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4010998)

作品数:12 被引量:65H指数:5
相关作者:欧阳艳东黄翀陈绍军王孝东刘晓华更多>>
相关机构:汕头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电子电信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理学
  • 6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4篇电光
  • 4篇电光特性
  • 4篇光谱
  • 4篇发光
  • 3篇液晶光阀
  • 3篇光阀
  • 3篇EU
  • 2篇透射
  • 2篇谱特性
  • 2篇光谱特性
  • 2篇CEO
  • 2篇CEO2
  • 1篇导光
  • 1篇导光板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液晶
  • 1篇液晶器件
  • 1篇液晶显示
  • 1篇液晶显示器
  • 1篇荧光粉

机构

  • 12篇汕头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7篇欧阳艳东
  • 6篇黄翀
  • 4篇刘晓华
  • 4篇王孝东
  • 4篇陈绍军
  • 3篇刘骥
  • 3篇周学平
  • 3篇姜言森
  • 3篇黎明
  • 2篇刘敏
  • 1篇黄远明
  • 1篇陈图锋
  • 1篇吴建宏
  • 1篇王建国

传媒

  • 6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应用光学
  • 1篇功能材料与器...
  • 1篇中国材料科技...

年份

  • 2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液晶光阀的电光频率特性
2008年
测量并分析了TB3639型液晶光阀的电光特性曲线,讨论了频率变化对液晶显示器显示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阈值电压和饱和电压都随频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尤其是阈值电压受频率影响更大,频率对陡度也有较大的影响.而阈值电压的变化与陡度的变化会影响LCD显示的稳定性,阈值电压升高,显示对比度会下降,阈值电压降低,易产生交叉串扰现象.经分析得出:在60~100 Hz区间,所测试的液晶光阀陡度随频率变化相对较小,显示特性较稳定.这为设计液晶显示器件,提高其显示稳定性提供了依据.
欧阳艳东王建国沈奕吴永俊
关键词:液晶光阀阈值电压电光特性
汽车太阳膜的色度与光谱特性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通过用带计算机控制的WGS-9型色度测量系统、UV-Vis 8500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WGD-4A型光栅光谱仪定量测量和分析了某品牌汽车太阳膜的色度和光谱特性。测量分析结果表明:低红外透过率和紫外透过率与高可见光透过率是一对矛盾体,在选择太阳膜时只能有所侧重。如要求较高可见光透过的同时要避免过多紫外线照射,那应选择主波长为587.3 nm(浅蓝)或522.1 nm(钻石绿)的太阳膜。如要求较高可见光透过同时要兼顾隔热节能的功能,那么应选用色度主波长为497.3 nm(宝石蓝)或507 nm(翡翠绿)的太阳膜。
欧阳艳东黄翀
关键词:色度三刺激值光谱特性
液晶光阀的偏光显示特性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讨论了液晶光阀的偏光扭曲向列性效应,分析了液晶光阀中液晶分子在交流电场作用下重新取向后的扭曲,测量了TB3639型液晶光阀在特定的频率连续改变外加交流电压条件下,液晶分子重新取向后的扭曲角度以及液晶光阀的电光特性。测量结果表明,在外加电压连续改变时,入射线偏振光的透射率呈现连续非线性变化,这种非线性变化可以由液晶分子的扭曲量来改变。同时液晶分子180°的扭曲使得液晶光阀具有较陡的电光特性曲线,这对于多通道矩阵寻址方式的液晶光阀而言在矩阵显示中可有更多的通道寻址线和更高的对比度。
黄翀刘骥姜言森欧阳艳东
关键词:液晶光阀电光特性
CeO_2:Eu^(3+)发光粉的制备与光谱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掺Eu3+基质为CeO2的发光粉系列样品,并对其做X射线衍射谱(XRD)和光致发光谱(PL)检测.结果表明,在Eu3+掺杂浓度为0.2at.%~10at.%的范围内,Eu3+完全进入了CeO2的晶格,形成固溶体Ce1-xEuxO2;Eu3+的发射峰强度依赖于Eu3+的掺杂浓度,在Eu3+的含量为1at.%时最强,随后出现浓度猝灭.
刘晓华陈绍军黎明王孝东
关键词:CEO2EU^3+发光固相反应法
