、18.47%,CT基因型分别为67.14%、67.52%,TT基因型分别为10.00%、14.01%;将杂合型CT、突变型TT、杂合型CT和突变型TT合并与野生型C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0.81、0.87,P均〉0.05)。MTR2756A〉G位点AA基因型出现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7.86%、91.72%,AG基因型分别为12.14%、7.64%,GG基因型分别为0.00%、0.64%;将杂合型AG、突变型GG、杂合型AG和突变型GG合并与野生型A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1.35、1.22,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何倩高彦辉赵丽军李媛媛魏玮冯红旗丁云鹏付松波孙殿军
关键词:砷中毒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易感性
GSTO1基因rs4925位点和As3MT基因 rs11191439位点多态性与砷中毒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系统评估谷胱甘肽硫转移酶1(GSTO1)基因rs4925位点和三价砷甲基转移酶 (As3MT)基因rs11191439位点多态性与砷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 、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收录2018年3月1日之前关于GSTO1和As3MT基因多态性 与砷中毒易感性的相关研究,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 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合并比值比(OR值)及95%可信区间(CI), 并进行发表偏倚评估及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病例对照研究,包含989例病例和1 212例对照。Meta分析显示,GSTO1基因rs4925位点至少携带1个等位基因A的个体与携带野生纯合型的个体 相比,可增加砷中毒易感性的发病风险[AA + CA比CC:OR(95%CI) = 1.37(1.13,1.65),P 〈 0.01]。As3MT基因rs11191439位点至少携带1个等位基因C的个体与携带野生纯合型的个体相比 ,与砷中毒易感性的发病风险无关[CC + TC比TT:OR(95%CI) = 1.12(0.69,1.81),P 〉 0.05]。结论 GSTO1基因rs4925位点多态性与砷中毒易感性显著相关,A等位基因是砷中毒易感性 的危险基因。As3MT基因rs11191439位点多态性与砷中毒易感性无关。
骆兰荣张艳婷付松波
关键词:砷中毒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生长分化因子-15基因多态性号慢型克山病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058587、rs1059519、rs1059369多态性与甘肃省慢型克山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以甘肃省克山病病区56名慢型克山病患者为病例组,以同地区53名体检健康居民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人群静脉血,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抗凝,进行基因测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s1058587、rs1059519、rs1059369基因型对慢型克山病患病的影响,患病危险性因素用比值比(OR)表示。结果56例病例组患者年龄为(60.93±21.99)岁,男性15例、女性41例;53例对照组居民年龄为(47.49±33.61)岁,男性26例、女性27例。两组间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6.16,P>0.05);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6,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GDF-15基因rs1058587(C:36.6%、32.1%,G:63.4%、67.9%)、rs1059369位点(A:61.6%、72.6%,T:38.4%、27.4%)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X^2=0.50、3.00,P均>0.05);rs1059519位点等位基因(C:25.0%、40.6%,G:75.0%、59.4%)出现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1,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GDF-15基因rs1058587、rs1059519、rs1059369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病例组rs1059519突变型(GG)的频率高于野生型(CC,X^2=5.3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患慢型克山病的危险性是男性的3.81倍,年龄≥45岁的人群患慢型克山病的危险性是年龄<45岁的5-30倍。GDF-15基因rs1058587和rs1059369位点中杂合型、突变型分别与野生型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rs1058587=0.46、0.50,ORrs1059369=1.30、2.59,P均>0.05);GDF-15基因rs1059519位点杂合型与野生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3.34,P>0.05),突变型与野生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8.58,P<0.05)。结论研究人群中女性与男性相比更易患慢型克山病,年龄1>45岁是患慢型克山病的危险因素,GD
何倩冯红旗刘红徐柏楠张世鹏付松波
关键词:单核苷酸生长分化因子-15克山病疾病易感性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多态性与地方性砷中毒易感性的关系
