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03248)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蔡洁丹唐万兵韦深李观强李梅笑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浆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3篇IL-17
  • 2篇预后
  • 2篇凝血因子X
  • 2篇病程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血浆纤维
  • 1篇血浆纤维蛋白
  • 1篇血浆纤维蛋白...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参数
  • 1篇血小板分布宽...
  • 1篇血小板计数
  • 1篇脂蛋白
  • 1篇脂蛋白A
  • 1篇网织血小板

机构

  • 4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深圳市疾病预...

作者

  • 4篇李观强
  • 4篇韦深
  • 4篇唐万兵
  • 4篇蔡洁丹
  • 3篇万彦彬
  • 3篇武胜
  • 3篇李梅笑
  • 1篇梅树江
  • 1篇陈辉雄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血浆纤维蛋白原、IL-17水平与脑梗死病程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IL-17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病程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部CT或MRI病灶大小,梗死体积按Pullicino公式(长×宽×层数/2)计算进行分组:大梗死组(病灶体积〉10 cm3),中梗死组(病灶体积4~10 cm3),小梗死组(病灶体积〈4 cm3);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分型:按照NIHSS进行评分,重型组(30~42分),中型组(15~29分),轻型组(0~14分)。脑梗死组在发病24 h内采集抗凝血标本,设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则IL-17的含量,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FIB。结果大梗死组发病24 h内FIB、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小梗死组发病24 h内FIB、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组发病24h内FIB、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小型组发病24 h内FIB、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大梗死组FIB、IL-17水平与小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FIB、IL-17与轻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FIB、IL-17水平与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定期检查FIB、IL-17水平对预防脑梗死很有价值。
唐万兵李梅笑李观强武胜万彦彬韦深蔡洁丹
关键词:脑梗死纤维蛋白原IL-17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D-二聚体及脂蛋白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网织血小板比率(IPF)、D-二聚体(D-D)和脂蛋白a(Lp-a)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2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PLT、PDW、MPV、PCT、IPF、血浆D-D和血清Lp-a进行检测及分析,选择健康人群50名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PLT、PCT明显减少(P<0.01);PDW、MPV、IPF、D-D和Lp-a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D-D和Lp-a水平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监测它们的变化对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陈辉雄唐万兵李观强蔡洁丹韦深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网织血小板D-二聚体
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因子XⅢ、IL-17水平与病程相关性及预后的研究
2013年
脑梗死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供血障碍,可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出现坏死或软化等病理性改变。血浆凝血因子XⅢ含量和活性的变化可引起脑梗死凝血功能障碍;IL-17是一种新近命名的Th17细胞来源的强有力的炎症细胞因子,与广泛存在的IL-17受体结合产生促炎症反应。本课题研究脑梗死患者凝血因子XⅢ和IL-17水平变化来评估它们与脑梗死病程及预后的关系。
唐万兵李梅笑李观强武胜梅树江万彦彬韦深蔡洁丹
关键词:脑梗死患者IL-17血浆预后病程
血浆凝血因子ⅩⅢ、IL-17水平与脑梗死相关性及预后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XⅢ(FXⅢ)、IL-17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病程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①对5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部CT或MRI病灶大小,梗死体积按Pullicino公式(长×宽×层数/2)计算进行分组:大梗死组(病灶体积〉10cm3),中梗死组(病灶体积4~10cm3),小梗死组(病灶体积〈4cm3);健康对照组20例,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按照NIHSS进行评分。分别在24h内、第3天、第7天、第14天采集脑梗死组抗凝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FXⅢ、IL-17含量。②根据脑梗死组发病24h内和第14天的NIHSS评分进行近期预后分型比较。结果:①大梗死组发病24h内FXⅢ、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小梗死组发病24h内FXⅢ、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②大梗死组FXⅢ、IL-17水平与小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随着梗死病情好转,FXⅢ、IL=17水平有下降趋势(P〉0.05)。④脑梗死组患者近期预后与FXⅢ水平下降呈正相关(r=0.33),与IL-17水平下降呈正相关(r=0.3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FXⅢ、IL-17水平与病程及预后呈正相关,其水平变化可作为脑梗死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指标。
韦深唐万兵李梅笑李观强武胜万彦彬蔡洁丹
关键词:脑梗死IL-17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