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796)

作品数:30 被引量:165H指数:10
相关作者:刘博亓贝尔王硕董瑞娟陈雪清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耳蜗
  • 19篇人工耳
  • 19篇人工耳蜗
  • 18篇植入
  • 13篇耳蜗植入
  • 8篇言语
  • 7篇音乐
  • 7篇语后聋
  • 7篇植入者
  • 7篇耳聋
  • 5篇音乐感知
  • 5篇听觉
  • 5篇人工耳蜗植入
  • 5篇乐感
  • 5篇感知
  • 4篇婴幼
  • 4篇婴幼儿
  • 4篇听力损失
  • 4篇助听器
  • 4篇测听

机构

  • 29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北京市耳鼻咽...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9篇刘博
  • 22篇亓贝尔
  • 16篇王硕
  • 16篇董瑞娟
  • 13篇陈雪清
  • 6篇刘莎
  • 6篇李靖
  • 5篇刘海红
  • 5篇周芸
  • 5篇孔颖
  • 5篇吴燕君
  • 4篇张华
  • 4篇莫玲燕
  • 3篇刘子夜
  • 3篇张宁
  • 3篇韩德民
  • 2篇李玉玲
  • 2篇李晓芳
  • 2篇龚树生
  • 2篇程佳佳

传媒

  • 11篇临床耳鼻咽喉...
  • 6篇听力学及言语...
  • 6篇中华耳鼻咽喉...
  • 2篇中华耳科学杂...
  • 2篇中国听力语言...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11篇2012
  • 6篇201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音乐评估系统MuSIC的正常值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分析听力正常人音乐感知数据,为获得我国听力正常人的音乐感知正常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听力正常受试者39例,男18例,女21例。应用人工耳蜗音乐评估软件评价听力正常受试者的音乐感知能力。结果:39例听力正常受试者对弦乐器的音调辨差阈值中位数为2.5个半音,对长笛的音调辨差阈值中位数为0.5个半音,平均节奏辨别率为(86.1±11.2)%,平均旋律辨别率为(76.5±11.1)%,平均和弦辨别率为(75.6±11.4)%,乐器识别平均正确率为(89.9±13.0)%,乐器数辨别平均正确率(74.1±20.7)%。结论:该软件初步可以用于我国人音乐评估,需要进一步补充适合我国文化特色的音乐测试材料。
董瑞娟王硕周芸亓贝尔陈雪清刘博
关键词:耳蜗植入音乐音高
时域精细结构信息对汉语人工耳蜗使用者言语识别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增加时域精细结构(temporal fine structure)信息的人工耳蜗编码策略对汉语普通话人工耳蜗使用者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12名母语为汉语普通话的Med-EL C40+人工耳蜗使用者进行为期6周的跟踪性研究,比较从连续间隔采样编码策略(continuous interleaved sampler,CIs)改为精细结构编码策略(fine structure processing,FSP)后,人工耳蜗使用者噪声下汉语普通话声调识别测试(Tone Identification in Noise Test)和汉语普通话版噪声下言语测试(Mandarin Hearing in Noise Test)成绩的变化趋势.结果 人工耳蜗使用者由CIS编码策略改为FSP编码策略后,其即刻声调测试成绩与日常使用CIS编码策略所得成绩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声版t=0.791,P=0.446;女声版t=0.679,P=0.511);但是普通话噪声下言语测试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平均下降1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65,P=0.001).持续使用FSP编码策略6周后,受试者声调识别成绩较更换前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声版平均提高11.6%,t=3.023,P=0.018;女声版平均提高10.9%,t=3.883,P=0.003);普通话噪声下言语测试成绩与更换前日常使用CIS编码策略所得成绩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5,P=0.173).结论 在人工耳蜗言语提取方案中增加对时域细微结构线索的提取,有利于改善耳蜗植入者对声调的感知能力和对言语整体性的理解,进而有助于提高人工耳蜗植入者的生活质量.
亓贝尔刘博董瑞娟Andreas Krenmayr陈雪清王硕
关键词:听觉丧失耳蜗植入物
