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09YJA752015)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周敏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2篇德里罗
  • 1篇艺术
  • 1篇意识形态
  • 1篇影像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解读
  • 1篇现代主义
  • 1篇媒介
  • 1篇景观社会
  • 1篇后现代
  • 1篇后现代主义
  • 1篇诡计
  • 1篇《天秤星座》
  • 1篇《地下世界》

机构

  • 3篇上海外国语大...

作者

  • 3篇周敏

传媒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国外文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媒介意识形态的诡计——德里罗《天秤星座》的文化解读被引量:2
2012年
与通常将《天秤星座》视为后现代文本的阅读不同,本文从意识形态层面入手分析小说主人公奥斯瓦尔德在肯尼迪遇刺这个中心事件上所扮演的角色,着意揭开当代意识形态运作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为,在由媒介现实和消费文化所编织的现实之网中,当代资本主义媒介意识形态不是通过对主体反抗行为的压制、排除,而是通过默许、整合,从而实现对主体的一如既往的控制。
周敏
关键词:《天秤星座》媒介意识形态
德里罗的《美国志》解读被引量:1
2010年
20世纪法国思想家德波认为,景观社会中的景观并不是由大众传播技术制造的视觉欺骗,而是一种被物化了的世界观,其本质是"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主体由于深陷由影像所制造的"第三人称意识"而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在著名当代美国作家德里罗的小说《美国志》中,这个"第三人"就是媒介文本所内蕴的形象,景观社会的主体在解码媒介文本的过程中将这"第三人"转变为自己的认同对象,置换了自我原有的身份认同,从而使自己的主体身份成为"形象之相像之形象",成为摹本之摹本。
周敏
关键词:德里罗景观社会影像
《地下世界》的“垃圾”美学被引量:6
2012年
本文从德里罗《地下世界》中的两个艺术家形象出发,探讨他们以"垃圾"为对象和媒介的艺术创作所表征的"垃圾"美学。论文指出,虽然后现代艺术试图消弭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但在审美日常生活化的庸琐之中,艺术并非无所作为,亦非不愿作为,相反,通过把垃圾变为艺术,"垃圾"美学揭示了晚期资本主义阶段过度消费的异化作用,构建出对抗全球消费的反叙事。
周敏
关键词:《地下世界》后现代主义艺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