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90413128)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徐健苏浩汪贵忠芦监伟更多>>
相关机构: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房
  • 2篇起搏
  • 2篇房颤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房颤动模型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纤维
  • 1篇心肌纤维化
  • 1篇心脏
  • 1篇心脏起搏
  • 1篇起搏部位
  • 1篇起搏频率
  • 1篇综合征
  • 1篇窦房
  • 1篇窦房结
  • 1篇窦房结综合征
  • 1篇纤维化
  • 1篇连接蛋白

机构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芜湖市第二人...

作者

  • 2篇徐健
  • 1篇芦监伟
  • 1篇汪贵忠
  • 1篇苏浩

传媒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犬心房颤动模型缝隙连接蛋白40、45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及维持机制与心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有关。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是心肌闰盘的重要组成结构。一旦Cx出现重构,可影响心肌细胞电传导的极性,出现传导阻滞或折返,引发心律失常。实验通过快速心房起搏建立房颤模型,观察其对心房Cx40和Cx45及心房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16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2组犬均在x线下置人心房“J”型电极于右心耳,模型组予以400次/min快速起搏,而对照组维持窦性心律。连续起搏10周,分别在2、4、6、8周检测肢导联心电图。对于10周后未出现房颤的犬予以房颤诱发。实验结束后,取左心房组织制备心肌组织切片。Masson染色观察心房心肌胶原改变,电镜观察心房心肌超微结构及闰盘改变,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和Ⅳ型胶原,免疫组化法检测Cx40及Cx45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在快速起搏10周后均未出现自发性房颤,但其中有2只犬分别出现心房扑动和房性早搏,模型组和对照组予以Burst刺激后,模型组房颤诱发率可达66.7%,而对照组均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房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增加(P〈0.05),尤以心内膜和心房肌细胞问质纤维化明显。电镜下,模型组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可见肌纤维紊乱、断裂,胶原纤维增生,闰盘结构扭曲、扩张,部分闰盘缝隙消失。模型组血清中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和Ⅳ型胶原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模型组心房心肌Cx40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Cx45蛋白改变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心房心肌组织CVF与Cx40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VF与Cx40呈正相关(r=0.671)。结论犬心房快速起搏能诱导左心房组织心肌纤维化和Cx40
邢晓倩徐健苏浩芦监伟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肌连接蛋白类
不同心房起搏部位及频率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低位房间隔起搏及不同起搏频率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术后房颤的短期影响,分析其电生理机制。方法 3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随机将心房电极植入心耳和低位房间隔,平均随访1年,测量不同心房起搏频率时P波至左房传导时间及左侧房室间期,比较不同心房起搏部位术后房颤发生率。结果 1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2两组间均无并发症,无起搏及感知功能障碍情况发生;3低位房间隔组房颤发生率较右心耳组低,P波至左房传导时间短,左侧房室间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间高起搏频率(80 bpm)较低起搏频率(60 bpm)比较可延长左侧房室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低位房间隔起搏时房颤发生率低,提高心房起搏比例可能伴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房间传导延缓,延长左侧房室间期,改善心房间、左侧房室同步性有关。
汪贵忠徐健
关键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颤房间隔起搏起搏频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