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10020903)

作品数:9 被引量:107H指数:6
相关作者:蒋建雄易自力艾辛肖亮卢玉飞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常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五节芒
  • 3篇杂交
  • 3篇杂交种
  • 3篇芒属
  • 2篇细胞
  • 2篇SSR
  • 1篇形态学
  • 1篇性状
  • 1篇引物
  • 1篇玉米
  • 1篇植物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机制
  • 1篇生殖
  • 1篇水稻
  • 1篇配子体
  • 1篇配子体自交不...
  • 1篇亲缘
  • 1篇亲缘关系
  • 1篇种间

机构

  • 9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常德市农业科...

作者

  • 9篇易自力
  • 9篇蒋建雄
  • 6篇艾辛
  • 3篇肖亮
  • 3篇卢玉飞
  • 3篇朱玉叶
  • 3篇龙卫
  • 2篇文浩
  • 1篇陈智勇
  • 1篇葛春霞
  • 1篇刘清波
  • 1篇陈翠霞
  • 1篇邓念丹
  • 1篇胡彬
  • 1篇林聪
  • 1篇邓果特
  • 1篇李莎莎

传媒

  • 3篇草业学报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草原与草坪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五节芒与荻人工杂交种的创建与鉴定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采用SSR标记与形态学标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与荻(M.sacchariflo-rus)种间人工杂交获得的杂种的真实性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有两对SSR引物(HAU-170、A3)在32个M.floridulus×M.sacchariflorus杂交后代中鉴定出32个杂交种,真杂种率为100%;在103个M.sacchariflorus×M.floridulus杂交后代中鉴定出77个杂交种,真杂种率为77.46%。而采用形态学标记从M.floridulus×M.sacchariflorus杂交后代中鉴定出32个真杂种,比例为100%;从103个M.sacchariflorus×M.floridulus杂交后代中鉴定出80个真杂种,比例为77.67%。SSR分子标记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的符合度为97.3%。
朱玉叶艾辛蒋建雄陈翠霞文浩葛春霞龙卫易自力
关键词:五节芒种间杂交种SSR形态学
五节芒与荻人工杂交种F_1群体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对五节芒与荻种间人工杂交种群体的开花物候、花粉育性、结实率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F1植株群体和个体花期持续时间长,从6月上中旬至10月中下旬,个体之间花期具很高同步性;通过对抽穗开花分蘖数的统计分析,在杂交种的持续开花过程中,可以将群体和个体的花期分为2个开花高峰,第1次开花高峰出现在6月,第2个开花高峰期出现在9月;从孕穗期和始花期的时间看,杂交种66.07%的个体的花期偏向于早花的荻亲本,31.25%的个体的花期与亲本五节芒相近,只有2.68%的花期晚于五节芒,说明早花性状的遗传力高;开花物候指数与结实率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始花时间与结实率呈负相关关系,开花数和花期持续时间与结实率呈正相关关系。2)亲本荻和五节芒花粉育性较高,可育花粉率显著高于F1群体植株;F1群体2次开花高峰的花粉育性分别为(50.79±18.61)%,(65.42±14.71)%,第2次开花高峰时的花粉育性比第1次开花高峰时高;花粉育性在杂交种群体个体间有较大的差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9.56%;花粉育性与结实率的关系不密切,相关系数低,未达到显著性水平。3)种间杂交种F1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基本正常,只有少部分的花粉母细胞出现染色体的异常行为,各时期异常行为率均低于2.0%。本试验结果说明五节芒和荻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开花物候和生殖特性的研究数据表明杂交种进行进一步遗传改良不存在障碍。
艾辛朱玉叶蒋建雄龙卫李莎莎易自力
关键词:五节芒杂交种开花物候结实率减数分裂行为
五节芒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为了解中国五节芒的形态多样性和分布特点,为五节芒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采集自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湖南、江苏、江西、浙江等10个省份117份材料的12个与茎杆、叶片、花序相关的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五节芒群体的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丰富的变异,各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2.80%~73.43%;(2)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7.75%,其中第1主成分反映叶片特征,第2主成分反映茎杆特征,第3主成分反映花序特征;(3)聚类分析表明,10个群体可以分为3类,第1类为湖南和江西2个群体,第2类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湖北和贵州5个群体,第3类包括安徽、江苏和浙江3个群体。
肖亮蒋建雄易自力艾辛邓念丹林聪
关键词:五节芒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
采用SSR分子标记鉴定荻与南荻F1杂交种的真实性被引量:8
2013年
选择来自芒属及近缘属的95对SSR引物对荻与南荻的F1杂交后代的真实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共有6对SSR引物具有杂交种鉴别能力,其中,3对来自玉米,1对来自甘蔗,2对来自芒。选用特征带稳定清晰的2对双亲互补型引物对254个杂种后代单株进行检测,其中HAU-281鉴定出真杂交种250株,真杂种率为98.42%;HAU-438鉴定出真杂交种249株,真杂种率为98.03%,两引物检出率吻合度为99.60%。结果表明,SSR标记技术能有效应用于芒属种间杂种的真实性鉴定,为芒属植物杂交育种及遗传改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文浩艾辛蒋建雄朱玉叶龙卫易自力
