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GJ163-031)
-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曲平孟苏萍包瀛春林建棣吴潇男更多>>
-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解放军军事体育进修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湿热环境对机体的影响及热习服模型建立研究
- <正>目的:梳理湿热环境对机体的影响及热习服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文献的整理、分析和综述,以期为特殊环境下的生活、作业、训练等活动安全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结果:1)湿热环境的界定。湿热环境属于热...
- 吴潇男杜军马如
- 关键词:湿热环境
- 文献传递
- 湿热环境下运动对汗液中尿素、乳酸和电解质的影响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揭示湿热环境下运动时机体的适应性,为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大学男生30名,平均(21.3±1.1)岁。选择第二军医大学湿热环境训练实验室,环境温度控制在39℃,相对湿度80%。训练周期为7 d,训练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递增运动负荷。训练过程中收集汗液冷冻保存,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汗液成分。训练后即刻测试肛温。结果训练第7天汗液成分中尿素、乳酸(La)、Na+、K+、Cl-较训练第1天均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La浓度从训练的第6天下降开始趋于平稳外,其余汗液成分指标均在训练的第6天降至最低值,随后出现明显的回升趋势。结论在本实验设计的前提下,湿热环境习服训练适应时间至少需要6 d。
- 吴潇男林建棣曲平包瀛春孟苏萍
- 关键词:湿热环境汗液
- 湿热环境下运动对人体血尿素、血乳酸和电解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通过对湿热环境下机体血液成分变化特点的实验,试图揭示湿热环境下运动的身体适应,为训练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随机抽取某大学男生30名,平均年龄(21.3±1.1)岁。实验选择第二军医大学湿热环境训练实验室,环境温度控制在39℃,相对湿度为80%。实验历时9 d,分为测试阶段和训练阶段:测试阶段在训练前、后1 d分别进行12 min功率自行车测试,2次测试前、后经上肢静脉取血(在肛温指标测试后即刻进行);训练阶段周期为7 d,运动负荷为:踏步机徒手踏步15 min,艾威BC4730-52型功率自行车无阻力运动15 min,艾威BC8500型功率自行车调至10LEVEL-280WATT/H运动15 min。结果显示:与第1次、第2次测试前相比,2次测试后血清尿素(BU)、乳酸(La)、[K+]和[Ca2+]均显著升高(P<0.05),[Cl-]显著下降(P<0.05);[Na+]在第2次测试后显著升高(P<0.05)。经过7 d热习服训练,第2次测试前较第1次测试前相比,BU和[Na+]显著升高(P<0.05),La浓度显著下降(P<0.05);第2次测试后同第1次测试后相比,BU、[Na+]、[K+]和[Ca2+]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经过7 d间断性反复热暴露运动后,机体蛋白质代谢供能有所回降;La清除能力得到提高;血液电解质各项指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但均处于正常生理范围及人体耐受范围内;且运动能力及自我感受得到改善,说明习服训练有利于机体新的热反应动力定型建立。
- 吴潇男林建棣曲平包瀛春孟苏萍
- 关键词:运动生物化学湿热环境热应激热习服
- 湿热环境下运动对人体肛温、心率和自我感受的影响
- 目的:本文通过对湿热环境下机体相关指标变化特点的实验研究,试图揭示湿热环境下运动的身体适应规律,为习服训练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大学男生30名,平均年龄21.3±1.1岁。实验选择第二军医大学湿热环境训练实...
- 吴潇男李志恒杜军
- 关键词:湿热环境热习服肛温心率自我感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