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Y20110092)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刘晓玲孙祖华林冰周容李岩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2篇断层扫描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中心性
  • 2篇中心性浆液性
  • 2篇中心性浆液性...
  • 2篇相干断层扫描
  • 2篇脉络膜
  • 2篇脉络膜视网膜
  • 2篇脉络膜视网膜...
  • 2篇浆液
  • 2篇浆液性
  • 2篇浆液性脉络膜
  • 2篇光相干断层扫...
  • 2篇病变
  • 1篇动脉阻塞
  • 1篇银杏达莫
  • 1篇诊断显像

机构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3篇孙祖华
  • 3篇刘晓玲
  • 2篇周容
  • 2篇林冰
  • 2篇李岩
  • 1篇郑微微
  • 1篇周挺业
  • 1篇张逸夔
  • 1篇何自芳
  • 1篇李明翰
  • 1篇郑薇薇
  • 1篇罗文
  • 1篇曲鹏
  • 1篇李英姿

传媒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RAO)的疗效。方法:58例(58只眼)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纳入本研究。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BRAO)18例,其中2例伴有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O伴BRVO),2例伴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BRAO伴CRVO);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40例,其中7例伴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AO伴CRVO)。男32例,女26例,年龄36~86岁,平均(62.12±13.79)岁。所有患者均单眼发病,病程4 h^20 d,平均(5.13±5.05)d。视力LP^1.0,平均(0.17±0.30)。所有患者均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 L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9%生理盐水)250 m L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3 d^6周,平均(2.24±1.18)周。同时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口服阿司匹林扩血管、弥可保营养神经以及配合局部按压眼球等治疗,随访时间1周~6周。通过视力、眼底彩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检查观察视功能变化及视网膜水肿、黄斑体积以及视网膜动脉再通情况。结果:除了2例2只CRAO伴CRVO患眼在治疗后1周眼底灰白色水肿加重以外,所有患眼在治疗后不同时间随访,阻塞部位灰白色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退,樱桃红斑逐渐消失。治疗后1周、2周、3周与治疗前平均视力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CT显示治疗后平均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和平均黄斑体积(CMV)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周、3周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7只患眼在治疗后复查了FFA,其中10只患眼在治疗后1周复查FFA,除了1只患眼无明显改善外,其他9只患眼均显示A-RCT时间缩短,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CT)缩短,视网膜血管充盈好转。6只患眼在治疗后2周、1只患眼在治疗后3周复查FA,上述情况均明显好转。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扩张血管,改善视网膜循环,改善视功能,治疗视网膜�
孙祖华林冰周容张逸夔李英姿李明翰何自芳刘晓玲
关键词:视网膜动脉阻塞银杏达莫注射液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三种不同图像模式测量脉络膜厚度的差异比较
2013年
目的比较3种不同图像模式测量的脉络膜厚度值差异。方法临床检查确诊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20例21只眼(A组)纳入研究。所有患眼视网膜倾斜且与水平线夹角大于5.0°。选取视网膜倾斜角度测量结果为视网膜水平的20例21只眼(B组)作为对照。2组间性别、年龄、等效球镜度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0、-0.345、0.489,P〉0.05)。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扫描模式下分别在1:1像素、1:1μm、连续测量3种图像模式下测量其距离黄斑中心凹鼻侧或者颞侧1500“m处的脉络膜厚度。比较1:1像素模式、连续测量模式与1:1/zm模式测量的脉络膜厚度值的差异。结果A组1:1μm、1:1像素、连续测量图像模式测量所得脉络膜厚度分别为(304.81±87.74)、(342.86±91.43)、(307.86±89.35)μm。1:1像素图像模式测得的脉络膜厚度值比1:1μm图像模式测得的脉络膜厚度值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9,P〈0.01);连续测量图像模式测得的脉络膜厚度值与1:1μm图像模式测得的脉络膜厚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0,P〉0.05)。B组1:1像素图像模式、连续测量图像模式脉络膜厚度测量值与1:1μm图像模式脉络膜厚度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21、-1.822,P〉0.05)。结论1:1像素图像模式测量的脉络膜厚度值偏大;1:1μm图像模式测量脉络膜厚度较为准确;连续测量图像模式提供了随访测量脉络膜厚度更方便准确的方法。
曲鹏罗文李岩郑薇薇孙祖华刘晓玲
关键词:脉络膜器官测量光学相干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自身荧光和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 观察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自身荧光(AF)和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 经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CSC的67例患者73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同时行AF及频域OCT检查。根据患者临床及FFA表现,将其分为急性、慢性CSC 2种类型,分别为37例37只眼、30例36只眼。根据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区的AF表现将其分为单纯减弱型、单纯增强型及混合改变型3种类型。根据频域OCT检查显示的神经上皮脱离区内外节的表现将其分为外节保存完整型、外节保存不全型及外节萎缩型3种类型。观察急慢性CSC患者的AF及OCT图像特征。结果 AF检查发现,急性CSC 37只眼中,单纯减弱型AF 19只眼,占51.35%;单纯增强型AF 18只眼,占48.65%。慢性CSC 36只眼中,单纯减弱型AF 2只眼,占5.56%;单纯增强型AF 16只眼,占44.44%;混合改变型AF 18只眼,占50.00%。急慢性CSC患者3种AF表现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72,P=0.000)。频域OCT检查发现,急性CSC 37只眼中,外节保存完整型15只眼,占40.54%;外节保存不全型18只眼,占48.65%;外节萎缩型4只眼,占10.81%。慢性CSC 36只眼中,外节保存完整型5只眼,占13.89%;外节保存不全型17只眼,占47.22%;外节萎缩型14只眼,占38.89%。急慢性CSC患者3种OCT表现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72,P=0.005)。结论 急性CSC的AF表现以单纯减弱型为主,慢性CSC的AF表现以混合改变型为主。急性CSC的OCT表现以外节保存不全型和外节保存完整型为主,慢性CSC的OCT表现以外节保存不全型和外节萎缩型为主。
林冰孙祖华李岩周容郑微微周挺业刘晓玲
关键词:诊断显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