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820)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刘斌张海霞毛明谭新颖刘斌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空军军医大学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干细胞
  • 4篇脂肪移植
  • 3篇脂肪干细胞
  • 3篇脂肪基质干细...
  • 3篇自体
  • 3篇可注射
  • 3篇基质干细胞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血小板
  • 2篇脂肪
  • 2篇脂肪组织
  • 2篇自体脂肪
  • 2篇细胞
  • 2篇纤维蛋白
  • 2篇裸鼠
  • 2篇富血小板
  • 2篇富血小板纤维...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机构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空军军医大学
  • 3篇陕西省人民医...
  • 2篇西安市儿童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解放军第45...
  • 1篇解放军451...
  • 1篇解放军第三医...

作者

  • 2篇张海霞
  • 2篇刘斌
  • 1篇贺龙龙
  • 1篇刘斌
  • 1篇谭新颖
  • 1篇毛明

传媒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转化医学电子...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脂肪基质干细胞促进脂肪移植后血管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脂肪基质干细胞对脂肪移植物存活率及血管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脂肪组织中ADSCs,与自体兔脂肪颗粒混合移植于裸鼠背部。实验分为对照组(脂肪颗粒+生理盐水)和实验组(脂肪颗粒+ADSCs)。分别于移植后1,2,4,6周,通过B超检测和CD31免疫组化方法评价移植物体积和血管密度变化情况。结果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的ADSCs呈梭形生长,能够分化为成脂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脂肪移植后第1,2,4,6周,实验组脂肪移植物存活率为83.48%±4.91%,67.38%±8.04%,38.23%±5.99%,29.23%±3.61%;对照组存活率为82.98%±8.11%,62.86%±9.60%,21.39%±8.96%,14.29%±5.71%;实验组和对照组移植物存活率随时间逐渐降低,实验组脂肪移植物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4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脂肪移植物血管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脂肪基质干细胞移植物可促进脂肪移植物早期血管化,提高存活率。
吕成鹏倪华马锐李龙刘斌刘彦普
关键词:脂肪基质干细胞脂肪移植血管化裸鼠血管密度
可注射自体脂肪颗粒复合PRF和SVF促进移植脂肪组织再生
2014年
目的:探讨PRF和SVF对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的作用,并分析这种可注射复合生物材料的移植效果.方法:健康新西兰家兔24只,分为四组:单纯脂肪组织移植组(2mLAG+0.2mLNS)、脂肪颗粒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2mLAG+0.2mLPRF)组、脂肪颗粒复合基质血管成分(2mLAG+0.2mLSVF)组和脂肪颗粒复合PRF和SVF[2mLAG+0.2mL(SVF+PRF)]组.术后1、3、6月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检测、游标卡尺和B超对移植脂肪组织的体积测量.采用SPSS16.0软件,对四组移植脂肪组织的存活率及吸收率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LSD法对不同时间点组间进行比较.结果:24周后各组植入脂肪组织的吸收率分别为AG+NS[(49.4±9.5)%],AG+SVF[(27.2±4.4)%],AG+PRF[(36.4±8.5)%]和AG+SVF+PRF[(17.4±6.2)%],并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自体脂肪组织复合PRF和SVF能够促进移植脂肪组织的再生,为临床脂肪组织移植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谭新颖刘斌刘彦普李龙徐海燕安然
关键词:脂肪移植脂肪组织工程脂肪干细胞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可注射自体脂肪组织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建立一种可注射自体脂肪组织移植的动物模型。方法:从6只新西兰家兔背部获取脂肪颗粒(adipose granule,AG),取部分AG经Ⅰ型胶原酶消化得到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将自体SVF与AG复合作为实验组移植到兔右耳移植区,单纯AG为对照移植到兔左耳移植区。术后当日、1、3个月通过B超和游标卡尺测量移植物体积,并用透射光活体观察各时间点新生血管的形成。术后3个月取材,观察移植物组织学变化。结果:术后1、3个月对照组脂肪组织存活率分别为:(64.35±8.36)%、(58.22±2.88)%;实验组脂肪组织存活率分别为:(77.42±5.1)%、(67.95±6.09)%(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组织学变化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根据兔耳血管分布特点建立的动物模型具有标准统一、易于观察与测量、容易重复的特点,为脂肪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动物模型。
谭新颖张海霞刘斌刘彦普李龙徐小方令狐大科安然
关键词:脂肪组织动物模型
自体基质血管成分改善脂肪组织移植效果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分析自体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cells,SVF)对脂肪颗粒(adipose granule,AG)移植的作用。方法:从6只健康新西兰家兔背部肩胛区获取脂肪组织,实验组将自体SVF与自体AG复合,植入家兔耳部皮下,对照为单纯脂肪移植。在术后1、3、6个月,用B超和游标卡尺测量移植脂肪体积;术后6个月取材常规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1、3、6个月对照组脂肪组织存活率分别为:(64.35±8.36)%、(58.22±2.88)%、(50.61±9.47)%;实验组脂肪组织存活率分别为:(77.42±5.1)%、(67.95±6.09)%、(72.75±4.37)%。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组织学观察两组呈正常脂肪组织形态,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自体SVF复合脂肪颗粒能够显著提高移植脂肪组织的成活率,为临床脂肪移植提供实验依据。