人工耳蜗植入者音乐感知能力的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人工耳蜗是帮助成人及儿童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获得或重新获得听觉的电子装置,其功能是取代病变的内耳毛细胞,直接用电信号刺激听觉神经细胞产生听觉〔1〕。多导人工耳蜗技术的发展已有30余年的历史,接受人工耳蜗植入者已逾10万人〔2〕。
刘子夜刘博王硕亓贝尔
关键词:人工耳蜗音乐感知能力
人工耳蜗植入者噪声环境下普通话言语测听测试方案的优化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适宜临床应用的人工耳蜗植入者噪声环境下普通话言语测听(mandarin hearing in noisetest,MHINT)方案。方法对10名母语为普通话的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MHINT测试。测试方案1: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安静环境言语识别率测试(speech recognition scores,SRS)→固定信噪比SRS测试→言语识别阈测试(reception threshold of sentences,RTS);测试方案2:由难到易的顺序进行RTS测试→固定信噪比SRS测试→安静环境SRS测试。优化测试方案:预测试→对象以言语识别率得分高低分级→正式测试。结果①测试方案1:全体受试者安静环境SRS测试的完成率100%(10/10),固定信噪比SRS测试的完成率50%(5/10);4名可完成固定信噪比SRS测试的受试者接受RTS测试,2名完成测试(50%,2/4);②测试方案2:全体受试者依次接受RTS测试(完成率20%,2/10)、噪声环境SRS测试(完成率50%,5/10)和安静环境SRS测试(完成率为100%,10/10);③优化测试方案:10名对象根据预测试SRS得分分级后,5名受试者接受并完成安静环境SRS测试(完成率100%,5/5);5名受试者接受并完成噪声环境SRS测试(完成率100%,5/5),其中4名进一步接受自适应RTS测试,2名完成测试(完成率50%,2/4)。结论根据预测试结果对受试者的言语能力进行分级,选取难度适中的测试方案进行测试,可提高言语测试的效率。根据助听装置使用者的言语能力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测试参数和合理的评估流程,将有利于MHINT测试在临床言语识别评估工作的推广使用。
亓贝尔刘博张宁刘海红刘莎董瑞娟
关键词:人工耳蜗言语测试普通话
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研究现状与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研究表明听力损失会对成年患者及其家人的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1-2〕。Bai等〔3〕对47例极重度语后聋成年的调查显示近2/3的患者感到孤独,
董瑞娟刘博
关键词:耳蜗植入术生活质量
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音乐音调感知能力的评价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语后聋成人人工耳蜗使用者感知音乐音调的能力。方法使用慕尼黑音乐经验问卷(Munich music questionnaire,MUMU)评估12例听力正常受试者(听力正常组,男5例,女7例)与12例人工耳蜗使用者(人工耳蜗组,男5例,女7例)的年龄与音乐经验的匹配程度。使用Fitzgerald等开发的人工耳蜗音乐评估软件(MuSIC)中的音调辨差阈值测试、旋律辨别与和弦辨别测试评估人工耳蜗使用者的音乐音调感知能力。结果听力正常组与人工耳蜗组的年龄与音乐经验相匹配。人工耳蜗组F3调的音调辨差阈值平均为16.2个1/4音,C4调的音调辨差阈值平均为6.2个1/4音,均显著高于听力正常组(P<0.05)。人工耳蜗组的旋律辨别测试平均正确率为69.8%,和弦辨别测试的平均正确率为72.4%,与听力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耳蜗组耳蜗植入前助听器使用时间与其植入后聆听音乐的经验均与其音调辨差阈值显著相关(P<0.05)。结论语后聋成人人工耳蜗使用者的音调辨差阈值显著高于听力正常人,但个体差异较大,其音乐音调感知能力与人工耳蜗植入前助听器佩戴时间以及植入后聆听音乐的经验相关。
王硕董瑞娟李靖周芸亓贝尔陈雪清莫玲燕刘博
关键词:语后聋人工耳蜗音乐感知音调
