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810)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江宏兵傅瑜张平张永栋董伟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蛋白
  • 5篇组蛋白
  • 3篇遗传修饰
  • 3篇去甲基化
  • 3篇组蛋白去甲基...
  • 3篇细胞
  • 3篇慢病毒
  • 3篇慢病毒载体
  • 3篇慢病毒载体构...
  • 3篇甲基化
  • 3篇甲基化酶
  • 3篇骨髓基质
  • 3篇干细胞
  • 3篇表观
  • 3篇表观遗传
  • 3篇表观遗传修饰
  • 3篇病毒载体
  • 2篇乙酰化
  • 2篇乙酰化酶
  • 2篇去乙酰化

机构

  • 8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口腔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江宏兵
  • 5篇傅瑜
  • 5篇张平
  • 3篇戈杰
  • 3篇张永栋
  • 3篇董伟杰
  • 2篇单腾飞
  • 1篇宋晓陵
  • 1篇尚多
  • 1篇王东苗
  • 1篇袁华
  • 1篇孙超
  • 1篇陶震江
  • 1篇万林忠
  • 1篇徐娟
  • 1篇杨蓉
  • 1篇程杰
  • 1篇林佳琳
  • 1篇徐荣耀
  • 1篇周华

传媒

  • 5篇口腔医学
  • 5篇口腔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09例成釉细胞瘤患者复发相关因素分析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成釉细胞瘤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与其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9例成釉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Cox回归分析,分析各相关因素与患者复发之间的相关关系,并绘制相关因素下的生存曲线。结果发生于上颌骨者的复发率为50%,高于下颌骨的26.7%(P=0.004)。病程大于12个月者的复发率高于小于12个月者(P=0.002)。刮除术治疗组的复发率为50.9%(27/53);切除术(包括方块切除、节段性切除及颌骨半切除)治疗组的复发率为7.1%(4/56),不同术式间的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109例成釉细胞瘤患者中,实性型复发率为28.8%(23/80),单囊型复发率为27.6%(8/2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实性型成釉细胞瘤中,病理类型与复发有关,其中,丛状型预后较好(P<0.05)。结论发病部位、病程长短、手术方式及病理类型是影响成釉细胞瘤复发的相关因素,设计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类型等因素综合考虑。
尚多张永栋王东苗宋晓陵孙超江宏兵
关键词:成釉细胞瘤复发病理类型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干性特征及体外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体外多潜能性及成骨分化的生物学调控作用。方法:用离心和贴壁培养相结合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四肢骨BMSCs,分别用含JMJD3-shRNA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慢病毒干扰载体(实验组)及含无关序列的GFP慢病毒载体(对照组)转染BMSCs,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BMSCs中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上三甲基化(H3K27me3)及干细胞多潜能转录因子Oct4、Nanog、Sox2的表达,并比较两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实时定量RT-PCR、Western blot、茜素红染色检测两组细胞的体外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MSCs的H3K27me3表达水平升高,具有更强的克隆形成能力,且表达更强的Oct4、Nanog、Sox2等多潜能因子;体外成骨诱导7 d后,实验组BMSCs中RUNX2等成骨分化基因表达下降,诱导14 d后,钙结节形成较对照组少。结论:抑制JMJD3表达可增强BMSCs的干性特征,抑制其成骨分化。
董伟杰戈杰张平傅瑜江宏兵
关键词: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表观遗传修饰干性成骨诱导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8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8(histone deacetylase 8,HDAC8)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转染HDAC8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于矿化诱导液中培养7 d后,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变化;矿化诱导14 d后,茜素红钙结节染色检测BMSCs矿化能力的变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刺激转染HDAC8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BMSCs,于矿化诱导液中培养7 d后,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SA刺激前后过表达HDAC8的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变化。结果:HDAC8过表达组经矿化诱导7 d后,成骨分化相关基因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经14 d矿化诱导后,HDAC8过表达组茜素红钙结节的着色程度及范围低于空白对照组。TSA刺激的HDAC8过表达组矿化诱导7 d后,成骨分化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高于未加刺激组(P<0.05)。结论:HDAC8对大鼠BMSCs成骨分化具有抑制作用。
周华傅瑜戈杰周培培江宏兵
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HDAC8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转染及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构建大鼠组蛋白去乙酰基转移酶(histone deacetylase 8,HDAC8)基因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后观察HDAC8的表达。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HDAC8基因插入到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pGC-FU中,重组获得慢病毒载体pGC-FU-HDAC8。重组慢病毒载体经过测序鉴定后,转染293T细胞生产病毒液,用得到的病毒液转染大鼠BMSCs,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析转染前后HDAC8表达情况。结果:测序结果证实HDAC8基因正确插入载体中,成功构建大鼠HDAC8基因过表达载体。大鼠BMSCs转染后HDAC8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针对大鼠HDAC8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能有效增强BMSCs中HDAC8基因的表达。
傅瑜张平张永栋单腾飞董伟杰江宏兵
关键词:过表达表观遗传修饰骨髓基质细胞
