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061047)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许雪松尹淑慧李磊金坤孙敏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海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主题

  • 3篇矢量相关
  • 3篇准经典轨线
  • 3篇准经典轨线方...
  • 3篇O
  • 2篇动力学
  • 2篇立体动力学
  • 2篇密度泛函
  • 2篇泛函
  • 2篇H+
  • 1篇质子
  • 1篇质子化
  • 1篇团簇
  • 1篇密度泛函方法
  • 1篇密度泛函理论
  • 1篇泛函理论
  • 1篇NN
  • 1篇CL
  • 1篇D+
  • 1篇DBR
  • 1篇HBR

机构

  • 5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许雪松
  • 3篇李磊
  • 3篇金坤
  • 3篇尹淑慧
  • 1篇张文芹
  • 1篇荆波
  • 1篇孙敏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W_n与W_nN(n=1~5)团簇的结构与稳定性被引量:1
2010年
用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结合6-311++G**和LANL2DZ赝势基组计算了Wn和WnN(n=1~5)团簇的稳定结构.讨论了纯Wn团簇和N原子掺杂到纯Wn团簇中后团簇构型的变化特点以及随着团簇尺寸的增加团簇结构及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许雪松李磊孙敏尹淑慧
关键词:团簇密度泛函方法
质子化丙酮分子团簇的形成机理
2007年
为更好地解释在丙酮分子的多光子电离/解离实验中观测到的主要产物是质子化的团簇离子的实验结果,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质子化丙酮分子团簇体系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CH3COCH3)2H+团簇中,质子离其中一个丙酮分子的氧原子较近,这是由于在该几何构型中,质子作为桥氢把两个丙酮分子连接起来,形成了极性氢键O1—H+…O2的缘故,即氢键的方向性决定了团簇(CH3COCH3)2H+中两个氧原子的不等价.质子化丙酮分子团簇离子的形成是由于大尺寸团簇吸收能量被电离后,团簇内部发生重排的解离反应,继而得到一系列质子化的团簇离子.
许雪松
关键词:质子化密度泛函理论
碰撞能对O(~1D)+HBr→OH+Br反应的极化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运用准经典轨线法结合Peterson从头计算势能面,在碰撞能分别为20.9,41.80和66.88 kJ/mol时,对放热反应O(1D)+HBr(v=0,j=0)→OH+Br(·H=-252.89 kJ/mol)进行了细致的立体动力学性质研究.反映k与j'两矢量相关的函数P(θr)的分布表明产物分子的转动角动量j'在垂直于反应物相对速度矢量k的方向上有强烈的取向分布,且随碰撞能的变化比较明显;反映k,k'与j'三矢量相关的函数P(φr)的分布表明产物转动角动量j'不仅有沿着y轴的取向效应,还有沿着y轴正向的弱定向效应,且这种弱定向效应随碰撞能的增加有所减弱;描述产物转动角动量j'的空间分布函数P(θr,φr)在(90°,90°)和(90°,270°)两处有两个明显的分布,随着碰撞能的增加,这两个集中分布越来越密集,碰撞能对该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产物分子的极化主要集中在垂直于散射面的平面内.除此之外,极化微分反应截面(PDDCSs)给出了反应产物的散射方向.
金坤许雪松尹淑慧李磊
关键词:准经典轨线方法矢量相关立体动力学
反应物分子初始振动激发对O+HCl→OH+Cl反应的立体动力学性质的影响
2010年
在Peterson的高精度从头计算势能面上,运用准经典轨线方法讨论了反应物分子初始振动激发对O+HCl→OH+Cl反应的立体动力学性质的影响.反映两矢量k-j′相关的P(θr)函数的分布说明产物的转动角动量j′在垂直于反应物相对速度矢量k的方向上的排列取向程度随着初始反应物振动量子数的增加而增加;反映三矢量k-k′-j′相关的极角分布函数P(r)显示产物的转动角动量有比较弱的定向效应,且随着初始振动量子数的增加,这种弱的定向效应由沿Y轴负向变为沿Y轴正向.说明反应物分子的初始振动激发有利于增强产物分子的转动排列取向效应,但对产物分子P(r)分布的影响则不明显.
许雪松张文芹金坤尹淑慧
关键词:矢量相关立体动力学准经典轨线方法
用准经典轨线方法研究O(~1D)+DBr→OD+Br反应的极化分布
2011年
运用准经典轨线法结合Peterson从头计算势能面,在碰撞能为0.22eV时对O(1D)+DBr(v=0,j=0)→OD+Br反应进行了细致的立体动力学性质研究.极化微分反应截面(PDDCSs)给出了反应产物的散射方向.反映k与j′两矢量相关的函数P(θr)的分布表明产物分子的转动角动量j′在垂直于反应物相对速度矢量k的方向上有强烈的取向分布;反映k,k′与j′三矢量相关的函数P(θr)的分布表明产物转动角动量j′不仅有沿着y轴的取向效应,还有沿着y轴负方向的定向效应;描述产物转动角动量j′的空间分布函数P(θr,φr)说明反应垂直于散射平面极化.质量因子的不同,使得O(1D)+DBr反应的极化与O(1D)+HBr反应的极化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同位素效应比较明显.
许雪松金坤荆波李磊
关键词:准经典轨线方法矢量相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