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30680)

作品数:31 被引量:134H指数:9
相关作者:黄跃生张琼党永明张家平宋华培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6篇心肌
  • 18篇细胞
  • 16篇缺氧
  • 16篇肌细胞
  • 15篇心肌细胞
  • 12篇烧伤
  • 8篇微管
  • 6篇烧伤后
  • 6篇缺血
  • 5篇低氧
  • 5篇心肌损害
  • 5篇烫伤
  • 5篇烫伤大鼠
  • 5篇缺氧心肌
  • 5篇细胞低氧
  • 5篇肌损害
  • 5篇大鼠心肌
  • 4篇蛋白
  • 4篇缺血缺氧
  • 4篇缺氧心肌细胞

机构

  • 30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作者

  • 30篇黄跃生
  • 16篇张琼
  • 15篇党永明
  • 8篇张家平
  • 8篇宋华培
  • 7篇张东霞
  • 6篇周军利
  • 5篇雷泽源
  • 5篇肖荣
  • 5篇褚志刚
  • 4篇邝勇
  • 4篇张兵钱
  • 4篇颜洪
  • 3篇张铭
  • 3篇郑霁
  • 3篇房亚东
  • 2篇滕苗
  • 2篇胡炯宇
  • 2篇向飞
  • 2篇李晓东