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和骨化纤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FD)和骨化纤维瘤(ossifying fibroma,OF)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对我院1987—2011年间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5例,骨化纤维瘤16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病理切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发病年龄两者无明显差异,FD平均22.56岁,OF平均28.25岁;前者的男女比为1∶1,后者为5∶3;发病部位两者均以上颌较多,分别为72.00%和62.50%,并且大多数都发生在磨牙区。X线片中FD病变透亮呈"毛玻璃状"边界不清,OF瘤界清楚,骨质有缺损破坏的阴影。病理组织学上FD中骨小梁呈多形态,不形成板状骨。OF的骨小梁有板状骨形成,但FD成熟型与OF在病理组织学上有相似性。结论 FD和OF是不同的独立疾病,明确其诊断,需结合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进行综合分析。
张永栋杨蓉傅瑜单腾飞江宏兵
关键词: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化纤维瘤病理
第一鳃弓综合征合并唇腭裂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被引量:1
2012年
第一鳃弓综合征是一类少见的先天性畸形,而合并唇腭裂的患者临床报告更是罕见,该文通过回顾1例第一鳃弓综合征合并唇腭裂的患者,并对近期国内外文献做一回顾性分析,对这一类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病因的遗传学研究及目前的综合性治疗措施进行介绍。
丁磊袁华程杰万林忠江宏兵
关键词:唇裂腭裂面横裂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对大鼠不同胚源BMSCs的衰老调控作用
2018年
目的:针对不同胚源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表现出的衰老差异,探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对衰老的调控作用。方法:取大鼠下颌骨(M)和胫骨(T)后提取BMSCs原代培养并进行传代,通过β-半乳糖苷酶(SA-β-gal)衰老染色检测细胞衰老特征,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成骨特征。通过实时定量RT-PCR、Western blot检测Jmjd3及衰老因子在两种BMSCs中的表达。构建sh Jmjd3病毒敲减Jmjd3,转染T-BMSCs检测衰老指标。在大鼠颌骨区域建立骨缺损模型,移植sh Jmjd3修饰的T-BMSCs,通过Micro-CT、Masson染色检测Jmjd3被抑制的T-BMSCs对骨缺损区的修复作用。结果:经SA-β-gal衰老染色,T-BMSCs中衰老细胞数量明显多于M-BMSCs。Jmjd3及衰老因子在M-BMSCs低表达,在T-BMSCs高表达。转染sh Jmjd3病毒导致T-BMSCs中Jmjd3及衰老因子低表达。移植敲减Jmjd3的T-BMSCs,Micro-CT显示其骨平均密度,骨体积分数明显升高,Masson染色显示其骨小梁结构增多。结论:不同胚源大鼠BMSCs的衰老特征具有差异性,将T-BMSCs中Jmjd3抑制以后,可以增强细胞的抗衰老能力,有利于体内的骨修复的治疗。
徐娟林佳琳林佳琳张平徐荣耀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细胞移植
Jmjd3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构建及转染BMSCs效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构建针对SD大鼠Jmjd3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后观察其对Jmjd3基因的抑制作用并筛选最有效干扰序列。方法设计4对Jmjd3基因shRNA寡核苷酸序列,插入pGCSIL-GFP载体形成重组载体。重组载体经过测序鉴定后转染293T细胞生产病毒液,病毒液转染大鼠BMSCs,Western blot分析转染前后Jmjd3表达情况。通过计算Jmjd3灰度值/ACTIN灰度值,筛选出最有效的干扰序列。结果测序结果证实Jmjd3基因shRNA寡核苷酸序列正确插入载体中,成功构建4个大鼠Jmjd3基因RNAi表达载体。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转染后Jmjd3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半定量分析显示相对于未转染组,shRNA-1组、shRNA-2组、shRNA-3组、shRNA-4组分别下调79.5%(P<0.001)、90.7%(P<0.001)、73.7%(P<0.001)、56.5%(P<0.001),而GFP组下调11.5%(P>0.05),shRNA-2组为最佳干扰序列。结论针对大鼠Jmjd3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能有效抑制BMSCs中Jmjd3基因的表达。
张平傅瑜江宏兵陶震江
关键词:RNA干扰表观遗传修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17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对比1990—2010年179例髁状突骨折患者致伤原因、治疗方法及疗效等临床资料。结果交通事故致伤92例(占51.4%),髁状突颈部骨折76例(占42.3%)。12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56例患者经不同进路的内固定手术治疗。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青少年组保守治疗比率较成年患者高(P<0.01),不同骨折部位治疗方法有差异(P<0.01),其中髁状突头部骨折保守治疗率最高(92.06%),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手术治疗比率较不合并其他部位骨折高(P<0.01)。治疗后大多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双侧髁状突骨折初期张口受限率显著增高(P<0.01),通过功能锻炼1年后张口度均恢复达3.0 cm以上。结论交通事故是首要的致伤原因,颈部为髁状突骨折最好发部位。青少年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多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对骨折端移位角度大于30°,下颌升支垂直高度降低超过5 mm,保守治疗后张口受限小于2 cm的患者很重要。
史劲松徐河江宏兵
关键词:髁状突骨折手术治疗保守治疗
Satb2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转染及表达
2013年
目的:构建大鼠特殊富含AT序列结合蛋白2(special AT-rich binding protein 2,Satb2)基因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后观察Satb2的表达。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Satb2基因插入到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GV208中,获得重组慢病毒载体GV208-Satb2。重组慢病毒载体经过测序鉴定后转染293T细胞生产病毒液,用得到的病毒液转染大鼠BMSCs,Western blot分析转染前后Satb2表达情况。结果:测序结果证实Satb2基因正确插入载体中,成功构建大鼠Satb2基因过表达载体。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转染后Satb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针对大鼠Satb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能有效增强BMSCs中Satb2基因的表达。
宋辉董伟杰张平戈杰江宏兵
关键词:过表达骨髓基质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