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6531)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刘煜曹维傅赞赵翰林邢春燕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癌
  • 2篇人胰腺癌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自身免疫
  • 2篇自身免疫性
  • 2篇自身免疫性糖...
  • 2篇嘧啶
  • 2篇腺癌
  • 2篇免疫性
  • 2篇耐药
  • 2篇5-FU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药物耐药

机构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曹维
  • 3篇刘煜
  • 2篇邢春燕
  • 2篇赵翰林
  • 2篇傅赞
  • 1篇季琝君
  • 1篇孙跃明
  • 1篇管玥琰
  • 1篇白剑峰
  • 1篇冯湘君
  • 1篇李阳阳
  • 1篇杨涛
  • 1篇石毅
  • 1篇陈钰
  • 1篇宋鸿安

传媒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胰岛素B9-23多肽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负载胰岛素B9-23多肽后其表型和功能的变化,探讨其对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①应用10ng/ml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10ng/ml的白细胞介素(IL)-4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DCs,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胰岛素B9-23多肽刺激组、脂多糖(LPS)刺激组;②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CD11c、CD80、CD86、CD40、MHC-Ⅱ类分子的表达;③CCK-8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④ELISA检测DCs培养上清中IL-12及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s,其CD11c的表达均在60%以上,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胰岛素B9-23多肽刺激组表达低水平的CD40以及中等水平的CD80、CD86、MHC-Ⅱ类分子,LPS刺激组表达较高水平的CD80、CD86、CD40、MHC-Ⅱ类分子,同时,胰岛素B9-23多肽组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增强(P<0.05),分泌较高水平的IL-12,但分泌较低水平的IFN-γ。结论:胰岛素B9-23多肽能够刺激产生半成熟的DCs,对进一步探讨应用胰岛素B9-23多肽负载DCs免疫NOD鼠诱导免疫耐受预防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曹维季琝君邢春燕杨涛陈钰刘煜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联合注射自身胰岛细胞瘤相关抗原2基因疫苗预防NOD小鼠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2011年
目的 探讨自身抗原基因疫苗胰岛素瘤相关蛋白-2(pIA-2)以及分子免疫佐剂白细胞介素-4/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pIL-4/MCP-1)对糖尿病前期NOD小鼠发生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pIA-2自身抗原基因疫苗,将4~5周龄NOD小鼠分为pIA-2治疗组(n=5)、pIL-4/MCP-1治疗组(n=5)、联合治疗组(n=5)及对照组(n=5),分别注射pIA-2、pIL-4/MCP-1、pIA-2联合pIL-4/MCP-1、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pEGFP),免疫结束后观察24周,比较各组糖尿病发病情况和胰岛炎的程度,并用RT-PCR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质粒在注射部位和胰岛的表达.两样本间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进行统计.结果 单用pIA2或pIL-4/MCP-1治疗的NOD小鼠发病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改善;联合应用该两种质粒的NOD小鼠在观察期内未发病.RT-PCR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结束后2周,注射部位肌细胞中均有胰岛细胞瘤相关抗原2(IA-2)及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免疫组化法发现,免疫结束后2周,pIA-2注射组小鼠胰岛的IA-2表达量增加;IL-4在胰岛上可见少量表达.免疫结束后观察24周,检测各组的胰岛炎发生率,对照组、pIA2组、pIL-4/MCP-1组、pIA2+pIL-4/MCP-1组中无胰岛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2%(1/24)、5%(1/20)、0(0.0)、62.5%(15/24),外周性胰岛炎发生率分别为12.5%(3/24)、10%(2/20)、5%(1/20)、29%(7/24),中心性胰岛炎发生率(<50%、>50%)分别为[50%(12/24),33.3%(8/24)]、[40%(8/20),45%(9/20)]、[45%(9/20),50%(10/20)]、[4.2%(1/24),4.2%(1/24)].和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中不发生胰岛炎的比率显著升高(x^2=18.38,P<0.01),发生中心性胰岛炎的比率显著降低(x^2=11.68,P<0.001),其余各组和对照组相比胰岛炎的发生比率无显著差异.以免疫组化法检测NOD小鼠胰岛内IA-2、IL-4的表达,显示免疫注射组IA-2、IL-4表达�
李阳阳管玥琰曹维邢春燕刘煜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自身抗原胰岛炎
树突状细胞与1型糖尿病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1型糖尿病是一种T淋巴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胰岛β细胞的选择性破坏。树突状细胞(DCs)作为体内最重要的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在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Cs具有功能上的可塑性,不同类型DCs、不同成熟状态的DCs以及DCs所处微环境的不同,都将诱导其产生不同的功能状态。通过调节DCs的不同功能状态促进中枢或外周免疫耐受、扩展胰岛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 cell)、以及介导辅助性T(Th)细胞发生Th1/Th2细胞的免疫偏离,可诱导免疫耐受,预防1型糖尿病的发生。
曹维刘煜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1型糖尿病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免疫耐受
人胰腺癌5-Fu耐药细胞株的诱导建立及细胞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建立稳定传代的抵抗5-Fu的人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5-Fu,并对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逐步增加培养基中5-Fu的浓度,建立对5-Fu耐药的人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5-Fu;采用WST法计算出MiaPaca2和MiaPaca 2-5- Fu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耐药指敷(RI);检测MiaPaca2和MiaPaca2-5-Fu的生长曲线,计算2个细胞系的倍增时间并进行比较,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其细胞周期。结果5-Fu对MiaPaca2和MiaPaca2-5-Fu的IC50分别为(4.29±0.15)μg/mL、(41.55±2.79)μg/mL,RI为9.68(P=0.0019)。根据生长曲线计算出MiaPaca2和MiaPaca2-5-Fu的倍增时间分别为(39.52±0.32)h、(43.27±0.33)h(P=0.0069),2细胞株的G0/G1期、S期、G2/M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对5-Fu耐药的人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5-Fu,耐药性能明显、稳定,适合于胰腺癌中5-Fu耐药机制的研究。
宋鸿安赵翰林傅赞
关键词:5-氟脲嘧啶胰腺癌耐药
人胰腺癌细胞中对5-氟尿嘧啶耐药相关基因的检测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体外筛选获得的耐不同浓度5-氟尿嘧啶(5-FU)的胰腺癌细胞株基因表型进行对比,找出不同耐药表型细胞株的基因表达改变情况,以此发现一些与胰腺癌细胞5-FU耐药相关的重要基因或通路。方法:用不断增加浓度的5-FU反复刺激细胞,直到细胞能完全耐受不同浓度5-FU,获得耐不同浓度5-FU的MIAPaCa-2细胞株。由基因芯片筛选出明显改变的基因后再用实时定量PCR方法验证。结果:本研究成功地获得两种对5-FU耐药的胰腺癌细胞株,低耐药表型MIA-FU-2.4和高耐药表型MIA-FU-10.0。基因分析结果提示耐药可能与广泛的基因表达改变相关。在MIA-FU-2.4和MIA-FU-10.0两种表型中分别有1075及1628个基因出现了表达改变,涉及细胞周期、细胞黏附、信号转导、DNA修复和凋亡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结论:胰腺癌MIAPaCa-2细胞株5-FU耐药的发生涉及多种细胞生物学功能改变,特别与凋亡、DNA修复、细胞周期等基因和一些信号转导途径相关。
冯湘君傅赞白剑峰石毅孙跃明赵翰林
关键词:5-FU胰腺癌基因芯片药物耐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