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0JQB01)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王福生曹广开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社会问题
  • 1篇社会主义
  • 1篇施特劳斯
  • 1篇市场经济
  • 1篇主义
  • 1篇立场
  • 1篇罗尔斯
  • 1篇回应
  • 1篇计划经济
  • 1篇哈耶克
  • 1篇阿伦特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

作者

  • 4篇王福生
  • 1篇曹广开

传媒

  • 2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晋阳学刊
  • 1篇东岳论丛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作为通往自由之路的社会主义——对哈耶克社会主义批判的一个回应被引量:3
2013年
哈耶克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在复兴古典自由主义的同时,还集中批判了对现代社会有着极大影响的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运动。这一批判既有对某些既有的社会主义运动的真切批判,又有对某些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念的绝大误解,而且还与哈耶克自己的进化论理性主义社会理论并不完全一致。接受并回应哈耶克提出的理论挑战,我们可以更好地发展和坚持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念。
王福生
关键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革命、解放与自由:阿伦特与马克思被引量:2
2012年
阿伦特对革命传统的梳理把她和马克思明确地联系起来,但她对革命的理解与马克思有着根本的不同。她认为,革命的真正目标是自由,确切地说,是构建自由、构建自由得以呈现的空间,即以自由立国。由此出发,她激烈地批判马克思把自由与解放相混同,从而背离了以革命争自由的根本意图。但问题在于,她有意无意地忘记了自己也承认的如下事实:自由必须以解放为前提。而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之所以重视社会问题,强调解放,正在于要为自由的实现寻求现实的前提和道路。他们之间的区别显示出政治立场的不同:阿伦特所持的是"精英"立场,而马克思的立脚点则是"全人类"。
王福生曹广开
关键词:社会问题立场
马克思与罗尔斯:既有研究与未来展望被引量:1
2014年
在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兴起和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政治哲学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兴起与发展以罗尔斯《正义论》的出版及其受到的挑战为主导线索,中国社会现实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其理论指导。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与罗尔斯的政治哲学比较就成了国内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拟就国内既有研究做一粗略总结并由此展望中国政治文明建设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王福生
关键词:罗尔斯
自然、人为与自由:马克思对话施特劳斯被引量:1
2011年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和批判者,马克思哲学以自由为其基本主题。而施特劳斯从回归古典政治哲学的立场出发,对现代的自由观念给予了激烈的批判,于是两者之间产生了一场隐蔽的对话,其核心是对自然与人为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的生命活动创造的产物,而人的生命活动是以意识为中介在社会中实现自身自然本性的活动,这里的"自然"既是自然感性又是自然本性,人为自由"以意识为中介"并非任意,而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施特劳斯则以不同于自然感性的自然对抗现代的人为自由。由于对自然与人为及其相互关系的不同理解,施特劳斯对现代自由观念的批判并不适用于马克思。
王福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