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CSTC2008AB7083)

作品数:2 被引量:61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哲郭劲松方芳赵丽张彬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西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植物
  • 1篇三峡水库
  • 1篇水华
  • 1篇水库
  • 1篇小江回水区
  • 1篇磷素
  • 1篇化感
  • 1篇化感作用
  • 1篇回水区
  • 1篇季节变化特征
  • 1篇赋存形态

机构

  • 2篇重庆大学
  • 1篇西华大学

作者

  • 2篇方芳
  • 2篇郭劲松
  • 2篇李哲
  • 1篇田光
  • 1篇张彬
  • 1篇赵丽
  • 1篇张超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植物化感抑藻的作用机理被引量:33
2010年
对植物化感物质抑藻机理,即化感物质影响藻细胞的光合作用、破坏细胞膜、改变细胞酶活性、影响细胞超微结构及基因表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研究表明,化感物质主要通过降低叶绿素a含量,破坏光合系统Ⅱ,使细胞膜结构裂解,酶活性改变,抗氧化系统破坏,细胞膜内超微结构受损,基因表达异常等几个方面来抑制藻细胞的分裂或直接杀死藻细胞,从而减少藻细胞数量,抑制藻类的生长。未来应该从更微观角度,即基因表达、分子和遗传机制等方面对化感抑藻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开发安全、高效的抑藻化感物质提供理论基础。
张彬郭劲松方芳赵丽李哲
关键词:水华化感作用
三峡小江回水区磷素赋存形态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来源分析被引量:28
2009年
磷被普遍认为是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子,但河道型的三峡水库支流回水区在变化的水动力条件下磷的季节变化有其独特性.对2007年3月-2008年3月三峡小江回水区磷素的跟踪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期间小江回水区总磷(TP)平均浓度为(61.7±2.7)μg·L^-1,虽然各采样断面磷浓度差异不大,但其季节变化明显,大体上冬季最高、夏季较高、春季次之、秋季较低.颗粒态磷占TP平均浓度的54.05%,是TP的主要组成部分.结合同期对叶绿素a、悬浮无机颗粒物、悬浮有机颗粒物、河口流量、河口水位等主要环境变量的跟踪观测结果发现,颗粒态磷以吸附于泥沙颗粒表面或同矿质相结合的无机形态为主,并在降雨、径流的作用下进入水体使水中TP含量增加,该现象在低水位运行状态下更加明显.而在高水位运行条件下水动力条件的改变使磷素赋存形态向溶解态形式转变.小江回水区藻类生长对溶解性磷酸盐的生物利用过程十分明显,溶解性磷酸盐浓度同叶绿素a显著负相关.TP亦同叶绿素a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认为,降雨、径流强度的加大及水位的降低虽然带来丰富的营养物,但亦使河道型的回水区水体更新周期缩短;而悬浮颗粒浓度升高导致的水体光学透射性能的下降以及洪水脉冲带来的不稳定的生长环境却阻碍了浮游植物的进一步生长和繁盛,这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能是小江回水区TP-Chla负相关的原因.
方芳李哲田光郭劲松张超
关键词: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磷素赋存形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