文化差异与音乐感知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评价中国和外国听力正常者的音乐感知能力,分析文化差异与音乐感知的相关性,以期为我国人工耳蜗植入者音乐感知的评估及其评估工具的设计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慕尼黑音乐经验问卷(Munich music questionnaire,MUMU)和人工耳蜗音乐评估软件(musical sounds in cochlear implant,MuSIC)分别对40例实验组(中国听力正常者)和对照组(外国听力正常者)进行音乐聆听行为评估和音乐感知能力测试,实验组与对照组音乐经验相互匹配。结果对照组F3音调辨别、旋律辨别结果明显好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4音调辨别、节奏辨别与和旋律辨别测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情感与不和谐音测试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外国受试者音乐感知好于中国受试者,文化差异对音乐感知能力尤其是旋律感知有一定影响。
刘子夜刘博钟佳利亓贝尔董瑞娟王硕
关键词:文化差异音乐感知听力人工耳蜗植入
加强耳鸣规范化综合治疗的研究和发展被引量:7
2016年
耳鸣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觉,特指在没有外界声源或电刺激存在时出现的声音感觉,因此耳鸣自身存在着与认知功能相关联的基本条件。很多耳鸣患者会因为难以自我解决的苦恼而四处求医。根据在不同国家的大样本研究报道,成人耳鸣自我报告率为4-15%,耳鸣患者常常带着问题来,而医生们有时也会因心存疑惑面对问题而感到茫然,如同手捧“小刺猬”样的棘手。
刘博
关键词:报告率大样本研究耳聋患者听功能中青年人
中度和重度聋儿助听后早期听觉能力及言语可懂度发育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评价耳聋儿童助听后1年内听觉及言语能力发展变化趋势,探讨耳聋程度对聋儿的听觉及言语发育水平的影响,为聋儿的有效康复提供临床参考资料。方法:患儿29例,男19例,女10例。助听器选配年龄3~8岁,平均5.6岁。根据听力损失程度将患儿分为中度听力损失组(14例)和重度听力损失组(15例)。分别使用听觉行为分级(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IR)问卷在助听前及助听后1、3、6、9、12个月时对患儿的听觉能力及言语可懂度发育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度和重度聋患儿CAP平均得分在助听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助听后1、3、6、9、12个月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中度和重度聋患儿SIR平均得分在助听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助听后1、3、6、9、12个月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聋患儿CAP平均得分助听前与助听后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聋患儿SIR平均得分助听前与助听后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助听后1个月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聋患儿CAP平均得分助听前与助听后3、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助听后1个月与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聋患儿SIR平均得分助听前与助听后3、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助听后1个月与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度和重度聋组患儿助听后1年内早期听觉及言语能力有显著提高,但各自有不同的发育特点和规律。
吕静陈雪清张华李靖吴燕君王硕孔颖刘博
关键词:耳聋儿童助听器
语后聋人工耳蜗患者音乐节奏与音色感知能力的评价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成人语后聋人工耳蜗使用者感知音乐中节奏和音色的能力。方法选取年龄与音乐经验相匹配的听力正常受试者与人工耳蜗使用者各12名,均为男5名,女7名。应用人工耳蜗音乐评估软件(Musical Sounds in Cochlear Implants,MUSIC)中的节奏辨别、乐器识别与乐器数辨别测试评价两组受试者的音乐节奏和音色感知能力。结果12名人工耳蜗受试者平均节奏辨别率为84.4%,与听力正常受试者(8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6,P〉0.05);人工耳蜗受试者平均乐器识别率为72.3%、乐器数辨别正确率为39.2%,均低于听力正常受试者平均88.3%和73.5%的正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98和4.673,P值均〈0.05)。结论成人语后聋人工耳蜗使用者的节奏辨别能力与听力正常人相似,但音色感知能力明显差于听力正常人群。
王硕董瑞娟李靖周芸亓贝尔陈雪清刘博
关键词:听觉丧失耳蜗植入物音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