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2098)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陈仕林景华易龙方蓉马百坤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心肌
  • 4篇基因
  • 3篇心肌缺血
  • 3篇缺血
  • 3篇转染
  • 2篇动脉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形成
  • 2篇血管形成素
  • 2篇血管形成素-...
  • 2篇腺病
  • 2篇腺病毒
  • 2篇慢性
  • 2篇慢性心肌缺血
  • 2篇基因转染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旁路

机构

  • 5篇南京军区南京...
  • 4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徐州市第三人...

作者

  • 6篇陈仕林
  • 5篇景华
  • 4篇黎介寿
  • 4篇马百坤
  • 4篇方蓉
  • 4篇易龙
  • 2篇王东进
  • 2篇周文娟
  • 2篇唐礼江
  • 2篇朱成楚
  • 2篇包卫光
  • 1篇王虎
  • 1篇王峥
  • 1篇朱广球
  • 1篇周仪林
  • 1篇周亚
  • 1篇封锡清
  • 1篇杜丛文
  • 1篇渠敬明
  • 1篇高杰

传媒

  • 2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4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胸腔镜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制备
2008年
慢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是冠状动脉渐进性阻塞或狭窄,由此形成的缺血性心肌病变,更加符合临床病理生理过程,因而备受关注^[1]。我们应用胸腔镜技术建立的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取得良好的效果。
陈仕林朱成楚王东进林仙方王峥唐礼江朱广球包卫光周文娟周仪林杜丛文
关键词:慢性心肌缺血模型胸腔镜技术病理生理过程冠状动脉渐进性
经胸腔镜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制作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一种胸腔镜下慢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方法:23只中华实验小型猪,在完全胸腔镜下将Ameroid慢性缩窄环置于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的主干,术前及术后6周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23只猪中20只手术顺利完成,饲养6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7只LCX完全闭塞,13只狭窄大于85%。左前降支血管增粗、迂回,多支分支伸向缺血区形成血管网。结论:完全胸腔镜下应用Ameroid慢性缩窄环可成功地制作良好的慢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
陈仕林朱成楚唐礼江包卫光周文娟王东进
关键词:慢性心肌缺血动物胸腔镜
血管形成素1基因转染治疗兔缺血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2004年
目的 利用兔心肌梗死模型 ,探讨心肌内直接注射血管形成素 1(Ang1)重组腺病毒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 方法  4 5只新西兰大白兔结扎冠状动脉 (冠脉 )制造心肌梗死模型 ,随机分为Ang1组、培养基 (DMEM )组与半乳糖苷酶基因 (LacZ)重组腺病毒组 ,心肌内分别直接注射Ang1重组腺病毒、DMEM和LacZ重组腺病毒。第 7、14、2 8d各组分别处死 5只 ,以观测心肌梗死及血管新生情况 ,术前及处死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 结扎冠脉后 7、14d ,Ang1组与LacZ组和DMEM组心肌梗死范围及新生毛细血管数差异均无显著性 ,术后 2 8d ,Ang1组心肌梗死范围显著小于LacZ组和DMEM组〔分别为 (9 1± 1 6 ) %对 (14 1± 2 2 ) %和 (13 8± 3 0 ) % ,P <0 0 1〕 ;而术后 14、2 8d新生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与LacZ组和DMEM组〔分别为 (10 0 7± 1 30 )个 /视野对(5 5 2± 1 0 9)个 /视野和 (5 73± 1 0 3)个 /视野 ,P <0 0 5及 (4 2 93± 6 35 )个 /视野对 (15 88±4 4 3)个 /视野和 (13 17± 1 2 9)个 /视野 ,P <0 0 1〕。心肌梗死发生 2 8d后各组的左室射血分数Ang1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LacZ组和DMEM组〔分别为 (6 5± 6 ) %对 (4 0± 5 ) %和 (4 4± 5 ) % ,P <0 0 1〕。
陈仕林景华黎介寿易龙马百坤方蓉
关键词:基因转染超声心动图
血管形成素-1基因转染对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3年
