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09BB5014)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敏李培培张丽丽韦美汪涛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天津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恐惧消退
  • 3篇海马
  • 2篇蛋白
  • 2篇蛋白激酶
  • 2篇依赖性蛋白激...
  • 2篇周期
  • 2篇细胞
  • 2篇激酶
  • 2篇记忆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形态
  • 1篇受体
  • 1篇突触
  • 1篇突触超微结构
  • 1篇突触结构
  • 1篇普萘洛尔
  • 1篇前额
  • 1篇前额叶
  • 1篇区细胞
  • 1篇周期素

机构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天津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李敏
  • 4篇韦美
  • 4篇张丽丽
  • 4篇李培培
  • 2篇汪涛
  • 1篇张钰
  • 1篇刘江杰
  • 1篇张燕
  • 1篇彭李
  • 1篇田玉娥
  • 1篇张永亮

传媒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消退训练对大鼠条件性恐惧行为及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消退训练对大鼠条件性恐惧行为和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简单随机抽样分为正常组(n=8)、消退对照组(n=16)和消退组(n=16)。在训练后不同时间(消退后7、21 d,恐惧建立后8、22 d)进行恐惧行为测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结果①在消退后7 d和21 d,消退组的消退保持成绩显著高于消退对照组(P<0.05,P<0.01),而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②消退训练后7 d,消退组海马突触数密度显著高于消退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消退训练后21 d,3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消退训练后7 d和21 d,消退组海马突触间隙宽度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P<0.01),并且在消退训练后21 d,消退组突触间隙宽度显著低于消退对照组(P<0.05)。④与正常组相比,消退训练后7 d和21 d,消退组PSD厚度均显著升高(P<0.01);且在消退训练后21 d,消退组PSD厚度显著高于消退对照组(P<0.05)。⑤各组之间活性区长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恐惧建立后24 h进行消退训练能够部分改变条件性恐惧引起的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减轻条件性恐惧大鼠的僵立行为。
张丽丽李培培李敏韦美彭李
关键词:记忆海马突触结构
条件性恐惧消退早期大鼠边缘下区NR2B的动态变化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条件性恐惧消退早期(1周内),记忆保持成绩与内侧前额叶皮层边缘下区(infra-limbic cortex,IL)NMDA受体2B亚基(NR2B)免疫反应阳性物质的动态变化。方法将7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恐惧消退组和恐惧对照组,其中恐惧对照组(条件恐惧建立后不进行消退训练),恐惧消退组(条件恐惧建立24 h后进行消退训练),采用以声音为提示的足底电击建立大鼠恐惧记忆,然后仅给予声音信号进行恐惧消退训练。在恐惧消退后第1、3、7天分别进行消退保持测试,并在各时间点取边缘下区标本进行NR2B的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在消退保持过程中:①恐惧对照组和恐惧消退组大鼠消退成绩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恐惧消退组消退成绩好于恐惧对照组(P<0.01);②恐惧对照组和恐惧消退组大鼠边缘下区NR2B免疫反应阳性物质逐渐增加,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第1天无明显差异,第3、7天差异明显,恐惧消退组NR2B免疫反应阳性物质高于恐惧对照组(P<0.05)。结论恐惧消退训练后3~7 d,边缘下区NR2B水平与消退记忆保持成绩一致。
韦美李敏李培培张丽丽汪涛
关键词:恐惧消退NR2B前额叶
普萘洛尔对条件性恐惧大鼠恐惧记忆保持与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给予普萘洛尔对条件性恐惧大鼠恐惧记忆保持及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声音结合强烈足底电击建立大鼠条件性恐惧模型。大鼠建模成功后分为对照组(不给药,只在相应时间点进行恐惧水平测验)、立即给药组(15 min内给予普萘洛尔)和24 h后给药组(24 h后给予普萘洛尔),每组8只。给药组在建模后前3 d每天恐惧测试前给予普萘洛尔后再检测各组大鼠条件性恐惧记忆水平,于第20天完成恐惧记忆测试后处死大鼠,用高尔基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和数量,电镜观察海马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①条件性恐惧建模后,第1天3组大鼠恐惧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3、20天时,两给药组大鼠恐惧水平逐渐降低,且3组大鼠在同一时间点恐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立即给药组恐惧水平最低,对照组恐惧水平最高。建模后第20天,对照组大鼠恐惧水平仍然较高。②建模后第20天,两给药组海马神经元CA3区锥体细胞数量[立即给药组(4.94±2.67)个,24 h后给药组(4.65±1.98)个]均大于对照组[(3.58±2.03)个],其中立即给药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③电镜显示对照组海马CA3区超微结构出现异常改变,而两给药组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结论条件性恐惧水平与海马结构发生的形态学异常变化有关,而早期应用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阻断β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能神经系统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条件性恐惧、减轻海马神经元结构功能损害。