关键词:杂交种SSR标记纯度鉴定
玉米SSR引物和甘蔗EST-SSR引物在芒属中的通用性研究被引量:30
2012年
芒属种质资源是芒属能源作物新品种育种的基础。为了给开展芒属的相关遗传分析提供基础,本研究以中国芒属植物全部7个种类为材料,对382对玉米SSR引物和100对甘蔗EST-SSR引物的通用性进行研究以筛选有效的微卫星分子标记。筛选分前期筛选以获得初步有效的引物和后期使用这些初步有效的引物对全部供试材料进行扩增2个环节进行。结果表明,在全部84份供试材料中都能实现稳定PCR扩增且条带清晰、有多态性、能准确判读的玉米SSR引物和甘蔗EST-SSR引物分别为39对(10.21%)和13对(13.00%)。这52对引物在所有供试材料中扩增总共得到250条带。其中在芒属中产生220条带,而多态性条带为206条(93.64%),平均每对引物获得3.96条多态性条带。在扩增条带中,出现了不少特异性条带。基于全部250条带计算得到的遗传相似度(GS)为0.588~0.988。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聚类的结果表明,在GS=0.68水平上,中国芒属植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由尼泊尔芒、双药芒、红山茅构成,第二类由芒、五节芒同荻、南荻组成;在GS=0.82水平上,芒与五节芒同荻与南荻分开;在GS=0.88时,芒与五节芒分开。结果初步表明中国芒属植物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其中,芒、五节芒、荻和南荻的相似性较高,相似度为0.780~0.988,说明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而尼泊尔芒、双药芒、红山茅同这四者的遗传距离却较远。因此建议在中国芒属植物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时,亲本选配可以适当考虑这三者,以拓宽杂交种的遗传基础。
卢玉飞蒋建雄易自力
关键词:SSREST-SSR
植物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2年
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对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的细胞学机制和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了综述,包括与S-核酸酶(S-RNase)、花粉管胞质自由钙离子以及其他因子相关的信号转导机制。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植物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旨在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胡彬蒋建雄易自力
关键词:显花植物配子体自交不亲和
芒属部分类群花粉形态观察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芒属植物因其拥有适宜作为新一代能源植物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而广受关注。为了积累中国芒属植物孢粉学研究的资料,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芒属的芒(Miscanthus sinensis)、五节芒(M.floridu-lus)、荻(M.sacchariflorus)、南荻(M.lutarioriparius)、尼泊尔芒(M.nepalensis)、双药芒(M.nudipes)等类群的共39份材料的花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芒属植物花粉的表面纹饰呈2种类型:颗粒状突起与疣状突起。根据突起程度不同,疣状突起又可分为3种亚类型:不明显疣状突起、疣状突起和明显疣状突起。芒、五节芒、荻、南荻的花粉形态相似性高,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密切。尼泊尔芒和双药芒的花粉形态与芒属其他类群的差异较明显,研究结果支持将它们从芒属中分离出来成立另一个属,即本研究支持双药芒属(Diandranthus)成立。本研究同时表明五节芒比芒演化水平高。为了从孢粉学角度探讨芒属各分类类群之间的亲缘及演化关系,进一步开展花粉外壁的内部结构研究也许是非常有必要的。
卢玉飞蒋建雄艾辛肖亮易自力
关键词:芒属花粉形态亲缘关系
中国芒属植物ISSR-PCR扩增反应体系的优化被引量:6
2013年
芒属植物(Miscanthus)被认为适合作为新一代能源作物开发利用而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为给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从中国芒属植物的芒(Miscanthus sinensis)、五节芒(M.floridulus)、荻(M.sacchariflo-rus)、南荻(M.lutarioriparius)、尼泊尔芒(M.nepalensis)、双药芒(M.nudipes)和红山茅(M.paniculatus)等类群中挑取部分材料,以其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同一试验考察多个因素及水平的筛选方式对ISSR-PCR扩增体系中的Mg2+、dNTP、引物、模板的浓度以及循环数进行优化,建立适用于中国芒属植物的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该体系为20μL,含Mg2+2.5mmol.L-1,dNTP 0.25mmol.L-1,引物0.5μmol.L-1,DNA 2μL及1UTaq Plus DNA聚合酶和1×PCR buffer。结果将为进一步开展中国芒属植物的相关遗传分析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卢玉飞蒋建雄易自力
关键词:芒属ISSRPCR反应体系
五节芒基因组大小测定被引量:30
2013年
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属于禾本科(Poaceae)芒属(Miscanthus Andersson),被认为是一种开发潜力巨大的生物质能源植物。本研究以水稻日本晴(Oryza sativa L.var.Nipponbare)为内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6份采自中国不同地区的五节芒基因组大小。结果首次确定了五节芒的基因组大小平均为2596.59 Mb,即2 C DNA含量为5.31 pg(以1 pg=978 Mb计算)。
邓果特刘清波蒋建雄陈智勇艾辛肖亮易自力
关键词:流式细胞仪基因组大小五节芒水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