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4890002)
- 作品数:8 被引量:43H指数:4
- 相关作者:胡望水秦刚柴华柴浩栋李瑞升更多>>
- 相关机构:长江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大民屯凹陷胜25井区沙四段层序地层学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大民屯凹陷沙四段地层是断陷-深陷阶段沉积产物,沉积厚度较大,油源条件较好,勘探潜力较大。通过对大民屯凹陷胜25井区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建立沙四段等时地层格架;详细描述和划分沙四段层序内部结构、层序界面和体系域,识别了层序界面SB1和SB2,沙四段层序内部划分为低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准层序组类型主要发育加积式准层序组和退积式准层序组;通过建立沉积相发育及储层展布在内的层序地层格架,表明沙四段地层发育多期次、多层次分布的储集体,这为该研究区深凹带勘探指明了有利方向。
- 秦刚
- 关键词:大民屯凹陷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学体系域准层序组
-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区坡折带发育及特征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通过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坡折带的研究,定义了坡折带的级次和类别,完善了坡折带在规模上的划分,并在构造旋回期次的基础上结合沉积相的展布规律研究了坡折带的演化历史,动态地刻画了坡折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按规模大小本区坡折带可分为三个级次,按成因机制可分为侵蚀坡折带和断裂坡折带。研究区发育的一级坡折带呈S型走向贯穿南北,北部坡折带类型丰富,南部次之,中部最少。坡折带的演化与凹陷的活动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坡折带南、北演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且在平北区所控制的三角洲相展布范围较平南区小。
- 胡望水胡芳李瑞生柴华李涛龚良源
- 关键词:坡折带西湖凹陷
- 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被引量:1
- 2014年
- 综合应用岩心观察、薄片和扫描电镜及多种化验测试资料,对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压实作用、交代作用、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为储层主要成岩作用类型。胶结作用中胶结物类型主要有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和硅质胶结物三种。粘土矿物中伊利石最多,高岭石和绿泥石其次;碳酸盐胶结物以方解石为主;硅质胶结物主要为石英加大和自生。在总结各类成岩作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成岩演化研究,确定了研究区储层处于晚成岩A1阶段,得出了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为储层综合评价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秦刚龙华
- 关键词:红岗油田成岩作用胶结物粘土矿物
- 东部凹陷大平房地区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沉积相特征
- 2012年
-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大平房地区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是深凹带的主要勘探目的层,且具有油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通过预测有利储集相带,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利用钻井资料,结合地震、测井资料,开展了沉积构造及组合特征研究,该区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主要发育有7种主要岩相类型。大平房地区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近岸水下扇沉积,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为沉积主体,广泛分布于研究区西部。研究沙三上亚段的沉积相垂向演化特征和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为有利勘探区研究提供依据。
- 龚丹肖红平秦刚
- 关键词:东部凹陷沙河街组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
- 平衡剖面技术对东海西湖凹陷正反转构造及其成藏控制的研究被引量:18
- 2010年
- 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的正反转构造发育的期次、强弱进行了研究。把西湖凹陷划分为早、中、晚3期反转。其中,始新世末的早期反转主要发生在盆地的西斜坡带,且研究区由南向北反转强度增大;渐新世末的中期反转主要发生在盆地的东缘断裂带,且研究区由南向北反转强度减弱;中中新世末的晚期反转主要发生在盆地的中央隆起带,且研究区由南向北反转强度增大;总体反转作用由早到晚依次增强。反转作用形成多种类型的构造圈闭,具有面积较大、圈闭完整的特征,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十分有利,同时对油气的保存及储层物性有改造作用。根据目前的勘探,西湖凹陷的3个构造反转带是寻找油气最有利的地区。
- 胡望水柴浩栋李瑞升徐发葛和平
- 关键词:平衡剖面技术东海西湖凹陷正反转构造圈闭
- 华北地块中-上元古界上升流岩相类型及相模式被引量:6
- 2009年
- 在华北地块中-上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一、二段和蓟县系洪水庄组、铁岭组以及青白口系下马岭组中发现上升流沉积。总结了该区上升流沉积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上升流沉积岩相的分析,将其划分为燧石条带、叠层石、黑色页岩、硅质泥岩和硅质岩5种上升流岩相类型。根据不同上升流沉积岩相的组合规律,又划分出两种岩相组合类型,即潮下高能带上升流岩相组合和潮下低能带上升流岩相组合,进而对研究区沉积体系组合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相应的上升流相模式。
- 胡望水柴华鄢菲吕炳全
- 关键词:华北地块中上元古界
- YJ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针对油田开发中油井产量低、含水高、注水不见效等问题,对YJ油田采用整体建模,并根据单井的生产动态修正地质模型,在建模基础上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YJ油田平面以及纵向上剩余油分布特点,总结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进一步认识目前水驱状况,提出调整措施。
- 秦刚
- 关键词:剩余油数值模拟
- 安徽宿松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上升流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8
- 2012年
- 下扬子区栖霞组普遍发育与碳酸盐岩共生的硅质沉积,关于硅质沉积成因的讨论认识不一。从上升流成因的角度对安徽宿松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进行了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发现研究区出露的上升流岩相类型主要为燧石条带、硅质细纹层、硅质岩及泥晶生物碎屑灰岩等。根据其岩相组合特征将该地区上升流相划分为2个亚相,4个微相。通过对16个样品的有机地化分析,认为各上升流相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大致为Ⅱ-Ⅲ型,成熟度为成熟-高成熟,总体上看,生烃潜量与有机质丰度呈正相关,综合评价认为,研究区栖霞组上升流相有效烃源岩为硅质薄层和臭灰岩中燧石条带。根据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认为该区硅质沉积为上升流成因,而原生生物或生物化学成因是上升流成因的一种类型,研究区上升流成因类型样品Al2O3含量均在2%以内,且与SiO2相关性不强。利用V/(V+Ni)、V/Cr比值研究认为,研究区栖霞组上升流沉积是在浅海斜坡含氧-贫氧过渡环境下沉积的,相比较而言,硅质薄层微相还原程度相对较高。
- 柴华胡望水唐友军肖传桃张春明林小云
- 关键词:栖霞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