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518103)

作品数:35 被引量:100H指数:4
相关作者:庞希宁施萍张殿宝王瑞王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细胞
  • 16篇干细胞
  • 1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1篇充质干细胞
  • 6篇羊膜间充质干...
  • 6篇人羊膜间充质...
  • 4篇纤维细胞
  • 4篇间充质
  • 4篇成纤维细胞
  • 3篇蛋白
  • 3篇羊膜
  • 3篇脂肪间充质干...
  • 3篇转录
  • 3篇免疫
  • 3篇聚乙烯亚胺
  • 3篇FE
  • 3篇创伤
  • 3篇创伤修复
  • 3篇REST
  • 3篇TALEN

机构

  • 20篇中国医科大学
  • 14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济南军区青岛...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0篇庞希宁
  • 15篇施萍
  • 11篇张殿宝
  • 7篇王瑞
  • 7篇王竟
  • 6篇张曦
  • 6篇刘晓玉
  • 4篇史春梦
  • 4篇赵峰
  • 4篇张诚
  • 4篇张涛
  • 3篇谭丽萍
  • 3篇陈幸华
  • 3篇高力
  • 3篇林学文
  • 2篇王喜良
  • 2篇李莹
  • 2篇陈婷
  • 2篇粟永萍
  • 2篇冉新泽