传媒

  • 19篇中华烧伤杂志
  • 9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10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蛋白激酶C在腺苷A1受体调控缺氧心肌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中的表达和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腺苷A1受体的活化能否影响缺氧心肌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分为5组:对照(常氧)组(A组),缺氧组(B组),缺氧+腺苷A1受体激动剂组(C组),缺氧+腺苷A1受体阻断剂组(D组),缺氧+腺苷A1受体激动剂+PKC阻断剂组(E组)。缺氧6h后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分析A、B、C、D4组PKC的表达变化,用酯化钙黄绿素和氯化钴共孵育法检测5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缺氧6h后,B、D、E3组MPTP显著开放,细胞活力降低,而C组能明显减少MPTP的开放,减轻细胞损害,并能使PKC的表达量增加。结论缺氧可引起MPTP开放增加,腺苷A1受体激动剂可上调PKC表达,减少缺氧导致的MPTP开放,维持细胞活力。PKC通路可能是腺苷A1受体调控缺氧心肌细胞MPTP开放的重要途径。
向飞张琼褚志刚黄跃生
关键词:心肌细胞缺氧腺苷A1受体蛋白激酶C
l-Caldesmon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在ECV304细胞中的表达
2007年
目的构建含有l-Caldesmo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方法以含有l-Caldesmon全长编码序列的pCGN-CaD为模板,PCR扩增l-Caldesmon,T-A克隆,酶切亚克隆到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在BJ5183菌内和pAdeasy同源重组,筛选阳性克隆,酶切鉴定,线性化后脂质体法转染HEK293细胞进行包装、扩增,得到含有l-Caldesmo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根据报告基因GFP测定病毒滴度。将收集的病毒液感染ECV304细胞,Westernblot检测l-Caldesmon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含有l-Caldesmo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病毒滴度可达1×109U/ml。重组病毒感染后可使ECV304细胞l-Caldesmon表达较对照组增加5倍。结论该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为研究l-Caldesmon蛋白在内皮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一定的工作基础。
褚志刚张家平张琼向飞宋华培黄跃生
关键词:腺病毒载体ECV304细胞
微管干预剂对缺氧心肌细胞糖酵解途径关键酶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微管干预剂对缺氧心肌细胞糖酵解途径关键酶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分为单纯缺氧组、缺氧+微管解聚剂(秋水仙碱)组、缺氧+低浓度微管稳定剂组、缺氧+中浓度微管稳定剂组、缺氧+高浓度微管稳定剂组,后3组加入的微管稳定剂为紫杉醇,浓度分别为5、10、15μmol/L。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微管形态学变化。检测细胞活力及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结果缺氧+微管解聚剂组和缺氧+高浓度微管稳定剂组心肌细胞微管结构破坏显著,细胞活力亦明显下降[缺氧1.0h,2组细胞活力分别为(89.99±3.47)%、(84.56±6.61)%,明显低于单纯缺氧组(97.4±1.76)%(P〈0.01)],前3种酶的活性亦明显降低;缺氧+低浓度微管稳定剂组前3种酶的活性与单纯缺氧组基本近似;缺氧+中浓度微管稳定剂组微管结构损伤显著轻于其他组,前3种酶的活性于缺氧6.0h内高于单纯缺氧组。缺氧后各组乳酸脱氢酶活性升高。结论适当浓度的微管稳定剂能明显减轻微管结构损伤,促使缺氧早期心肌细胞糖酵解酶活性增强。
滕苗黄跃生党永明房亚东张琼
关键词:微管细胞低氧糖酵解
PI3K/Akt信号途径抑制烧伤后大鼠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凋亡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途径在烧伤后大鼠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建立模拟烧伤的动物模型,通过Western blot观察PI3K/Akt信号途径的活化规律,TUNEL实验观察烧伤大鼠心肌凋亡。然后建立离体培养的缺血缺氧心肌细胞模型,并分为对照组、单纯缺血缺氧组、LY294002处理组或IGF-1处理组,应用ELISA观察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凋亡。并通过DEVD荧光检测caspase-3酶活性,RT-PCR检测p53、Bax的转录活性。结果烧伤后大鼠心肌组织内PI3K和pAkt表达逐渐增加,伤后3h达高峰;烧伤3h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应用LY294002特异性抑制PI3K/Akt通路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缺血缺氧导致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凋亡增加,caspase-3活性逐渐增强,p53、Bax mRNA表达量逐渐升高;与单纯缺血缺氧组相比,应用LY294002阻断PI3K/Akt途径活化后,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增加更显著(P<0.05),caspase-3活性增高更为明显(P<0.05),p53、Bax 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用IGF-1预先激活PI3K/Akt途径后,与单纯缺血缺氧组比较,心肌细胞caspase-3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PI3K/Akt信号途径在缺血缺氧心肌细胞中具有抗凋亡作用,该作用与PI3K/Akt调控促凋亡基因p53、Bax的表达,抑制caspase-3凋亡反应有关,并为心肌缺血缺氧损害的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及实验依据。
宋华培黄跃生党永明张东霞褚志刚张琼
关键词:P13K/AKT心肌细胞凋亡CASPASE-3BAX
烧伤后早期心肌损害与防治被引量:8
2008年
以往国内外普遍认为,烧伤休克主要是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心脏不参与其发生。而对严重烧伤后心功能降低,大都归咎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和(或)心肌抑制因子等的作用。但是临床上有些严重烧伤患者,即使伤后立即给予补液治疗,休克的发生仍难以避免,而且有时还难以纠正。延迟复苏的严重烧伤患者休克难以纠正的现象更为常见,造成组织器官损害,
黄跃生
关键词:烧伤心肌缺血缺氧