谭新颖张海霞刘斌刘彦普徐小方李龙令狐大科徐海燕
关键词:脂肪组织脂肪干细胞
兔骨髓源性单核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祖细胞的体外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兔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并对分离细胞进行培养及鉴定。方法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免疫荧光染色、管腔形成实验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吞噬和植物凝集素贴附实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呈多角形生长,细胞能够形成放射样克隆集落,细胞表达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 F),在基质胶呈管腔样生长,吞噬低密度脂蛋白并能够黏附植物凝集素。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兔骨髓源性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分化成为血管内皮祖细胞。
吕成鹏李龙倪华刘斌刘彦普
关键词:血管内皮祖细胞密度梯度离心差速贴壁法细胞分离细胞鉴定
不同移植部位对可注射组织工程化脂肪生存率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研究裸鼠腹股沟及背部两个不同部位注射移植组织工程化脂肪的存活率。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的兔脂肪来源的脂肪基质干细胞(ADSCs)和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与自体兔脂肪颗粒混合注射于裸鼠皮下,按照移植部位分为背部组和腹股沟组,分别于移植后1周、2周、4周、6周,通过B超检测方法评价移植物体积变化情况。结果:脂肪移植后第1、2、4、6周,背部组脂肪移植物存活率为(84.39±7.41)%、(70.89±4.57)%、(52.49±4.42)%、(42.44±5.42)%;腹股沟组存活率为(82.00±6.93)%、(73.81±5.59)%、(61.82±5.94)%、(51.23±4.37)%;两组存活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通过重复测量的统计分析显示两组存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股沟组脂肪移植物存活率高于背部组。结论:裸鼠腹股沟的组织工程化脂肪移植存活率更高。
吕成鹏倪华李龙刘彦普贺龙龙
关键词:脂肪基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血浆脂肪移植存活率
直接全冠修复老年隐裂磨牙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直接全冠修复老年隐裂磨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兵器工业部卫生研究所521医院和解放军第三医院口腔科首诊且未进行牙髓治疗的隐裂磨牙患者120例(120颗牙),均符合条件可进行直接全冠修复处理。随访1~6个月进行疗效判断。结果随访1~6个月,120例老年患者全冠修复成功61例(50. 8%),改善11例(9. 2%),失败48例(40. 0%),总有效率为60. 0%。治疗失败的48例患者均在全冠修复1~2个月后发生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其中12例在X线下出现根尖周暗影,经过牙髓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然后进行后续治疗。结论老年发生隐裂牙经评估可以进行全冠修复时应尽早处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袖和毛明许昌泰刘彦普
关键词:牙隐裂磨牙冠修复老年
非诱导脂肪干细胞膜片复合PRF修复兔髁状突软骨缺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索非诱导ADSCs膜片/PRF复合植入物修复兔子下颌骨髁状突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36只3月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个组即ADSCs膜片/PRF组、PRF组、空白对照组,在3%戊巴比妥钠麻醉下解剖暴露出髁状突关节面并用裂钻分别在双侧髁状突软骨面上制备一3 mm直径、3 mm深的髁突表面软骨缺损区,按实验设计每个分组分别填入相应的植入物。分别在术后4周、8周、12周处死相应时间点的动物采集髁突标本,标本进行大体及组织学检查比较。结果:术后12周时空白对照组的下颌髁状突软骨缺损未能修复,PRF组有少量不规则、不连续的软骨形成,ADSCs膜片/PRF组的修复效果较好,表面软骨接近正常纤维软骨,与周围软骨连续性较好。组织学染色也显示ADSCs膜片/PRF组优于PRF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证明了ADSCs膜片/PRF复合物修复髁状突软骨缺损的可行性。
王东杨欣王之发戴太强刘彦普
关键词:关节软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纤维蛋白髁状突
CM-Dil体外标记脂肪基质干细胞及其在脂肪移植裸鼠模型体内示踪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CM-Dil对脂肪基质干细胞(ADSCs)的体外标记及其在脂肪移植裸鼠模型的体内示踪。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扩增AD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CD29、CD31免疫组化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阳性率;对第3代细胞进行成骨、成脂诱导,鉴定其成骨成脂多向分化潜能。CM-Dil体外标记ADSCs,并用荧光显微镜检测。6周龄雌性BALB/c裸鼠制备脂肪移植裸鼠模型,将标记CM-Dil的ADSCs脂肪移植复合体移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移植后4周取脂肪移植物制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ADSCs的分布情况。结果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的ADSCs呈梭形生长,CD29表达阳性细胞比例为84.52%±4.91%,CD31表达阳性细胞比例为2.13%±0.95%,ADSCs能够分化为成脂细胞和成骨细胞。荧光显微镜显示,CM-Dil标记的ADSCs在裸鼠脂肪移植中表达阳性。结论CM-Dil能够体外标记ADSCs,可用于ADSCs在脂肪移植裸鼠模型的体内示踪,ADSCs可能参与了脂肪移植后的组织重建。
吕成鹏倪华马锐李龙刘斌刘彦普
关键词:细胞示踪脂肪基质干细胞脂肪移植裸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