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07ZZ42)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冯东福陈二涛刘勇汪洋潘栋超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神经干
  • 5篇神经干细胞
  • 5篇细胞
  • 5篇干细胞
  • 2篇营养因子
  • 2篇源性
  • 2篇源性神经营养...
  • 2篇神经损伤
  • 2篇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因子
  • 2篇视神经
  • 2篇视神经损伤
  • 2篇视网膜
  • 2篇转染
  • 2篇网膜
  • 2篇脑源性
  • 2篇脑源性神经
  • 2篇脑源性神经营...
  • 2篇脑源性神经营...
  • 2篇基因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上海...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7篇冯东福
  • 6篇陈二涛
  • 5篇汪洋
  • 5篇刘勇
  • 4篇潘栋超
  • 2篇朱志安
  • 1篇刘天津
  • 1篇毕永延
  • 1篇佘振钰
  • 1篇楼美清
  • 1篇卢亦成
  • 1篇朱志安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微血管环境影响中枢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2010年
神经干细胞(NSCs),特别是成体神经干细胞的发现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再生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研究结果显示NSCs的增殖、迁移、分化过程受到其周围复杂微环境信号的调控,而其中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微血管环境信号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CNS修复过程中,
杨西涛冯东福朱志安
关键词:环境影响中枢神经再生微血管成体神经干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再生修复
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治疗大鼠视神经损伤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转染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hBDNF)-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神经干细胞体内移植后在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内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以及其对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存活的影响。方法(1)取30只SD大鼠制作右眼视神经部分损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成两组,分别于玻璃体腔内移植GFP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GFP—NSCs)、hBDNF和GFP双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hBDNF—GFP—NSCs)。8周后处死大鼠,取右眼眼球做冰冻切片,然后分别用胸腺细胞表面糖蛋白(Thy1.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β-微管蛋白(β-tubulin)、视紫红质(rhodopsin)抗体进行免疫标记,观察移植细胞的迁移分化情况。(2)取30只SD大鼠制作右眼视神经部分损伤模型,随机均分为三组:损伤组、GFP组、BDNF组。损伤组大鼠玻璃体腔内注射等渗盐水,而GFP组、BDNF组则分别于玻璃体腔内移植GFP—NSCs和hBDNF—GFP—NSCs,每只眼球玻璃体腔内移植5×10^4个细胞。8周后处死大鼠,取右侧眼球视网膜铺片,行Thy1.1免疫荧光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RGCs细胞数量。结果(1)移植后,两组细胞均可在视网膜内存活、迁移,并产生细胞分化,两组细胞均可以分化成胶质细胞、神经元。移植hBDNF—GFP—NSCs组少量细胞分化为节细胞样细胞(Thy1.1^+),而GFP—NSCs组未发现有分化为Thy1.1阳性细胞。(2)视网膜铺片Thy1.1免疫荧光染色后计数发现,移植hBDNF—GFP—NSCs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为(1461±154)个/mm^2,明显多于移植GFP—NSCs组(1244±187)个/mm^2(P〈0.05)。结论移植后的hBDNF—GFP—NSCs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少数可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hBDNF—GFP—NSCs移植可以增加RGCs的存活数�
刘勇陈二涛冯东福潘栋超汪洋
关键词:干细胞基因转染
组织-细胞共培养诱导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大鼠上丘组织-神经干细胞(NSCs)共培养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元血清选择培养的方法获得上丘源NSCs,单细胞克隆传代培养并进行形态学观察。使用组织-细胞共培养系统将不同年龄大鼠上丘组织与NSCs共培养,观察NSCs分化过程。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并与NSCs的自然分化过程进行比较。结果从胚鼠上丘中获得的细胞呈球形悬浮生长,可形成单细胞克隆,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经免疫荧光鉴定证实为NSCs。新生大鼠上丘组织与NSCs共培养可以促进NSCs的分化,并诱导分化出Thy1.1阳性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阳性细胞比率为19.97%(273/1094)。而神NSCs的自然分化或与成年大鼠上丘组织共培养后均未发现Thy1.1阳性细胞。结论从胚胎大鼠上丘可以分离培养出NSCs,与新生大鼠的上丘组织共培养可以诱导NSCs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冯东福卢亦成楼美清刘勇陈二涛汪洋
关键词:干细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化