大面积烧伤患者感染期综合治疗并发高钠血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感染期并发高钠血症的临床疗效,以降低病死率。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医院收治的35例大面积烧伤感染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成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各项生理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脓毒症患者分布率观察组为72.22%,对照组为76.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治疗48h后,观察组患者心率、血钠、尿素氮及肌酐含量均显著下降,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变化,除白细胞计数外,两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死亡6例,总有效率为44.44%,对照组患者死亡11例,总有效率为1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治疗大面积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能取得相对较好疗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各项生理指标有显著变化,病死率降低,预后较好。
董士华曲狄孔玲娟范微微刘铭然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感染期高钠血症临床疗效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缺氧条件下大鼠心肌细胞糖酵解的影响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缺氧状态下大鼠心肌细胞糖酵解的影响。方法常规分离、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单纯缺氧组:使用无糖培养基在低氧混合气体(体积分数94%N2、5%CO2、1%O2)中培养;HIF-1α抑制组:先利用RNA干扰技术构建HIF-1α蛋白低表达的细胞模型,再作上述缺氧培养。两组细胞均设缺氧前(常规培养)及缺氧1、3、6、12、24h6个时相点,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细胞中糖酵解关键酶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以及培养上清液中乳酸(LA)的含量。结果(1)HK、PFK活性:与缺氧前比较,两组心肌细胞两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单纯缺氧组两酶活性峰值分别为(159±13)、(298±44)U/g.HIF-1α抑制组两酶活性在缺氧1、3、6h时均明显低于单纯缺氧组(P<0.05或0.01),其峰值分别为(133±55)、(188±55)U/g.(2)LDH活性、LA含量:与缺氧前(92±12)U/g比较,单纯缺氧组细胞LDH活性缺氧后显著升高,6h时达高峰(2568±125)U/g(P<0.01),随后逐渐下降;各时相点培养上清液中LA含量也成倍增加。HIF-1α抑制组细胞的LDH活性于缺氧3h时达峰值(2125±126)U/g,明显高于缺氧前(P<0.01);培养上清液中LA含量亦较缺氧前增高(P<0.01),但增幅较小。结论缺氧条件下大鼠心肌细胞中HIF-1α高表达是细胞糖酵解持续增强的直接原因,此为心肌细胞应对缺氧环境的重要内源性保护机制。
党永明黄跃生周军利张家平颜洪张铭
关键词:缺氧心肌糖酵解RNA干扰缺氧诱导因子1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大鼠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对缺血缺氧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SD乳鼠的心肌细胞。于制备缺血缺氧心肌细胞模型(缺血缺氧组)前1h,用IGF-I(200μg/L)进行干预(干预组),以缺血缺氧组致伤前测定结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观察不同时相点心肌细胞凋亡的吸光度(A)值、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及磷酸化Akt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4值为0.1 8±0.03;缺血缺氧后1、3、6、12h分别为0.33±0.05、0.61±0.06、1.17±0.08、2.25±0.1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上述时相点的A值分别为0.26±0.04、0.49±0.05、0.84±0.06、1.63±0.09,与缺血缺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缺血缺氧6、12h,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强度较对照组40.2±10.1下降,分别为18.7±5.1、6.3±1.9(P<0.01),干预组较缺血缺氧组相对增高,分别为28.8±6.2、12.5±3.1(P<0.05)。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缺血缺氧后6h磷酸化Akt蛋白表达量增加。结论IGF-I对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具有抗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GF-I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增加磷酸化Akt表达、减少细胞色素c的释放有关。
宋华培颜洪张东霞褚志刚张琼黄跃生
关键词: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细胞凋亡膜电位细胞低氧
大鼠严重烧伤早期RAS的变化对心功能及心肌损害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研究烧伤早期RAS对心功能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正常组,假伤组)和烧伤组,在大鼠30%TBSAⅢ度烧伤后1、3、6、12、24h检测血清AngⅡ,ACE,cTn-I和心肌组织AngⅡ,ACE,ACE2含量变化及血流动力和心肌力学指标(SBP,DBP,LVSP,LVEDP,+LVdp/dtmax,-LVdp/dtmax),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ACE2表达。结果烧伤后1h开始LVSP,+LVdp/dtmax,-LVdp/dtmax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LVEDP明显增高(P<0.01),并于6h达到高峰,血清中cTn-I,AngⅡ,ACE和心肌组织中的AngⅡ,ACE,1h开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6h达到峰值;而心肌组织中的ACE2在烧伤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ACE-AngⅡ轴的变化趋势与血流动力、心肌力学指标及血清cTn-I变化相一致,提示RAS中重要效应轴ACE-AngⅡ轴在烧伤早期心肌损害中起着重要作用。烧伤后ACE2无明显变化,可能是导致ACE-AngⅡ轴过度激活的原因之一。
雷泽源黄跃生肖蓉张兵钱张琼
关键词:ACE2心肌力学
烫伤大鼠心肌细胞一氧化氮生成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2007年
目的了解氨基胍对烫伤大鼠心肌的影响。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烫伤组、氨基胍组。2组大鼠均造成30%TBSAⅢ度烫伤后常规补液,氨基胍组伤前20 min腹腔内注射氨基胍(40 mg/kg)。于伤前及伤后1、3、6、12、24 h取大鼠动脉血检测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l)浓度、一氧化氮(NO)浓度,另取心肌组织测定NO浓度;观察氨基胍组、烫伤组伤后6 h大鼠的心功能水平。结果伤后3 h烫伤组大鼠血清NO浓度[(59.6±5.4)μmol/L]明显高于伤前[(24.6±0.8)μmol/L,P<0.01],6 h达峰值,24 h明显回落,均明显高于氨基胍组(P<0.01);心肌组织NO浓度的变化趋势同上。与烫伤组比较,氨基胍组伤后各时相点cTnI浓度明显升高。与烫伤组伤后6 h比较,氨基胍组大鼠该时相点的心功能抑制加重。结论氨基胍可抑制NO生成,加重了烫伤大鼠的心肌损害并使其心功能下降,提示NO对烫伤后早期心肌可能具有保护效应。
张铭黄跃生张琼
关键词:一氧化氮心肌氨基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