2018年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ERCC)基因单核甘酸多态性(SNP)位点rsll615、rs13181、rs238406、rs6498486、17655的多态性与地方性砷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中国西北部饮水型砷中毒病区人群开展病例一对照研究,最终纳入848例样本,包括348例病例和500例对照,采集静脉血3—5ml,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各位点的基因型,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位点的基因型与地方性砷中毒的关系。结果ERCCl基因rsll615、ERCC2基因238406、ERCC4基因rs6498486和ERCC5基因-17655位点的多态性与地方性砷中毒易感性未见相关性(P均〉0.05)。ERCC2基因rs13181位点CC基因型和至少携带一个等位基因C的个体与携带AA基因型的个体比较.会增加地方性砷中毒的风险,其调整后的比值比(OR值)及95%可信区间(C1)分别为1.63(1.13,2.34)、1.64(1.14,2.34)。结论ERCCl基因rsll615位点、ERCC2基因rs238406位点、ERCC4基因-6498486位点与ERCC5基因rs17655位点与地方性砷中毒的易感性不存在相关关系,ERCC2基因rs13181位点多态性增加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病风险。
骆兰荣高彦辉赵丽军李媛媛魏玮冯红旗邱传营何倩付松波孙殿军
关键词:砷中毒疾病易感性
高砷水暴露人群尿砷甲基化代谢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慢性高砷水暴露人群尿砷甲基化代谢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1个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病区村(水砷0.167mg/L)居民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73人,女72人,采集晨尿,同时测量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并问卷调查吸烟和饮酒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样中无机砷(iAs)、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含量。以iAs、MMA、DMA之和表示近似总砷(T—As)水平,以iAs/T—As、MMA/T—As、DMA/T-As分别计算iAs、MMA、DMA占总砷的百分比(iAs%。MMA%、DMA%);以MMA/iAs、DMA/MMA分别计算一甲基化率(PMI)和二甲基化率(SMI)。结果‘女性SMI水平高于男性,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数(M值)分别为4.18、3.38,x2=11.219,P〈0.05]。女性MMA%水平低于男性,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肘值分别为15.19、18.06,x2=9.272,P〈0.05)。女性DMA%水平高于男性,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值分别为65.61、59.47,x2=11.728,P〈0.05)。吸烟、饮酒、BMI均未见明显影响各砷形态指标(P均〉0.05)。BMI与MMA%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17(P〈0.05)。结论在相同砷暴露情况下,女性砷的甲基化能力高于男性。随着BMI指数降低砷的甲基化能力增强。
姚菲菲付松波孙殿军
关键词:甲基化数据收集
慢性砷暴露对CDH1、GSTP 1、MGMT、EREG和 ERCC 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慢性砷暴露对CDH1、GSTP 1、MGMT、EREG和ERCC 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影响以及无机砷对人体的远期毒性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利用MethylTargetTM甲基化检测技术对病例组、暴露组、改水组、对照组CDH1、GSTP 1、MGMT、EREG和ERCC 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GSTP 1、MGMT和ERCC 2基因CpG位点甲基化差异显著;ERCC 2基因甲基化单倍型ttttttccccctcc、ttttttccctctcc和ttttttccccctct甲基化差异显著。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CDH1、GSTP 1、MGMT和ERCC 2基因CpG位点甲基化差异显著;CDH1基因甲基化单倍型tttttttttttctttttttttt、MGMT基因甲基化单倍型cttttttttttttttttttttt和cccccccttttttttttttttt以及ERCC 2基因甲基化单倍型ttttttccccctcc甲基化差异显著;MGMT和ERCC 2基因启动子区整体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改水组与对照组比较,GSTP 1、MGMT、EREG和ERCC 2基因CpG位点甲基化差异显著;GSTP 1基因甲基化单倍型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EREG基因甲基化单倍型ccccctctcccccccc以及ERCC 2基因甲基化单倍型ttttttttttttcttttt和tttttttttttttttttt甲基化差异显著;MGMT基因启动子区整体甲基化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CDH1、GSTP 1、MGMT和ERCC 2基因在无机砷暴露条件下可能发生异常甲基化;GSTP1、MGMT和ERCC 2基因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可能参与了地砷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改水后MGMT基因甲基化仍然表现为异常,无机砷对人体具有长期的毒性作用。
张艳婷骆兰荣付松波SUN Dian-jun
关键词:砷暴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