CeO_2∶Eu^(3+)粉末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浓度Eu3+掺杂的CeO2发光粉,样品粉末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出明亮的橙红色光。利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TG-DTA)和光致发光光谱(PL)对样品的结晶过程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在0.2at.%~10at.%的Eu3+掺杂范围内,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的样品在500℃就结晶成纯相的CeO2∶Eu3+多晶粉末。由于Ce4+和Eu3+离子半径十分接近,因而Eu3+在CeO2中具有较高的固溶度。PL激发谱中出现在300~390nm的宽带激发峰起源于基质CeO2的吸收,电子吸收能量后,发生O2-—Ce4+的电荷迁移,再将能量传递给Eu3+。PL发射谱显示Eu3+含量为6at.%的样品发光强度最强,随后出现浓度猝灭。导致发光出现浓度猝灭的机制是电偶极-电四极相互作用。样品烧结温度的升高,促使晶粒长大和结晶完整性提高,从而显著提高了CeO2∶Eu3+粉末的发光强度。
王孝东刘晓华陈绍军黎明刘敏
关键词:发光溶胶-凝胶法
频率驱动液晶光阀的电光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讨论了液晶光阀频率驱动方式的原理,并分析了液晶光阀在频率驱动方式下的电光特性。在特定的交流电压下改变外加电场频率,测量了TB3639型液晶光阀在频率驱动方式下的电光特性关系曲线。测量结果表明,TB3639液晶光阀在可见光区域具有电光显示灰度变化特性,不仅能实现黑白显示,也能实现不同灰度级显示。频率驱动方式在可见光的范围内对不同波长的透射率变化趋势影响大致相同,在应用中可避免出现色差较大的现象。这种新型频率驱动方式对液晶器件的显示有改善作用,将开拓液晶显示器件的新应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黄罛刘骥周学平欧阳艳东
关键词:液晶光阀电光特性
浮雕型全息光栅诱导液晶分子取向排列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在玻璃衬底上制备浮雕型全息光栅作为液晶显示器件取向层,分析了液晶层厚度对液晶分子在光栅取向层上排列的影响。发现液晶层厚度约为8μm时,液晶分子是沿光栅沟槽方向一致排列,其显微织构均匀,各点光强均匀一致,两个相同光强的状态周期为90,°周期性的微沟槽是促使液晶分子取向一致的主要原因。
黄翀周学平欧阳艳东吴建宏黄远明
关键词:取向层
CeO2:Sm^3+荧光粉的发光特性研究
2006年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不同浓度Sm^3+掺杂的CeO2荧光粉,样品粉末在紫外激发下发出明亮的橙红色光。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光致荧光光谱(PL)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在掺杂浓度小于4mol%时,Sm^3+离子完全替代Ce^4+离子进入基质CeO2的晶格而形成Ce1-xSmxO2固溶体。PL谱表明Sm^3+的发射峰强度最初随Sm^3+掺杂浓度提高而迅速增强,在Sm^3+掺杂浓度为1mol%达到极大,随后出现浓度猝灭。
黎明刘晓华陈绍军王孝东
关键词:CEO2SM^3+固相反应发光
CeO_2:Eu^(3+)薄膜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Pechini法制备Eu3+掺杂的CeO2:Eu3+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光致荧光光谱(PL)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薄膜样品在700℃就结晶成纯面心立方萤石结构的多晶薄膜;PL激发谱中,300~360 nm的宽带激发峰起源于基质CeO2的吸收.
刘晓华王孝东陈图锋陈绍军刘敏
用偏光织构及透射光谱分析液晶器件的老化
2006年
对一组台式计算器液晶显示器进行了光辐照,研究了光辐照对液晶显示器件显示品质的影响。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到了辐照后液晶的偏光织构的变化,液晶中出现了平行的条纹状织构和失去消光作用的黑洞,随着接受光辐照时间的增加,黑洞数量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通过由计算机控制的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透射光谱的变化,发现其透射率随着接受光辐照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分析结果表明,条纹状织构和黑洞的出现是由于液晶分子结构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了变化所致,失去消光作用的黑洞是导致液晶器件透射率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
黄翀周学平刘骥欧阳艳东
关键词:透射光谱液晶显示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