传媒

  • 15篇基础医学与临...
  • 4篇中国药房
  • 2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Scienc...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Scienc...
  • 1篇感染.炎症....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年份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3篇2013
  • 3篇201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脉留置针肝素钠封管与生理盐水封管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21
2016年
静脉留置针又称外周静脉短套管针,因其拥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价格便宜、安全迅速、易于操作、便于固定、减少护士工作量、减轻因钢针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等优点,能有效地保证输液、输血等抢救的需要,使得临床应用不断扩大^([1])。如何保持血管通路的通畅,保障治疗顺利完成,其重要环节体现为封管。目前静脉留置针封管主要采用两种方法:肝素和生理盐水^([2])。肝素是一种抗凝剂。
兰大华张曦孙爱华曾东风贾春燕彭欣
关键词:封管静脉留置针META分析肝素钠血管穿刺静脉炎发生率
转录辅助因子PC4参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衰老过程的调控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转录辅助因子PC4(transcriptional positive coactivator 4)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体外传代衰老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特点,初步探讨其在MSCs增殖和衰老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通过CCK-8法检测并绘制MSCs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免疫表型,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C4在MSCs长期体外培养中的表达特点,并检测细胞衰老标志物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变化,进一步通过RNA干扰抑制PC4表达,检测其对MSCs增殖和衰老的影响。结果本实验分离培养的MSCs早期具有成体干细胞特性,长期体外连续传代后出现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呈阳性,PC4在衰老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降低,RNA干扰抑制PC4表达后,MSCs增殖受到抑制,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增加[转染后48 h阴性对照组(8.8±2.5)%,空白对照组(5.7±1.8)%,siRNA组(56.3±4.9)%,P<0.05]。结论转录辅助因子PC4可能参与了体外连续传代培养过程中MSCs增殖活性降低和衰老过程的调控。
彭毅王涛粟永萍程天民史春梦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衰老RNA干扰
人羊膜对皮肤创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羊膜作为一种良好的生物介质已被广泛应用于外科创伤修复的研究。羊膜可以作为负载干细胞的载体,可以作为细胞因子的供体,也可以作为生物敷料,通过提供培养环境、释放细胞因子发挥作用。
郎宏鑫庞希宁
关键词:羊膜创伤修复干细胞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方法分离和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AMSC),进行传代培养、扩增,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对传代培养至第3代的hAMSC进行流式检测和鉴定细胞表型,并在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人AMSC呈梭形和多角形;高表达表面标志CD44,CD90,CD105和波形蛋白,不表达CD34和CD45。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表面有大量小泡和微绒毛突起;透射电镜下见到胞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数量丰富,有较多小泡。结论从羊膜中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超微结构。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提示,AMSC具有产生大量分泌蛋白的功能,可能是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作用的基础。
庞希宁王竟施萍孟涛霍双枝张殿宝谭丽萍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羊膜超微结构
The macrodomain family:Rethinking an ancient domain from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s
2013年
The reasons why certain domains evolve much slower than others is unclear.The notion that functionally more important genes evolve more slowly than less important genes is one of the few commonly believed principles of molecular evolution.The macrodomain(also known as the X domain) is an ancient,slowly evolving and highly conserved structural domain found in proteins throughout all of the kingdoms and was first discovered nearly two decades ago with the isolation and cloning of macroH2A1.Macrodomains,which are functionally promiscuous,have been studied intensively for the past decade due to their importance in the regulation of cellular responses to DNA damage,chromatin remodeling,transcription and tumorigenesis.Recent structural,phylogenetic and biological analyses,however,suggest the need for some reconsideration of the evolutionary advantage of concentrating such a plethora of diverse functions into the macrodomain and of how macrodomains could perform so many functions.In this article,we focus on macrodomains that are evolving slowly and broadly discuss the pot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ological evolution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macrodomains.
LI XiaoLeiWU ZhiQiangHAN WeiDong
关键词:基因进化染色质重塑分子进化
EGF对HaCaT细胞中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表皮生长因子(epithelialgrowthfactor,EGF)在皮肤的发育、稳态维系和创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EGF能够通过与受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此过程中涉及多种转录调控因子的参与,其中包括Kruppel转录因子家族的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neuron—restrictivesilencingfac—tor,REST/NRSF),REST能够与NRSE/RE1(neuron—restrictivesilencerelement,NRSE;又称repressorelement1,RE1)等序列结合,使组蛋白去乙酰化,阻遏基因转录。
张殿宝王瑞庞希宁施萍
关键词:HACAT细胞神经元EGF组蛋白去乙酰化角质形成细胞转录调控因子
硼替佐米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归纳硼替佐米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对硼替佐米的结构性质、作用机制与其在恶性浆细胞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和白血病中的应用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述评。结果与结论:蛋白酶体成为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重要靶点。硼替佐米在骨髓瘤的治疗中显示出独特优势,在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治疗中也取得了进展。以硼替佐米为核心的方案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方面的疗效值得期待。
高力张曦
关键词:硼替佐米恶性血液病
他克莫司相关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在引起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机制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血液科1例亲缘间HLA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移植后第89天出现抽搐、意识障碍、视物模糊、高血压等表现;第106天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双侧额颞顶枕叶皮层下、双侧脑室旁多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T2液体衰减反转序列呈高信号。停用他克莫司后症状缓解,再次使用他克莫司后症状反复。给予降血压、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复查头颅MRI病灶减少、消失。结论:他克莫司可能引起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及时停用他克莫司并有效降压、改善微循环可使病情逆转。
曾韫璟高力张诚陈幸华张曦
关键词:他克莫司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造血干细胞移植
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某院血液科2011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20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使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500 mg,q12h)治疗,观察其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中14例(14/20,70%)患者在治疗2~8周后血小板回升,出血症状好转,但仅有1例患者血小板恢复至正常,其余患者血小板维持在41×109~81×109L-1之间。14例血小板回升的患者在口服吗替麦考酚酯胶囊8周后开始减量,其中有6例患者分别在开始将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减量2~6周后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并低于20×109L-1时,换用其他药物治疗;另外8例患者在减量过程中血小板能维持在35×109~68×109L-1之间。20例患者中有6例(6/20,30%)患者使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8周后血小板未恢复,仍低于20×109L-1,换用其他药物治疗。2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果: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安全有效。
陈婷张诚罗晓庆刘焕凤刘嘉陈幸华张曦
关键词: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44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ITP)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RITP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每次采用100 mg/m2,每周1次,至少使用4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半年定期检测外周血小板计数、T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16例(36.4%)患者在连续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结束1个月内,血小板计数大于50×109L-1或在原有水平上升30×109L-1;21例(47.7%)患者在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3个月内,血小板计数大于50×109L-1或在原有水平上升30×109L-1;7例(15.9%)患者在连续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6个月后,血小板达不到50×109L-1或在原有水平上升30×109L-1,但出血倾向明显改善。显效30例,良好7例,进步7例,总有效率为84.1%。治疗有效持续35例,其中2例治疗结束后第2个月肺部感染后血小板计数下降至低于50×109L-1,持续有效率为79.5%。所有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RITP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刘焕凤张诚陈幸华孔佩艳高力刘耀陈婷罗晓庆张曦
关键词: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利妥昔单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