目的 探讨血管形成素 1(Ang1)基因重组腺病毒 (Ad .Ang1)的获取及其对人脐静脉上皮细胞 (ECV30 4 )的影响。方法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自人脾组织中克隆出Ang1全长cDNA ,测序后克隆到Ad5腺病毒载体中 ,制备纯化的Ad .Ang1;以Ad .Ang1转染ECV30 4细胞 ,1至 7d后 ,用RT PCR与Westernblot分别检测ECV30 4中Ang1转录与表达情况 ,同时观测其对ECV30 4的影响。结果 克隆的Ang1DNA片段为 15 15bp的全长cDNA。所获得的Ad .Ang1与 β 半乳糖苷酶 (LacZ)基因重组腺病毒 (Ad .LacZ)滴度分别为 5 6× 10 8pfu/ml、5 3× 10 8pfu/ml。β 半乳糖苷 (X gal)染色显示LacZ基因转染Hela细胞 ,蓝染率可达 95 %以上。Ang1基因转染后第 1、3、7d可检出mRNA表达 ,第 3、7d可检测到其蛋白表达。XTT检测显示Ad .Ang1组与对照组相比 ,各时间点的OD值差异不显著 ,P >0 0 5。结论 Ad .Ang1在体外培养的ECV30 4细胞中能有效表达 ,但对ECV30
陈仕林景华黎介寿易龙马百坤方蓉
关键词:血管形成素-1基因转染血管内皮细胞腺病毒
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有效转染兔心包组织的实验研究
2004年
目的 观察腺病毒载体转染兔心包组织的有效性和外源性基因表达的时相性。方法 用第五代腺病毒粘粒(Adv5-CAG)为对照组或含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第五代腺病毒质粒(Adv5-CAG/LacZ)为实验组转染兔心包组织,转染后第3、7、14、28 d取被转染组织行β-半乳糖苷酶(X-gal)染色及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结果 X-gal染色显示实验组转染后第3、7、14、28 d注射部位心包组织均见蓝染,尤以第7 d最明显,而对照组心包组织均无蓝染;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查示实验组转染后第3 d心包组织中即有β-半乳糖苷酶表达,7、14 d达高峰,28 d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 重组腺病毒载体可有效地转染兔心包组织,外源性基因在兔心包组织中能够表达并能维持1个月左右。
陈仕林景华黎介寿易龙马百坤方蓉
关键词:心包转染外源性基因重组腺病毒表达量Β-半乳糖苷酶基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用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移植对心肌梗死区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CABG+BMSC移植组(移植组,n=10)和CABG组(对照组,n=10)两组。对照组只行CABG,移植组在CABG的同时用制备BMSC悬液在梗死区域作多点局部注射。术后两组均随访4周和8周,观测左心室功能和梗死区域的节段性室壁运动情况以及血供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第4周心功能有所改善,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第8周改善明显(P<0.05)。移植组第4周,心功能参数均比术前有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梗死区域节段性室壁运动改善;QRS记分明显降低,而且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核素灌注断层显像(ECT)放射性核素缺损区显著小于术前,且小于对照组(P<0 05)。结论:CABG改善了心肌的血供情况,BMSC移植则有效地缩小了梗死坏死区域,改善了节段性室壁异常运动,使心脏功能得到改善。
封锡清高杰渠敬明周亚王虎景华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管生成素-1基因治疗兔心肌梗塞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
2004年
探讨血管生成素_1(Ang1)基因经重组腺病毒介导转移促进心肌缺血区血管形成的作用 .应用共转染 2 93细胞 ,制备纯化Ang1重组腺病毒及LacZ重组腺病毒 .将Ang1重组腺病毒及LacZ重组腺病毒直接注射感染兔冠状动脉结扎后缺血心肌细胞 ,分别应用RT_PCR方法及X_gal染色测定外源基因在转导心肌中的表达 ,用免疫组化及冠状动脉造影方法观察缺血心肌内血管生长及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 ,并用心脏超声检查观测了注射Ang1重组腺病毒后心功能变化 .结果显示重组腺病毒直接注射感染兔缺血心肌后能有效表达目的基因 ,X_gal染色显示LacZ基因转移后第 3、7、14、2 8d注射部位心肌均见蓝染 ,尤以 7d明显 ,RT_PCR测定提示Ang1基因在转移后第 3d心肌中即有表达 ,7、14d仍呈阳性表达 .转移 2 8d后新生毛细血管密度及侧支循环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心肌梗塞发生后各组的心功能随时间延长均有所改善但 14d内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2 8d后Ang1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本实验表明腺病毒介导的Ang1基因在兔缺血心肌中能有效表达 ,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改善心脏功能 .
陈仕林景华黎介寿易龙马百坤方蓉
关键词:心肌缺血血管形成素-1基因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