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42027)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4
相关作者:庄平李勇杰李建宇王静李晓宇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帕金森
  • 5篇帕金森病
  • 4篇丘脑
  • 4篇微电极
  • 3篇电活动
  • 3篇电极
  • 2篇帕金森病患者
  • 2篇丘脑底
  • 2篇丘脑底核
  • 2篇立体定向技术
  • 2篇基底
  • 2篇基底节
  • 2篇放电活动
  • 2篇腹外侧
  • 2篇病患
  • 1篇电刺激
  • 1篇电刺激疗法
  • 1篇电极记录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基础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6篇李勇杰
  • 6篇庄平
  • 2篇李建宇
  • 1篇王克杰
  • 1篇薛纪秀
  • 1篇魏立民
  • 1篇张宇清
  • 1篇李京生
  • 1篇刘青海
  • 1篇华扬
  • 1篇苗素华
  • 1篇田珊
  • 1篇程维涛
  • 1篇肖东升
  • 1篇徐翠萍
  • 1篇王静
  • 1篇李晓宇

传媒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丘脑腹外侧核和基底节核团细胞电活动与帕金森病的关系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丘脑腹外侧核(VL)、内侧苍白球(GPi)和丘脑底核(STN)神经元电活动特点与帕金森症状的关系。方法27例帕金森病患者(男17例,女10例)接受了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手术靶点分别为:VL(10例)、GPi(10例)和STN(7例)。术中应用微电极和肌电(EMG)记录技术同时记录神经元电活动和手术对侧肢体EMG。术前和术后采用帕金森综合评分表(UPDRS)对患者“关”状态的运动功能进行比较。通过单细胞分析方法甄别细胞电活动特点,相关性检验探讨细胞电活动与肢体EMG的关系,同时运用方差分析比较3个核团不同放电模式神经元的数量和帕金森病三大主症的改善。结果从27个针道中甄别出361个神经元,其主要放电模式是:与震颤相关的放电活动(159个)、高频紧张性放电活动(134个)和不规则放电活动(68个)。其中与震颤相关的簇状放电节律和肢体震颤有相关性(P<0·01)。方差分析显示VL中与震颤相关的细胞数量与其他两个核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L:9·0个/针道、GPi:4·9个/针道和STN:3·0个/针道)(均P<0·05),STN中不规则放电神经元的数量与其他两个核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L:1·4个/针道、GPi:2·8个/针道和STN:3·7个/针道)(均P<0·05),而紧张性放电神经元的数量(VL:4·2个/针道、GPi:6·2个/针道和STN:4·3个/针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手术对侧肢体的UPDRS评分显示VL、GPi和STN对震颤的改善率分别为91·7%、84·8%和62·7%,对行动迟缓的改善率为36·9%、62·3%和70·8%,对僵直的改善率为56·2%、71·3%和68·8%。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震颤和行动迟缓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VL对震颤的改善效果最好,而STN对行动迟缓的改善最明显;但是3个核团对僵直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VL、GPi和STN中不同的神经元放电模式可能与帕金森病临床症状有内在联系,这�
王静庄平李勇杰
关键词:帕金森病丘脑立体定向技术基底节
丘脑腹外侧核团细胞电活动与原发性震颤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与原发性震颤(ET)相关的丘脑腹外侧核(Vop和Vim)细胞电活动。方法以10例ET患者和1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实施立体定向手术的同时采集Vop/Vim细胞电活动和肢体EMG。用单细胞和峰间隔(ISI)分析不同细胞放电模式和频率。结果发现266个神经元,包括与震颤相关的细胞放电活动(101个),紧张性放电活动(85个)和不规则放电活动(80个)。在10个ET患者针道中发现131个神经元,除29.0%与震颤相关的细胞放电活动外,41.2%为紧张性放电活动,平均细胞自发放电频率(MSFR)为(55±21)Hz;29.8%为不规则放电活动,MSFR为(32±17)Hz。在PD患者10个针道中发现135个神经元,除46.7%与震颤相关的放电活动外,23.0%为紧张性放电活动,MSFR为(39±15)Hz;30.3%为不规则放电活动,MSFR为(21±8)Hz。进一步分析发现ET的紧张性和不规则放电活动的MSFR明显高于PD(t分别为2.74,2.72,均P〈0.05)。另外发现ET的Vop和Vim的MSFR分别为31.4Hz和59.0Hz,显著高于PD的Vop和Vim 16.8Hz和34.5Hz(t分别为4.43,4.92,均P〈0.05)。结论Vim接受来自小脑的投射,Vim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增加提示ET的病理生理可能与小脑的过度活跃相关。
苗素华庄平李建宇李勇杰
关键词:原发性震颤丘脑微电极
丘脑底核电刺激改善帕金森病症状的电生理基础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STN)细胞电活动、脑深部刺激(DBS)电极触点位置与帕金森病(PD)症状改善的关系。方法19例 PD 患者在接受 STN DBS 治疗的同时采集细胞电活动和肢体EMG。应用单细胞分析、相关性检验探讨不同放电模式细胞活动与症状的关系,PD 综合量表进行术前和术后疗效评估。结果在278个 STN 神经元中发现与震颤相关(12.6%)的放电活动多分布在STN 上部,而紧张性(32.7%)和不规则(54.7%)放电活动多分布在 STN 下部,进一步比较 STN 上下部各类细胞的分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 DBS 刺激触点的疗效分析发现,上部触点对震颤改善显著,而下部触点对僵直和迟缓的改善明显。结论 STN 不同放电模式神经元与 PD 症状有内在联系。
田珊庄平李勇杰
关键词:帕金森病丘脑底核电刺激疗法微电极
