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GZN0117)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守淳刘晖刘文治卢蓓段晓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植被
  • 2篇湿地
  • 2篇土壤种子库
  • 2篇土壤种子库特...
  • 2篇种子库
  • 2篇鄱阳湖
  • 2篇湖滨带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植被
  • 1篇新记录种
  • 1篇氧化酶
  • 1篇鱼腥藻
  • 1篇鱼腥藻属
  • 1篇湿地植被
  • 1篇水华
  • 1篇水位
  • 1篇水位波动
  • 1篇鄱阳湖湿地
  • 1篇耐逆性
  • 1篇抗氧化

机构

  • 4篇江西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水利部中国科...
  • 1篇武汉工程大学

作者

  • 4篇李守淳
  • 2篇刘文治
  • 2篇刘晖
  • 1篇柴文波
  • 1篇孙丽
  • 1篇李仁辉
  • 1篇段晓华
  • 1篇卢蓓
  • 1篇李伟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鄱阳湖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表植被的关系被引量:11
2011年
通过幼苗萌发法研究了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蚌湖、大湖池、中湖池、沙湖、象湖等5个湖泊的不同水位湖滨带土壤的种子库特征,并比较了土壤种子库与秋季地表植被在物种组成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库中共计萌发了52个物种,其中沙湖最多有35种,而蚌湖最少只有21种.种子库中萌发出的幼苗以牛毛毡(Heleocharis yokoscensis)、沼生水马齿(Callitriche palustris)、刚毛荸荠(Eleocharis valleculosa)、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等数量最多.地表植被中则出现了68个物种,以红穗薹草(Carex gotoi)、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蚕茧蓼(Polygonum japonicum)、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等物种的盖度最高.5个湖泊的土壤种子库与地表植被在物种组成上的相似系数都比较低,平均相似系数为25.22%,这表明在秋季退水后,鄱阳湖湖滨湿地植被的恢复与建立主要依赖于根茎等无性繁殖体,土壤种子库的贡献较少.
李守淳卢蓓刘晖刘文治段晓华
关键词:湖滨带鄱阳湖种子库
中国鱼腥藻属的两个新记录种被引量:3
2012年
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共报道出100多种鱼腥藻,中国记录报道的仅有50余种,但有些种类的描述仍较模糊.最近在福建、浙江等地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了多种丝状蓝藻.其中就有2种鱼腥藻在中国尚未报道:威格鱼腥藻(Anabaenaviguieri Denis et Frémy 1923)和史密斯鱼腥藻(Anabaena smithii(Komárek)Watanabe 1992).
李守淳柴文波郑洪萍耿军灵李仁辉
关键词:鱼腥藻属蓝藻水华
蚌湖湖滨带的土壤种子库特征被引量:8
2011年
采用幼苗萌发法,在湿润和淹水两种水位萌发条件下,研究了蚌湖(鄱阳湖子湖)湖滨带5个水位梯度区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种子库中共萌发了33个物种,分属15科29属。物种组成以一年生草本为主,其中莎草科、禾本科、菊科、玄参科和水鳖科的物种数最多。不同水位区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和幼苗密度差异不显著。种子库在两种水位条件下萌发的结果有显著差异,湿润条件下种子库萌发的物种以湿生和挺水植物为主,而在淹水条件下萌发的沉水植物种类和幼苗数量显著增多,其幼苗密度占总幼苗数的36%。t检验表明种子库在淹水条件下每个萌发盒中萌发的物种数(7.2±2.8)显著多于湿润条件(4.2±2.0)。
李守淳刘文治刘晖李伟
关键词:湖滨带鄱阳湖湿地植被水位波动种子库
UV-B增强对南极小球藻光合活性和抗氧化酶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极地生物适应环境的生理机制。[方法]人工模拟南极UV-B辐射环境,对南极小球藻进行UV-B适应性锻炼,并以未经UV-B适应性锻炼的南极小球藻为对照,分别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光合放氧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随着UV-B辐射时间的延长,南极小球藻光合放氧速率和叶绿素荧光迅速下降,且锻炼南极小球藻的下降速率小于未锻炼南极小球藻。经UV-B胁迫后,南极小球藻的SOD、POD、CAT活性均随辐射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降低,锻炼南极小球藻的上升速率大于未锻炼南极小球藻,而下降速率显著小于未锻炼南极小球藻。[结论]经过UV-B适应性锻炼的南极小球藻可通过调整一系列生理活性指标对UV-B增强产生积极响应,以增强其自身对强辐射环境的适应性。
李守淳孙丽
关键词:UV-B耐逆性光合作用抗氧化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