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05043)

作品数:7 被引量:62H指数:5
相关作者:李伟林勇刚刘宏伟应有崔宝玲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电气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海流
  • 3篇海流能
  • 3篇发电
  • 2篇液压
  • 2篇液压传动
  • 2篇气蚀
  • 2篇桨距
  • 2篇仿真
  • 2篇风力机
  • 2篇变桨
  • 2篇变桨距
  • 2篇传动
  • 1篇电机
  • 1篇电液
  • 1篇电液比例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预测控制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双模

机构

  • 10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作者

  • 10篇林勇刚
  • 10篇李伟
  • 8篇刘宏伟
  • 3篇马舜
  • 3篇应有
  • 2篇崔宝玲
  • 1篇张大海
  • 1篇杨灿军

传媒

  • 2篇太阳能学报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电力系统自动...
  • 1篇电气自动化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风机技术

年份

  • 2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流能发电装置功率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以25kW 级水平轴式海流能发电装置为原型,分析其小信号数学模型;根据其特性,探讨最大能量跟踪及功率控制的方法,并提出间接速度控制的最佳转矩-转速曲线跟踪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应有李伟刘宏伟林勇刚
海/潮流能发电装置叶片翼形优化及气蚀研究
叶片升阻特性是影响螺旋桨式海/潮流能发电装置效能的关键要素,而叶片气蚀是影响机组寿命及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对叶片翼形的升阻系数及气蚀特性进行研究,并将结果与相关文献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方...
刘宏伟李伟林勇刚
关键词:海流能发电装置气蚀
文献传递
水平轴螺旋桨式海流能发电技术研究
针对水平轴螺旋桨式海流能发电装置与现代风力机的异同点,分析其发电原理。依据风力机桨叶基本翼型,考虑海水密度和海流流速等特点,利用流场仿真方法,设计了"水下风车"发电机组的桨叶,并分析了机组的传动机构、密封、水下安装等关键...
李伟林勇刚刘宏伟马舜
关键词:风力机海流桨叶流场仿真
“水下风车”主轴机械密封失效分析及改进被引量:9
2007年
对“水下风车”主轴与机舱间采用的机械密封结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分别采用ANSYS有限元中接触单元的仿真方法和理论方法计算了轴向力及径向力引起的密封变形。结果表明,由环境压力引起的机械变形较小,从而排除因机械变形引起的泄漏。对“水下风车”的密封结构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改进的机械密封结构及浮动环密封结构。
刘宏伟李伟林勇刚
关键词:机械密封浮动环密封有限元分析
水平轴螺旋桨式海流能发电装置模型分析及试验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以5kW级水平轴螺旋桨式海流能发电装置为原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及流固耦合仿真技术研究了叶片的动力学特征,并利用叶元理论及分段求解的方法计算叶轮的驱动力矩;其次建立发电机模型并就该离网型发电系统中电流控制对机组最大功率捕获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水平轴螺旋桨式海流能发电系统整机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对比论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并进一步表明通过电流控制可以提高低流速时的能量捕获效率。
刘宏伟李伟林勇刚马舜
关键词:海流发电数值模拟能量转换
海流能发电装置叶片性能及气蚀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对水平轴螺旋桨式海流能发电装置叶片的升阻系数特性及气蚀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与文献的试验结果较好地吻合,并得出了结论。
应有李伟刘宏伟林勇刚
关键词:气蚀
海/潮流能发电装置液压型能量传动系统研究
在新型可再生能源研究领域,传统的机械式能量传动系统存在齿轮易于损坏、后续电力电子系统复杂等特点;针对这一问题,对液压式能量传递方式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及其系统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机械式结构相比,液压式...
刘宏伟李伟林勇刚马舜
关键词:海流能潮流能液压传动
文献传递
基于SVR风力机变桨距双模型切换预测控制被引量:17
2006年
通过预测控制算法对风力机变桨距系统进行调节,风力机非线性模型采用支持矢量回归(SVR)算法进行拟合。考虑实运转风力机模型的变化,通过改进的序列最小优化(SMO)代替原增量SVR的凸二次规划算法,并用偶然点排除和模型储存复用等新方法,有效缩短在线运算时间,实现了改进型增量学习算法的在线辨识。此外,由于电液比例变桨距执行机构的差动回路设计和风力负载的单方向性,造成桨叶顺桨和逆桨时系统模型并不一致,本研究的预测控制过程采用双模型切换。整个算法在变桨距风力机半物理仿真试验台上进行试验,当风速高于额定风速时,与常规的PID控制和单模型SVR预测控制相比,发电机输出最大功率误差分别从约9%和10%降低到3%左右。
林勇刚李伟崔宝玲
关键词:模型预测控制变桨距SVRSMO
基于液压传动的海流能蓄能稳压发电系统仿真被引量:11
2009年
在海洋能发电装置中采用基于液压传动的蓄能稳压方式可以较好地实现能量的最大捕获和输出功率稳定。实现这一功能的系统主要由能量输入系统、液压系统、发电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等组成。文中首先对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及计算机仿真,然后在半物理仿真试验台基础上,对各种工况进行了仿真研究。计算机和半物理仿真试验台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海流能发电装置的变速恒频控制,从而实现能量的最大捕获和输出功率稳定。
张大海李伟林勇刚应有杨灿军
关键词:液压传动海流能仿真
风电机组电液比例变桨距技术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针对风力机功率控制的重要性,设计了电液比例变桨距执行机构,并结合风力机设计软件Bladed组建成半物理仿真试验台。在此试验台上对提出的分段PID变桨距控制算法以及变速恒频和变桨距切换设定的控制策略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风速高于额定值时,通过分段PID变桨距控制发电机输出功率稳定性高于常规PID,当风速在额定值左右变化时,变桨距和变速恒频切换正常,满足功率控制和最大风能捕获的要求。
林勇刚李伟崔宝玲刘宏伟
关键词:电液比例变桨距变速恒频半物理仿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