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104A02)

作品数:19 被引量:124H指数:7
相关作者:黄燕张军郭琳付于张玲端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解放军第45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中医
  • 4篇中风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急性
  • 4篇梗死
  • 3篇缺血
  • 3篇中西医
  • 3篇中西医结合
  • 3篇中医证
  • 3篇卒中
  • 3篇疗效
  • 2篇血浆
  • 2篇血浆HCY
  • 2篇血性
  • 2篇药疗
  • 2篇药疗法
  • 2篇医药疗法
  • 2篇证型
  • 2篇证型特点

机构

  • 5篇天津中医药大...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解放军第45...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解放军451...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黄燕
  • 3篇郭琳
  • 3篇付于
  • 3篇张军
  • 2篇刘彩娜
  • 2篇李伟峰
  • 2篇马兴荣
  • 2篇李庆海
  • 2篇赵晓峰
  • 2篇张玲端
  • 1篇陈长兵
  • 1篇陈颖蓓
  • 1篇夏凡
  • 1篇张新春
  • 1篇郭琳
  • 1篇万桂芳
  • 1篇孙红梅
  • 1篇宋歌
  • 1篇招远祺
  • 1篇蔡业峰

传媒

  • 3篇陕西中医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年份

  • 6篇2014
  • 4篇2011
  • 6篇2009
  • 3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慢性末端回肠炎100例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应用甲硝唑治疗慢性末端回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末端回肠炎的患者200例,根据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转为正常便的几率为90.0%,症状缓解率为55.0%,临床有效率为39.00%,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慢性末端回肠炎疗效显著。
郭琳
关键词:回肠炎回肠炎药物疗法甲硝唑
达立通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治疗肠道功能紊乱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达立通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清除肠道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名肠道功能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达立通组,聚乙二醇组,联合用药组,每组分别为26例、26例、28例。对达立通组采用达立通冲剂治疗,对聚乙二醇组采用聚乙二醇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达立通和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联合治疗。观察比较患者在进行不同治疗后所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三种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9.29%,明显高于达立通组的57.69%,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组的65.38%;联合用药组的内容物清除总有效率82.12%,明显高于达立通组的30.77%,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组的38.46%;联合用药组的不良发应发生率15.38%,明显低于达立通组的46.15%,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组的42.31%,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达立通和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联合应用治疗可有效清除肠道内容物,加速肠道蠕动,加快胃排空食物,利于肠道功能恢复。
郭琳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电解质
急性缺血中风四诊信息采集规范化研究
2008年
目的初步建立急性缺血中风中医常见症状、体征的标准化/客观化测量方法,并进行应用。方法初步建立了急性缺血中风四诊信息采集表,并使其计算机信息化,以及对其实用性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急性缺血中风四诊信息采集表具有较高临床实用性。结论四诊信息数据平台的建立规范了证候诊断,同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一定的实用性。
文龙龙许越招远祺蔡业峰黄燕
关键词:急性缺血中风
艾灸验案三则被引量:4
2011年
艾灸具有滋补肝肾、益气壮阳、行气活血、舒通经络、防病保健等作用,笔者应用艾灸治疗夜尿频、眩晕、脑梗死等疾病,每获良效。
刘彩娜付于
关键词:艾灸夜尿频眩晕脑梗死
银杏平颤方及其拆方对PD小鼠行为学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和机制,观察银杏平颤方及其拆方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行为学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应用MPTP制作PD小鼠模型。应用爬竿试验测试行为学变化和HE染色观察黑质和纹状体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1)模型组行为学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治疗14天、28天所有中药组行为学得分明显降低(P<0.001)。(2)HE染色显示脑组织形态结构改变也较明显,与行为学变化相应,但未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银杏平颤方及其拆方组能改善PD模型小鼠的行为学表现和影响黑质、纹状体的形态结构变化。
张军李倩君孙红梅白丽敏邱庭建
关键词:MPTP形态学行为学帕金森病中药
中西医结合急性中风一二级预防的进展与热点被引量:15
2009年
中风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给病人、家庭及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直是全世界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的切入点和优势在于以下6个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多环节、多靶点、多系统的治疗优势和结合中医"治未病"的治疗思想,开展大规模的中西医结合防治中风临床试验是近两年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的趋势;中西内外结合以及融入国际先进管理理念的"高级卒中中心"是治疗脑血管病的未来医学发展方向;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高远期疗效已成为国内医学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仍然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和优势所在;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的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联合临床治疗方法学评价研究和中医证候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还有好多不足之处;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相结合,中成药的个体化治疗和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以指导临床治疗,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从而科学规范中成药的使用。
张军黄燕王永炎邱廷建
关键词:急性中风中医中成药
参附注射液治疗前循环心功能不全性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前循环心功能不全(CD)性分水岭脑梗死(CWI)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13年1月经头颅磁共振弥散成像证实存在前循环CWI及临床存在CD的住院患者63例随机分为参附(SF)组32例和丹参(DS)组31例进行对照研究。比较入院及出院时患者的心、脑功能,经颅多普勒及血清学参数,分析SF的疗效。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各参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1)。组间比较,入院时两组间各临床参数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与DS组相比较,SF组临床CD评分、美国国家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的Rankin评分(m RS)及血清B型钠尿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血红细胞比容明显下降(P<0.05,P<0.01),而心脏射血分数,大脑中、大脑前及颈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痊愈率水平明显上升(P<0.05,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患者的CD并缓解前循环CWI症状。
田作军张志敏陈长兵李少明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心功能不全前循环分水岭脑梗死
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中医证型特点及与血浆HCY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将118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6型,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缺血性中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水平。结果: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中医证型特点是以血瘀证、阴虚阳亢证、气虚证为主,而此3证血浆HCY水平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风证组、火热证组、痰证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中医证型特点与血浆HCY水平有关,为辨证施治提供了客观依据。
张玲端李伟峰马兴荣李庆海
关键词:中医证型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前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的初步探讨被引量:3
2009年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前后的证候演变规律,为中医药干预脑梗死血运重建后并发症的辨证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设计中风病中医证候调查表,分别对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治疗前后的不同时点进行前瞻性调查,系统研究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治疗前后的常见证候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脑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治疗后,风、火、痰、瘀等邪实证候均呈下降趋势,而气虚、阴虚等本虚证候则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血运重建治疗在发挥袪除实邪(主要为血瘀、痰邪)作用的过程中,可能同时对人体正气产生了一定的损伤作用。
张新春黄燕秦秀德
关键词:脑梗死血运重建证候演变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特点及与血浆HCY的关系被引量:26
2009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将186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六型,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血浆HCY水平。结果缺血性中风始发状态组中医证型特点是以风、火热、痰证为主,而风、火热、痰证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血瘀、气虚、阴虚阳亢证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3~4周组中医证型特点是以风、痰、血瘀证为主,而风、痰、血瘀证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火热、气虚、阴虚阳亢证组。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特点与HCY水平一致,为中医辨证施治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提供了依据,亦证明高HCY血症是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
李伟峰张玲端李庆海马兴荣
关键词:中医证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