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014031)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4
相关作者:邓茂林许强朱星韩蓓蔡国军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煤田地质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滑坡
  • 1篇顶托
  • 1篇动力特征
  • 1篇动力学参数
  • 1篇岩质
  • 1篇岩质滑坡
  • 1篇石流
  • 1篇土质滑坡
  • 1篇泥石
  • 1篇泥石流
  • 1篇矿物
  • 1篇矿物组成
  • 1篇灰质
  • 1篇降雨
  • 1篇降雨条件
  • 1篇钙质
  • 1篇板岩

机构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四川省煤田地...

作者

  • 4篇邓茂林
  • 3篇许强
  • 3篇韩蓓
  • 3篇朱星
  • 1篇郑光
  • 1篇胡泽铭
  • 1篇刘汉香
  • 1篇蔡国军
  • 1篇王泽均
  • 1篇郭洪

传媒

  • 2篇工程勘察
  • 1篇人民黄河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重庆武隆鸡尾山岩质滑坡软弱带微观特征被引量:12
2012年
滑带是滑坡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滑坡软弱带的类型、微观结构特征、物质组分和物理力学性质等决定了滑带的应力状态和强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滑坡活动密切相关。在对鸡尾山滑带野外宏观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手段对该滑坡滑带软弱面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显微结构测试结果表明,软弱带为条纹状含钙质灰质板岩,不规则粒状或团粒状之序的多种矿物穿插共生。采用理学DMAX-3C衍射仪(CuKa,Ni滤光)分析显示,方解石含量高达68%、有机质为13%、滑石9%、蒙脱石5%、石英4%、白云石1%。扫描电镜(SEM)观察软弱带饱水前后结构特征,显示水会导致软弱带微裂缝的形成,可能成为连续滑动拉裂的主要通道。结合野外调查结果,软弱带的几种微观结构对于促使该滑坡在漫长的时间滑坡周界形成—软弱面蠕滑—应力集中、剪出崩塌—解体冲击—灾难形成的前慢后快演变的链式灾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较好地诠释了滑坡滑动的一些基本事实。
邓茂林许强蔡国军胡泽铭刘汉香
关键词:矿物组成岩质滑坡
客基沟泥石流形成条件与动力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客基沟为一老泥石流沟,受汶川地震的影响,沟内存在大量松散固体物质,潜在危害性大。在分析流域概况及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客基沟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水源、物源三个基本条件进行深入论述,分析计算泥石流的重度、流速、流量、固体冲出量、冲压力等动力学参数,预测客基沟泥石流发生几率较大,暴发类型属中型暴雨型稀性沟谷泥石流。
邓茂林韩蓓朱星郭洪
关键词:泥石流动力学参数
降雨条件下河流冲刷型滑坡的基本特征及滑动机制分析——以四川宣汉樊哙大桥滑坡为例被引量:5
2014年
以宣汉樊哙大桥滑坡为例,分析降雨条件下河流冲刷型滑坡的滑动机制。在对滑坡区的地质条件、滑坡的基本特征和滑坡的变形过程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降雨条件下河流冲刷型滑坡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表明,降水对降雨条件下河流冲刷型滑坡起到了双重作用:一方面,河水对坡脚的浸泡、冲刷;另一方面,强降雨形成的雨水沿着坡面渗入坡体,在滑体与基岩接触面上形成滞水带,受地下水的浸泡泥岩极易软化,强度大幅降低,促使坡体滑动。深入研究樊哙滑坡的基本特征和成灾机制,对西南地区临河型滑坡的预防与治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借鉴作用。
邓茂林许强韩蓓郑光朱星王泽均
关键词:降雨顶托土质滑坡
武隆鸡尾山滑坡滑带软岩流变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滑带软岩的流变力学特性是影响大型岩质滑坡坡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流变长期强度是评价大型岩质滑坡坡体长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采用岩石直剪流变仪对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滑带条纹状含钙质灰质板岩进行了岩石的剪切流变试验。根据流变试验结果,得出滑带板岩的剪应力—剪切位移时程曲线,得出了岩石的长期强度参数。结果表明:将直剪流变试验与快剪试验获得的抗剪强度参数进行比较,发现前者获得的长期抗剪强度参数有显著降低,长期强度明显降低,摩擦系数降低31.53%,凝聚力降低37.61%,且凝聚力对剪切流变特性的影响高于摩擦系数。
邓茂林许强韩蓓朱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