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970098)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邹北骥蔡美玲辛国江李建锋陈再良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蚁群
  • 2篇图像
  • 2篇轮盘赌
  • 2篇觅食
  • 2篇交互机制
  • 2篇仿真
  • 1篇电荷耦合
  • 1篇电荷耦合器
  • 1篇电荷耦合器件
  • 1篇迭代
  • 1篇迭代次数
  • 1篇邮件
  • 1篇邮件系统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仿真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云计算
  • 1篇云计算平台
  • 1篇载波
  • 1篇载波频率

机构

  • 9篇中南大学
  • 2篇湖南大学
  • 1篇湖南广播电视...
  • 1篇吉首大学

作者

  • 4篇邹北骥
  • 1篇杨贯中
  • 1篇刘海韬
  • 1篇艾玮
  • 1篇陈再良
  • 1篇余腊生
  • 1篇李丽浓
  • 1篇阳洁
  • 1篇欧阳柳波
  • 1篇李建锋
  • 1篇梁毅雄
  • 1篇刘丽杰
  • 1篇李玲芝
  • 1篇辛国江
  • 1篇蔡美玲
  • 1篇刘凌波
  • 1篇汪强
  • 1篇刘仁杰
  • 1篇朱建凯
  • 1篇林建

传媒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小型微型计算...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Chines...
  • 1篇中国图象图形...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软件实用性模糊评估方法被引量:4
2013年
软件的多样性使用户很难选择适合应用需求的实用软件,本文给出软件实用性定义并对其属性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一种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理论的软件实用性模糊评估方法,将AHP方法与模糊评判法则相结合.建立应用需求驱动的实用性指标树动态构建模型,设计具有动态扩展性的实用性指标数据库,建立软件实用性模糊评估过程模型,详细阐述指标分级模型框架和基于AHP的软件实用性模糊评估方法.最后,结合"Trustie协同开发平台在电力行业生产管理系统开发中的应用"项目予以验证.
欧阳柳波邹北骥林建杨贯中刘丽杰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云计算平台下一种新型反垃圾邮件系统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针对现有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中接收方被动接收信息的缺点,设计一种新型反垃圾邮件系统。该系统通过设计改进型DMTP(differentiated mail transfer protocol),减少不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引入云计算机制,减小传统反垃圾邮件系统负荷,从而降低用户时间消耗。研究结果表明:与现有邮件系统相比,该系统的用户处理时间、网络流量、垃圾邮件发送方获益均降低。
刘海韬阳洁
关键词:垃圾邮件云计算SMTP
Effect of the nonlinearity of the CCD in Fourier transform profilometry on spectrum overlapping and measurement accuracy
2013年
In Fourier transform profilometry (FTP), we must restrain spectrum overlapping caused by the nonlinearity of the 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 and increase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of the object shape. Firstly, the causes of producing higher-order spectrum components and inducing spectrum overlapping are analysed theoretically, and a simple physical explanation and analytical deduction are given. Secondly, aiming to suppress spectrum overlapping and improve measurement accuracy, the influence of spatial carrier frequency of projection grating on them is analysed. A method of increasing the spatial carrier frequency of projection grating to restrain or reduce the spectrum overlapping significantly is proposed. We then analyze the mechanism of how the spectrum overlapping is reduced. Final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verify the correction of the proposed theory and method.
乔闹生邹北骥
关键词:傅里叶变换CCD频谱电荷耦合器件载波频率
基于机器视觉的口服液灯检机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口服液异物检测算法,实现口服液中异物的检测。通过高速工业摄像机获取序列图像,利用二次差分与累积差分法对序列图像进行处理,去除图像中的背景信息,得到只含杂质、少量气泡和部分噪声的灰度图像。通过自适应阈值处理提取运动目标。通过比较异物的大小是否超过医药标准来判断药剂中是否含有异物(比如:毛发、短纤维等),来实现对口服液中可见异物的实时检测。通过实验与现场测试,验证了该检测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余腊生李丽浓刘仁杰邹北骥
关键词:机器视觉口服液实时检测
髋臼假体朝向的有限元仿真
本文对于发育不良髋关节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利用三维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髋臼假体摆放角度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便于指导手术操作,并为临床提供评价标准。采用专门的生物力学有限元网格划分器从髋关节发育不良的CT扫描数据建立高度仿真的...
廖胜辉王磊邹北骥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全髋置换术髋臼假体
文献传递
结合最大方差比准则和PCNN模型的图像分割被引量:24
2011年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模型在图像分割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在各项参数确定的情况下,其分割结果的好坏取决于循环迭代次数的多少,而PCNN模型自身无法实现迭代次数的自动判定。为此提出一种结合最大方差比准则的PCNN迭代次数自动判定算法,用于实现图像的自动分割。算法利用最大方差比准则找到图像的最优分割界限,确定PCNN的迭代次数,获得最优图像分割结果,然后利用最大香农熵准则验证分割结果。实验表明:提出的算法实现了PCNN迭代次数的自动判定,提高了PCNN的迭代速度,运行效率优于基于2D-OTSU和基于交叉熵的自动分割算法,图像分割效果良好。
辛国江邹北骥李建锋陈再良蔡美玲
关键词: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最大方差比迭代次数
基于稀疏表示的自动年龄估计被引量:3
2015年
将稀疏表示同时应用于人脸图像年龄特征提取和年龄自动估计2个关键环节,提出一种基于稀疏表示的年龄估计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稠密采样,提取底层的SIFT描述子,训练字典对其进行稀疏编码,再进行空间金字塔表示,并将其作为刻画年龄属性的图像特征,然后采用线性稀疏回归模型同时选择特征进行年龄估计。针对人脸老化过程具有非线性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分段线性策略的层次模型,即首先训练若干个分类器将人脸粗分类到不同的年龄段,然后在该年龄段中训练对应的线性模型对年龄进行精确估计。在权威的FG-NET和MORPH人脸库上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FG-NET人脸库上年龄估计偏差的平均绝对误差为3.79,远比当前最好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低,而在MORPH人脸库上的平均绝对误差为6.46,与当前最好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相当。
李玲芝梁毅雄艾玮刘凌波
关键词:模式识别年龄估计
高可信度图像修复方法被引量:4
2010年
在基于样例图像修复思想的基础上,从填充次序与目标块搜索两个方面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图像修复方法。分析了Criminisi等人提出的修复算法,引入混淆系数来确定目标块的填充次序,以图像源区域中"有且只有一个"块与目标块相似来定义可信度,并优先填充可信度高的目标块。混淆系数的计算自然地将寻找高优先级目标块、搜索对应的匹配块两个过程统一,以避免误差累积。通过自然图像移除大面积物体的比较实验,表明算法适用于具有复杂背景的较大区域修复,视觉效果理想。
汪强邹北骥朱建凯
关键词:图像修复纹理合成
引入直接交互机制的蚁群觅食仿真
自然界的蚂蚁之间存在着直接交流,但在以外的蚁群觅食仿真中从未见到。本文将直接交互机制引入到传统的使用信息素的蚁群觅食仿真中。对比实验的仿真结果展示了新模型的优越性。
孟志刚邹北骥史操
引入直接交互机制的蚁群觅食仿真
自然界的蚂蚁之间存在着直接交流,但在以外的蚁群觅食仿真中从未见到。本文将直接交互机制引入到传统的使用信息素的蚁群觅食仿真中。对比实验的仿真结果展示了新模型的优越性。
孟志刚邹北骥史操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