伴有左旋多巴诱发异常运动的帕金森病患者基底节神经电活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伴有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常运动(LID)的帕金森病(PD)患者基底节核团的神经元电活动特点。方法16例原发性PD患者[其中8例患者伴有严重的LID,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Ⅳ平均评分为6.8±1.5]在接受内苍白球(GPi)毁损术(8例)或丘脑底核(STN)电极埋置术(8例)的同时采集核团细胞电活动和肢体EMG。应用单细胞和峰间隔(ISI)及其变异系数(CV)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的细胞放电模式和频率。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检验比较不同放电模式的神经元的ISI和CV。结果在22个针道(GPi:8;STN:14)中共甄别出238个神经元,其中22.3%为与肢体震颤相关的放电活动。33.2%为快速的紧张性放电活动和29.0%为不规则放电活动,同时还发现8.0%高度不规则的簇状放电活动和7.6%的低频放电活动。方差分析显示不规则放电活动、高度不规则簇状放电活动和低频放电活动的ISI和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卡方检验表明高度不规则簇状放电活动和低频放电活动主要存在于伴有LID患者的GPi和STN(P〈0.05)。结论基底节GPi和STN细胞放电频率和模式的改变与LID相关。
李晓宇庄平李勇杰
关键词:帕金森病左旋多巴苍白球丘脑底核
帕金森病与肌张力障碍患者内苍白球放电活动的特点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和肌张力障碍患者内苍白球神经元电活动特点,揭示其病理生理基础。方法时间对象为13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和8例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在接受立体定向手术的同时应用微电极记录技术采集内苍白球神经元电活动和肢体EMG。应用单细胞、峰间隔(ISI)、ISI变异系数(CV)等方法探讨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模式。结果在帕金森病患者内苍白球中共甄别出108个神经元,除19.4%为与震颤相关的神经元放电活动外,55.6%为紧张性放电活动,平均放电频率为(103.7±25.5)Hz;25.0%为不规则放电活动,平均放电频率为(63.4±16.1)Hz。在肌张力障碍患者内苍白球中甄别出45个神经元,37.8%为紧张性放电活动,平均放电频率为(50.2±19.1)Hz。62.2%为不规则放电活动,平均放电频率为(28.5±10.5)Hz。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内苍白球紧张性、不规则性神经元平均放电频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帕金森病患者内苍白球放电频率明显高于肌张力障碍患者(均P〈0.05)。结论内苍白球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增加与帕金森病相关,而内苍白球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减少与肌张力障碍相关,支持运动障碍病病理生理假说。
肖东升庄平李建宇张宇清李勇杰
关键词: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微电极立体定向技术
僵直迟缓型帕金森病患者内苍白球放电活动的特点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与帕金森病(PD)僵直迟缓相关的内苍白球(GPi)细胞电活动特点。方法26例以僵直迟缓为主征PD患者(僵直〉/5分,迟缓≥9分)接受了立体定向GPi毁损术。术中应用微电极和肌电(EMG)记录技术采集细胞电活动和肢体EMG。应用单细胞和峰间隔(ISI)分析方法分析细胞放电模式和频率。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运动部分(UPDRS Ⅲ)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在记录到的237个GPi神经元中,除10.1%(n=24)为与震颤相关的细胞放电活动外,57.4%(n=136)为紧张性放电活动,32.5%(n=77)为不规则放电活动。进一步分析发现,75.7%(n,=103)的紧张性放电活动的平均放电频率为(124.1±39.2)Hz,平均峰间隔(ISI)为(8.7±6.9)ms,而其余24.3%(n=33)的神经元显示出相对正常的紧张性放电活动:平均放电频率为(69.5±5.9)Hz,平均ISI间期为(14.4±13.2)ms。同时发现这些不规则的放电活动平均放电频率为(30.2±9.8)Hz,平均ISI间期为(35.6±36.8)ms。方差分析显示高频紧张性放电活动、相对正常的紧张性放电活动、不规则放电活动三者两两比较其放电频率、ISI及ISI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UPDRS显示僵直和迟缓的改善率分别为71.9%和61.8%。结论GPi存在大量高频紧张性和不规则放电活动提示放电频率和模式的改变可能与PD僵直迟缓的病理生理相关。
徐翠萍庄平李勇杰
关键词:帕金森病微电极记录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后腹腔镜手术中脑血流的监测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后腹膜入路腹腔镜手术中腹腔内CO2充气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2例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在CO2充气前(T0)、充气后10min(T1)、30min(T2)、60min(T3)、90min(T4)和120min(T5)及停止充气后30 min(Te)等时间点,采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持续监测并记录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血流速度变化百分比(Delt)等脑血流参数(以双侧均值统计),并同时观察和分析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等血管活性肽与大脑中动脉血流变化的相关性。结果:Vm、Delt于T2显著升高,T4达高峰,Te恢复,PI于T4降至最低,脑血流频谱呈明显的低搏动性改变,于Te期恢复,ET、NPY于T3显著升高,Te恢复,CGRP于T5显著降低,Te降至最低,且Delt与ET、NPY呈线性相关。结论:后腹腔镜手术中CO2充气可使患者Vm、Delt显著增加,PI降低,且该变化与血浆ET,NPY改变有关。通过TCD对脑血流的监测,可及时发现后腹腔镜手术中CO2浓度对脑血流的影响。
薛纪秀华扬王克杰程维涛刘青海魏立民李京生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