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65007)

作品数:21 被引量:102H指数:6
相关作者:李建平魏小平张连明刘涛谭君林更多>>
相关机构:桂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理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分子
  • 11篇分子印迹
  • 7篇电极
  • 7篇分子印迹传感...
  • 7篇感器
  • 7篇传感
  • 7篇传感器
  • 4篇电催化
  • 4篇绿麦隆
  • 4篇纳米
  • 4篇催化
  • 3篇电化学
  • 3篇修饰
  • 3篇传感器研究
  • 2篇电化学传感
  • 2篇电化学传感器
  • 2篇多巴
  • 2篇多巴胺
  • 2篇修饰电极
  • 2篇树枝状大分子

机构

  • 25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3篇李建平
  • 11篇魏小平
  • 5篇张连明
  • 3篇付丛
  • 3篇刘涛
  • 2篇胡存杰
  • 2篇谭君林
  • 1篇屈太原
  • 1篇海洪
  • 1篇常川
  • 1篇马飞
  • 1篇杨峰
  • 1篇陶慧林
  • 1篇潘宏程
  • 1篇吴芳
  • 1篇蒙华毅
  • 1篇李玉平
  • 1篇黎舒怀
  • 1篇谭彬
  • 1篇王超

传媒

  • 5篇分析化学
  • 2篇分析科学学报
  • 2篇理化检验(化...
  • 2篇化学学报
  • 2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分析试验室
  • 2篇中国无机分析...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应用化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13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树枝状大分子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树枝状大分子是一类能够精确设计,通过枝化单元逐步重复增长人工合成出来的一类新型化合物。它们一般具有对称的高度枝化结构,分子内含有大量的空腔,同时表面分布大量的官能团,可以实现多种特殊的功能。本文介绍了树枝状大分子的基本概念,着重评述了树枝状大分子在分析化学中的最新应用,同时简单介绍了其在纳米科学、制药和临床医学等领域的一些应用情况。
付丛李建平
关键词:分析化学树枝状大分子
掺杂硒修饰碳糊电极伏安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掺杂硒修饰碳糊电极,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在掺杂硒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掺杂硒修饰碳糊电极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电化学方法。在pH 4.6的0.1mol·L-1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对乙酰氨基酚在+0.61V呈现一个灵敏的氧化峰。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在6.0×10-7~1.5×10-4 mol·L-1范围内与其氧化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2.8×10-7 mol·L-1。方法用于药品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测定结果与药典法测定值相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2.1%~2.5%之间。
谭君林张连明胡存杰魏小平
关键词:伏安法对乙酰氨基酚
基于与纳米金的反应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金矿样浸出液中硫脲被引量:1
2013年
硫脲已用于有机合成、镀金材料、选矿以及贵金属湿法冶炼等。硫脲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经常接触可对甲状腺、造血器官、呼吸道甚至皮肤等造成损伤。在金矿的浸出液中通常含有该物质,渗入地下水后会危及人的健康,因此,微量硫脲的测定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测定硫脲的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分析法等。
魏小平蒙华毅李建平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浸出液硫脲纳米金
生物大分子印迹传感器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6年
分子印迹传感器在有机小分子分析检测方面的应用已趋近成熟,在生物大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近年来也逐渐增多。本文就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在大分子生物传感器中的构建及应用进行综述,包括光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质量型传感器等,并对目前分子印迹传感器在生物大分子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生物大分子印迹传感器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马雄辉李建平王超徐国宝
关键词:分子印迹传感器生物大分子
磁性量子点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李氏禾提取液中的过氧化氢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巯基乙酸水热法合成出表面修饰—COOH的CdTe量子点,并将CdTe量子点(QDs)连接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制备出CdTe/Fe3O4磁性量子点。通过磁力将磁性量子点修饰于石墨电极表面。在pH7.5的PBS缓冲溶液中,H2O2可使CdTe量子点产生电致化学发光,H2O2浓度在4~100μmol/L范围内与CdTe量子点的电致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24μmol/L。据此建立了测定样品中过氧化氢含量的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法,并成功地应用于李氏禾草汁原液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该研究借助纳米Fe3O4的磁力特征,使敏感膜易于形成和更新分离,简化了实验操作,同时起到增强发光强度的作用。
魏小平刘涛屈太原李建平
关键词:修饰电极过氧化氢电致化学发光
高灵敏的In3+双识别分子印迹传感器研究
以铟配合物为模板分子,在金电极表面电聚合制得对In3+具有特异选择识别性能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结合了印迹孔穴对铟-茜素红(In-ARS)的整体识别,及配体对In3+的单体识别,通过双识别作用提高了传感器对In...
张连明孟令豪曾英李建平
文献传递
基于门控制效应的氯霉素分子印迹传感器研制被引量:4
2013年
研究了分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检测手段相结合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并用于定量分析蜂蜜中的氯霉素含量。以亚甲基蓝为功能单体、氯霉素为模板分子,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形成分子印迹敏感膜,并以此作为识别元件制备了电流型氯霉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铁氰化钾作为探针分子,利用门控制效应对氯霉素进行定量检测。氯霉素浓度在0.323~54.9μg/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δ)为0.14μg/L。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成本低且容易制备的优势。
邵义娟莫方楼魏小平李建平
关键词:氯霉素
基于门控制电催化效应的分子印迹传感器被引量:14
2012年
以绿麦隆为模板分子,在镍电极表面聚合制得绿麦隆分子印迹膜。洗脱后的分子印迹膜重新吸附不同浓度绿麦隆分子,在印迹膜上形成不同量的印迹孔穴,H2O2通过印迹孔穴在镍电极表面产生电催化氧化,从而形成门控制电催化效应,以此对绿麦隆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镍电极对H2O2有较好的催化效果,分子印迹聚合膜中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的摩尔配比为1∶12∶30,重吸附时间为10 min,测试缓冲液pH=7.2。H2O2的催化电流值与绿麦隆浓度在1.0×10-4~4.0×10-7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9×10-8 mol/L。将传感器应用于农田水样的检测,其回收率在97%~103%之间。
张连明李建平潘宏程
关键词:分子印迹传感器电催化绿麦隆镍电极
基于CdSe-CdTe量子点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前列腺抗原被引量:10
2012年
研究了CdSe-CdTe量子点间发生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并用于荧光猝灭法测定超痕量前列腺抗原(PSA)。在pH 8.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CdSe-CdTe间发生有效能量转移,使CdTe荧光大大增强。PSA抗原与CdTe标记的PSA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使能量转移体系的CdTe上的荧光强度降低,即发生猝灭。建立了CdSe-CdTe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PSA抗原的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PSA抗原的线性范围为0.28~10μg/L,相关系数r=0.9992,检出限达1.5×10-2μg/L(n=11)。
陶慧林黎舒怀李建平
关键词:量子点荧光猝灭法CDSECDTE
基于三聚氰胺膜电催化与酶催化放大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测定绿麦隆被引量:5
2012年
以三聚氰胺(MA)作为功能单体,制备了一种检测环境中农药残留绿麦隆(CH)的分子印迹膜电化学传感器.基于CH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绿麦隆(HRP-CH)的竞争反应实现对CH的检测.利用聚三聚氰胺膜(PMA)和HRP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应产生的双放大效应有效地提高传感器检测的灵敏度.采用计时电流法测量,CH浓度与峰电流差值在0.01~0.8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64 nmol/L.传感器对CH具有很好的选择识别性能.
李建平李玉平魏小平
关键词:绿麦隆辣根过氧化物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