hBDNF-GFP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BDN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移植hBDNF-GFP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后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①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视神经夹伤组(n=72)。视神经夹伤组动物行右侧视神经夹伤后随机平均分为三个亚组:分别于玻璃体腔内注射0.01mol/LPBS(PBS组),GFP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GFP-NSCs组)和hBDNF-GFP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hBDNF-GFP-NSCs组)。各组动物单纯暴露左侧视神经作为假损伤组。分别于移植后3d,7d,14d和28d处死动物取视网膜,ELISA法检测各组视网膜中BDNF含量。②另取6只视神经损伤大鼠移植hBDNF-GmNscs,分别于2周、4周和8周各处死2只大鼠,取眼球做冰冻切片观察移植细胞存活、迁移情况。③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5)、右眼视神经损伤NSCs治疗组(n=10)、GFP-NSCs治疗组(n:10)及hBDNF-GFP-NSCs治疗组(n=10)。④各组于术后4周和8周分别处死5只大鼠,Western-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BDNF表达。结果①ELISA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BDNF含量与假损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手术后第3天时,三个损伤亚组视网膜匀浆上清中hBDNF含量明显增加(与假损伤组比较P〈0.05),而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d时,GFP-NSCs组与假损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BS组、hBDNF-GFP-NSCs组与假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S组与GFP-NSCs组间及hBDNF-GFP-NSCs组与GFP-NSCs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第14天和28天时,PBS组和GFP-NSCs组中视网膜BDNF含量降低,而hBDNF-GFP-NSCs组中BDNF含量与其他三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冰冻切片示移植后,hRDNF-GFP-Nscs可在宿主视网膜内存活,并逐渐迁移至视网膜各层。③Western-blot检测显示,各组内第4周和第8周BDNF表达�
刘勇陈二涛冯东福潘栋超汪洋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视网膜
hBDNF-GFP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后hBDNF的表达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慢病毒载体介导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和绿色荧光蛋白fG踊基因转染大鼠神经干细胞州SCs)后hBDNF的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构建hBDNF和GFP基因共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NSCs(hBDNF—GFP-NSCs组).同时设GFP转染NSCs组(GFP-NSCs组)和未转染的NSCs组(NSCs组)。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3组细胞中hBDNF mRNA和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hBDNF—GFP-NSCs组细胞转染前后培养液中hBDNF含量的变化;使用上述3组细胞的上清液培养背根神经节(DRG)与NSCs,观察DRG的生长情况并应用流式细胞法检测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结果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后7dhBDNF—GFP-NSCs组hBDN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强于GFP—NSCs组和NSCs组;ELISA检测显示hBDNF—GFP转染NSCs后上清中hBDNF含量增加,第5天分泌达最高峰,与转染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hBDNF—GFP—NSCs组上清液培养DRG和NSCs,4d后DRG很快伸出突起,流式细胞法检测显示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组。结论NSCs可作为基因转染载体,被hBDNF-GFP基因重组慢病毒转染后仍可保持原有生物学特性,并稳定表达和分泌有生物学活性的hBDNF和GFP。
冯东福刘勇陈二涛汪洋刘天津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基因转染
大鼠视神经部分损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应用动脉瘤夹建立一种新型的大鼠视神经部分损伤模型。方法使用标定力量为90g的动脉瘤夹钳夹大鼠眶内段视神经9S建立视神经部分损伤动物模型。采用立体定向上丘荧光金注射逆行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方法,观察损伤2周后RGCs数目的变化,并对正常及损伤后大鼠视网膜、视神经的形态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视神经部分损伤后RGCs密度为(778±81)个/mm^2,与正常对照组(2047±97)个/mm^2、假手术组(2033±117)个/m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光镜下对照组视网膜各层排列整齐,视神经纵切面纤维排列整齐;钳夹伤组视网膜节细胞层部分胞核呈固缩状,视神经纤维排列紊乱,损伤处可见大量断裂的纤维残端和空泡化的细胞。结论本方法建立的动物模型具有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的特点,是研究视神经损伤与修复机制较为理想的模型。
陈二涛刘勇冯东福潘栋超佘振钰朱志安
关键词:动脉瘤夹视神经损伤动物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诱导神经干细胞靶向性迁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神经干细胞(NSCs)迁移的影响.方法 由胚胎大鼠脑组织获取NSCs并进行传代培养和分化鉴定,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SCs纯度及SDF-1特异性受体CXCR4的表达情况,之后利用Blind-Well小室体外迁移体系观察不同浓度的SDF-1(0 ng/L、1 ng/mL、10 ng/mL、50 ng/mL、100 ng/mL、500 ng/mL和1000 ng/mL)对NSCs迁移数量的影响,并使用μ-载片观察SDF-1对NSCs迁移距离的影响.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得到了能够在体外不断分裂增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NSCs,连续传3代后绝大部分细胞nestin表达阳性,nestin和CXCR4的共表达率达到80%左右.细胞趋化实验结果表明,SDF-1对NSCs有较强的趋化作用,随着SDF-1浓度的升高,发生迁移的细胞数量也随之增加,并于SDF-1浓度为500ng/mL时达到最高峰[(256.79±38.27)个细胞/每高倍视野].在μ-载片细胞生长通道两侧的SDF-1浓度梯度(500ng/mL→0ng/mL)作用下,由细胞克隆球迁出的细胞呈不对称分布,通常有更多的迁出细胞分布于趋化因子浓度较高的一侧,且该侧细胞的最大迁移距离也比对侧远.结论 SDF-1与其特异性受体CXCR4相巨作用能够诱导NSCs发生靶向性迁移.
陈二涛潘栋超冯东福毕永延汪洋朱志安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细胞迁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