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SBK201241136)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张艳林刘春风曹勇军谢莹余小艳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治疗
  • 1篇炎症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受体
  • 1篇衰老
  • 1篇清除剂
  • 1篇自噬
  • 1篇卒中
  • 1篇文献复习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自噬
  • 1篇纤维发育不良
  • 1篇脑动脉
  • 1篇脑卒中
  • 1篇抗血小板
  • 1篇抗血小板治疗

机构

  • 4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苏州大学

作者

  • 3篇刘春风
  • 3篇曹勇军
  • 3篇张艳林
  • 1篇谢莹
  • 1篇石际俊
  • 1篇肖国栋
  • 1篇余小艳
  • 1篇章春园
  • 1篇姜春黎
  • 1篇徐加平
  • 1篇李艳艳

传媒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植物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与动脉粥样硬化被引量:8
2015年
植物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 receptor-1, LOX-1)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s, oxLDL)的主要受体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LOX-1不仅可以结合、中和以及降解oxLDL,还能与一些非氧化脂蛋白和凋亡的血细胞结合,通过激活血小板、诱导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等多种途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文章从LOX-1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脂质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间的关系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周衍德张艳林谢莹刘春风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炎症
组蛋白脱乙酰酶SIRT1与细胞自噬被引量:7
2013年
组蛋白脱乙酰酶sirtuin1(SIRT1)首先于1999年在人体内被发现,其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0q21.3,基因组序列长度约为33.72kb,无剪接变异,
余小艳张艳林曹勇军刘春风
关键词:自噬衰老
脑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五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5例脑血管肌纤维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明确的5例脑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住院患者的病史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 结果 5例患者均发生脑卒中,其中4例以一侧肢体乏力为首发症状,另外1例主要表现为头部胀痛伴恶心呕吐;颅脑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颅脑MRI发现其余4例额、颞、顶、枕叶及基底节区均存在不同梗死灶;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示所有患者均存在动脉夹层,其中2例为右侧颈内动脉夹层,1例右椎动脉夹层患者合并前交通动脉瘤及右侧颈内动脉C1段、左椎动脉“串珠样”改变,1例双侧椎动脉夹层,1例双侧颈内动脉夹层合并烟雾样血管,2例肾动脉DSA均无阳性发现;1例前交通动脉瘤者行动脉瘤栓塞术,预后较差;其余4例脑梗死患者2例行支架成形术,另2例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随访1年内均未再发脑卒中事件. 结论 脑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是中青年脑卒中的少见病因,常以头痛、颈部杂音、颈部动脉夹层和脑卒中等为临床表现,及时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十分重要,但长期转归目前尚不明确.
姜春黎曹勇军石际俊肖国栋李艳艳徐加平章春园
关键词:肌纤维发育不良脑卒中抗血小板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影像学
2014年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鉴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早期诊断及干预的重要性,利用分子影像学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早期诊断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章对分子影像学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尹风婷张艳林曹勇军刘春风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