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SZ0036)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力王明刘兴会周高峰龚琳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成都市科技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妊娠
  • 4篇妊娠期
  • 4篇妊娠期糖尿病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3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多态性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队列研究
  • 1篇多态现象
  • 1篇心率
  • 1篇遗传多态
  • 1篇遗传多态性
  • 1篇易感基因
  • 1篇引产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
  • 3篇枣庄市妇幼保...

作者

  • 5篇张力
  • 3篇王明
  • 3篇刘兴会
  • 1篇龚琳
  • 1篇周高峰

传媒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妊娠期糖尿病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妊娠期糖尿病(GDM)严重危害母儿健康,近年研究认为,GDM是由遗传、环境、行为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和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疾病。对GDM的遗传易感性研究有助于揭示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利于高危人群的筛选及制定一级预防策略。现对近年国内外关于GDM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王明张力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基因遗传多态性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 GDM)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在G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行产前检查的孕妇,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所有孕妇于孕24~28周时行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或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随机抽取104例GDM孕妇为GDM组,103例血糖正常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SSP)技术检测两组孕妇的HLA-DRB1基因多态性,采用单纯病例研究方法,将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GDM危险因素进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结果(1)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共纳入资料完整孕妇712例,其中GDM 孕妇175例,血糖正常孕妇537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孕妇高龄(≥35岁)、饮食不均衡、孕前高体质指数( BMI≥24.0 kg/m^2)、携带乙型肝炎病毒( HBV)、有糖尿病家族史系GDM发病的危险因素。(2)对照组孕妇中共检出51种HLA-DRB1基因型, GDM 组孕妇中共检出49种HLA-DRB1基因型。对GDM组或对照组中出现≥3例的基因型进行比较,HLA-DRB1*12,16基因型仅在对照组中检出5例(4.9%,5/1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9);而且仅在GDM组中检出4例(3.8%,4/104)HLA-DRB1*11,16基因型和5例(4.8%,5/104) HLA-DRB1*09,09基因型,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本研究共检测出13种HLA-DRB1等位基因,GDM组与对照组各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孕妇高龄(≥35岁)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分析表明, HLA-DRB1*07等位基因与孕妇高龄呈正向交互作用( OR=5.952,95%CI为1.314~26.970, P=0.022);而携带HBV、糖尿病家族史、孕
王明张力刘兴会
安全避免首次剖宫产被引量:3
2016年
2011年,美国剖宫产率达到33%,虽然剖宫产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挽救母儿生命,但剖宫产率的快速增加并没有相应地降低围生期母儿发病率及病死率,这使过度应用剖宫产的医疗问题备受关注。笔者拟对美国妇产科联盟(ACOG)与母胎医学会(SMFM)联合发布的首个产科医疗共识进行综述。
龚琳刘兴会张力
关键词:剖宫产术分娩过程引产
成都地区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门诊建卡的孕妇90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并跟踪随访至产后42 d.应用方差分析、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等级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妇的年龄、腿长/身高比例、妊娠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既往孕产史、饮食情况、糖尿病家族史、乙肝病毒携带状态、甘油三酯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与GDM发病相关.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孕妇年龄(OR=1.081,95%CI:1.027~1.138)、饮食均衡与否(OR=3.329,95%CI:2.167~5.116)、水果摄入量(OR=2.005,95%CI:1.447~2.780)、甜食喜爱程度(OR=1.604,95%CI:1.129~2.280)、妊娠前BMI(OR=1.095,95%CI:1.008~1.190)、孕次(OR=1.263,95%CI:1.107~1.442)、携带乙肝病毒(OR=3.173,95%CI:1.387~7.260)、糖尿病家族史(OR=1.798,95%CI:1.063~3.04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OR=10.272,95%CI:4.719~22.363)、甘油三酯水平(OR=1.315,95%CI:1.117~1.548)均与GDM发病相关.双变量相关分析表明,孕妇年龄(r=0.169,P=0.000;r=0.221,P=0.000;r=0.232,P=0.000)和妊娠前BMI(r=0.251,P=0.000;r=0.208,P=0.000;r=0.130,P=0.006)与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及1和2h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孕妇腿长/身高比例(r=-0.199,P=0.000)与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 孕妇高龄、饮食不均衡、水果摄入量多、喜食甜食、妊娠前高BMI、孕次多、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有糖尿病家族史、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高等因素为成都地区GDM发生的危�
王明张力刘兴会
关键词:队列研究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rs26672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diabetes gestational mellitus,GDM)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206例GDM患者(GDM组)其中GDM A2级患者25例(GDMA2组)和189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脂联素基因rs266729位点多态性,并结合血糖、血脂等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对照组脂联素基因rs266729位点基因型CC、CG、GG频率分别为56.1%、38.6%、5.3%,GDM组分别为51.9%、40.8%、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等位基因C、G频率分别为75.4%、24.6%,GDM组分别为72.3%、27.7%,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2GDMA2组脂联素基因rs266729位点基因型CC、CG、GG频率分别为40.0%、52.0%、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A2组等位基因C、G频率分别为66.0%、34.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3脂联素rs266729位点CC基因型组与CG+GG基因型组的年龄、OGTT三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孕前及分娩前BMI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联素基因rs266729多态性可能与GDM发病无关,与GDM的严重程度亦无相关性。
王雪鑫张力周高峰普筱敏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脂联素单核苷酸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