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170D0120)

作品数:3 被引量:64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有全陈蓓蓓李小娟顾兆芹宫辉力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地面沉降
  • 1篇地面沉降监测
  • 1篇地面沉降研究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降落漏...
  • 1篇永久散射体
  • 1篇克立格
  • 1篇降落漏斗
  • 1篇风险分析
  • 1篇INSAR技...

机构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油四维工程...

作者

  • 2篇李小娟
  • 2篇陈蓓蓓
  • 2篇张有全
  • 1篇潘云
  • 1篇卢学辉
  • 1篇宫兆宁
  • 1篇丁飞
  • 1篇党亚南
  • 1篇宫辉力
  • 1篇顾兆芹
  • 1篇朱琳
  • 1篇江丛刚
  • 1篇宋柳霖

传媒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数字水位模型的地下水降落漏斗提取被引量:1
2009年
文章首先介绍了利用克立格插值方法建立地下水数字水位模型的原理,然后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按照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基本定义,提出了一种自动化提取降落漏斗的算法。最后通过一个算例的实现,对比地下水等水位线,证明了根据该算法提取的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地下水降落漏斗的水文地质含义,科学、客观地表达了水位下降区的空间形态,是数字地下水建设的有益探索。
江丛刚潘云丁飞朱琳宫兆宁
关键词:地下水降落漏斗克立格
基于InSAR技术北京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与风险分析被引量:20
2011年
以北京市典型地面沉降区为研究区,采用永久散射体技术——StamPS算法,利用覆盖北京地区的16幅ASAR图像进行永久散射体干涉处理,获得该区地面沉降监测信息,初步揭示了研究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地面沉降的风险范围、风险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表明北京地区的地面沉降防治刻不容缓。
陈蓓蓓宫辉力李小娟张有全党亚南宋柳霖
关键词:地面沉降INSAR技术地面沉降监测风险分析
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北京市地面沉降研究被引量:52
2009年
地面沉降是北京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其沉降范围和幅度逐年扩大。文中采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进行检测、监测该地区地表形变特征。通过分析时间序列的干涉测量结果发现,该地区地面沉降存在构造控制的特性,尤其是在北部沉降区。揭示了北京市第四纪顺义凹陷与沙河凹陷地区地面沉降趋势及范围受黄庄高丽营、南口孙河断层控制。同时将PS-InSAR提取的地面沉降等值线与粘性土厚度分区结果对比分析发现,该地区地面沉降多发生在粘性土厚度大于50 m的地段范围内,沉降中心多数位于粘性土厚度大的地区。
宫辉力张有全李小娟卢学辉陈蓓蓓顾兆芹
关键词:地面沉降永久散射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