田玉娥刘江杰张燕李敏张永亮
关键词:普萘洛尔海马神经元
条件性恐惧消退早期海马CA1区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的变化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条件性恐惧消退后1周内海马CA1区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的变化,探索其在恐惧消退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正常组(6只),消退对照组(3组,每组6只)和24h消退组(3组,每组6只)。在消退训练后不同时间(消退后第1,3,7天)进行消退保持测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I区CDK5表达情况,用图像分析软件计数CDK5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结果(1)大鼠在恐惧消退后的第1,3,7天消退保持成绩整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24h消退组在消退训练后第1天[(15.62±10.28)%]、第3天[(20.58±7.79)%]的不僵立时间百分比均比正常组[(75.60±2.51)%]显著降低(P〈0.01);在消退训练后第7天,24h消退组[(71.04±11.65)%]的消退保持成绩比消退对照组[(35.48±12.37)%]显著增加(P〈0.01)。(2)24h消退组CDK5阳性细胞数在消退后第1天[(24.94±5.20)个]、第3天[(32.25±6.14)个]、第7天[(33.28±6.56)个]均比正常组[(15.60±2.90)个]显著升高(P〈0.01);24h消退组在消退后3d、7d,比消退对照组[(25.09±4.83)个,(26.70±4.57)个]显著升高(P〈0.01;P〈0.05);24h消退组内,1d组显著低于3d组(P〈0.05)和7d组(P〈0.01)。结论在恐惧消退训练后1~7d内,海马CA1区CDK5可能参与了恐惧消退早期的保持。
张丽丽李敏李培培韦美
关键词:恐惧消退海马
条件性恐惧消退保持早期边缘下区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内侧前额叶皮层边缘下区(IL区)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在条件性恐惧消退保持早期的动态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消退组(n=24)、假消退组(n=24)和正常组(n=8)。采用声音结合足底电击建立大鼠条件性恐惧模型,消退组在恐惧建模后24h进行消退训练,假消退组则不进行消退训练,2组均在不同时间点(恐惧建模后第2、4和8天)测定消退保持成绩,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IL区Cdk5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消退组和假消退组在恐惧建立后第2天和第4天的不僵立时间百分比显著较少(P〈0.01),而在恐惧建立后第8天,消退组的保持成绩明显好于假消退组[分别为(71.04±11.65)%和(35.48±12.37)%,P〈0.01],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2)在恐惧建立后第2天,消退组大鼠IL区Cdk5免疫阳性细胞数与正常组无差异,假消退组大鼠则明显多于正常组[均值分别为(429±70)个和(322±52)个,P〈0.05];在恐惧建立后第4天,消退组大鼠的Cdk5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为(208±30)个,P〈0.01],而假消退组基本恢复正常;在恐惧建立后第8天,2组与正常组比较,Cdk5阳性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条件性恐惧训练可能引起IL区Cdk5的水平升高;而消退训练则可能促使Cdk5的表达降低,有利于消退记忆的早期保持。
李培培李敏张丽丽韦美汪涛
关键词:恐惧消退
D-环丝氨酸促进大鼠条件性恐惧消退记忆的长期保持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D-环丝氨酸(D-serine,DCS)对条件性恐惧消退记忆的长时保持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消退对照组、消退训练组、消退训练前DCS干预组、消退训练后DCS干预组,每组8只。在消退训练后3 d时进行僵立行为测试与旷场行为测试。结果①消退训练组的僵立时间百分比[(39.77±22.69)%]显著低于消退对照组[(61.46±11.10)%](P<0.05),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2.82±1.27)%](P<0.01);旷场测试中消退训练组的中央路程百分比及直立次数[(2.82±2.89)%,(7±4)]显著高于消退对照组[(0.50±0.84)%,(3±4)],但低于空白对照组[(19.29±6.08)%,(20±6)](P<0.05);②消退训练后DCS干预组的僵立时间百分比与旷场行为测试成绩与其他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退训练后给予D-环丝氨酸能够促进条件化恐惧消退记忆的长时保持。
张钰李敏
关键词:恐惧消退NMDA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