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670471)

作品数:11 被引量:118H指数:7
相关作者:高峰龚一富陈永文方平杨秀荣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甘薯
  • 5篇农杆菌
  • 5篇根癌
  • 5篇根癌农杆菌
  • 3篇农杆菌介导
  • 3篇基因
  • 3篇根癌农杆菌介...
  • 2篇生理生化
  • 2篇生理生化特性
  • 2篇转基因
  • 2篇离体
  • 2篇离体培养
  • 1篇淀粉
  • 1篇遗传转化体系
  • 1篇乙酰丁香酮
  • 1篇渝苏303
  • 1篇愈伤
  • 1篇愈伤组织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机构

  • 9篇西南师范大学
  • 5篇宁波大学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涪陵师范学院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作者

  • 11篇高峰
  • 9篇龚一富
  • 5篇陈永文
  • 2篇方平
  • 1篇霍静
  • 1篇杨秀荣
  • 1篇林忠平
  • 1篇凌键
  • 1篇李坤培
  • 1篇王小佳
  • 1篇王晓佳
  • 1篇杨贤松

传媒

  • 5篇西南师范大学...
  • 2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3篇2001
  • 2篇199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薯离体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被引量:10
2004年
对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离体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茎段外植体在浓度为OD600=0 4的菌液中浸染4min、预培养3d、共培养3d并在共培养基中加入6mg·L-1硝酸银,或25mg·L-1乙酰丁香酮,并将培养基pH值从5 8下调至pH5 0等措施均能显著提高其遗传转化频率,而菌液中加入乙酰丁香酮、在预培养基中加入硝酸银等措施均不利于甘薯遗传转化.
凌键陈永文龚一富方平高峰
关键词:甘薯根癌农杆菌
马铃薯和甘薯营养改良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1年
概述基因工程在马铃薯和甘薯的淀粉、氨基酸、蛋白质及风味等营养品质的遗传改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
方平龚一富陈永文高峰
关键词:基因工程马铃薯甘薯淀粉氨基酸风味
甘薯优良品种试管苗培养系的建立被引量:8
1999年
从田间选取甘薯优良品种12份,采用MS基本培养基进行无菌试管苗培养.结果表明,餐具洗涤剂浸泡15min,75%乙醇浸泡30s,再用含吐温20的01%氯化汞溶液浸泡10min的杀菌效果最好.采用快速转移接种除菌法可使外植体污染率大大降低,平均为5%以下.无菌试管苗离体生长特性研究表明,强光有利于试管苗的生长,不同甘薯基因型在相同培养基和相同培养条件下其生长状况存在较大差异.
高峰龚一富张平波付玉凡张启堂李坤培
关键词:甘薯试管苗
“渝苏303”甘薯离体形态发生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被引量:4
2005年
甘薯茎段、叶片和叶柄在附加有1.0mgLNAA的MS培养基中培养5d可产生大量的不定根,培养20d茎段和叶片分化出不定芽。本文以甘薯品种“渝苏303”为材料,研究了甘薯外植体在不定根和不定芽分化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酶(SOD)活性的变化,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和SOD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甘薯叶片外植体不定根分化过程中,POD活性呈上升趋势,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活性呈下降趋势。在不定芽形成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POD和SOD活性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和同工酶酶谱分析表明,在甘薯茎段离体形态发生过程中出现了3条新的可溶性蛋白质谱带,且谱带颜色逐渐变深。在不定根形成前,POD同工酶酶带为8条,而在不定根开始形成时及形成以后,出现了3条新的POD同工酶酶带,其Rf值分别为0.50、0.67和0.68。
龚一富高峰杨贤松
关键词:甘薯生理生化特性
甘薯离体器官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被引量:5
2008年
研究了甘薯外植体在不定根和不定芽分化过程中内源ABA、GA3和iPAs含量变化的规律.甘薯外植体中内源激素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不定根和不定芽分化的难易.内源ABA和GA3含量高的茎段外植体易于产生不定芽的分化,内源iPAs含量高的茎段和叶柄外植体易于诱导不定根的分化.在甘薯外植体离体培养过程中,当不定根或不定芽形成时,内源ABA、GA3和iPAs含量最高,而当不定根或不定芽形成之后,内源ABA、GA3和iPAs含量下降,说明内源激素在甘薯外植体不定根和不定芽的启动中起重要作用.
龚一富高峰
关键词:离体培养内源激素甘薯
AgNO_3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2
2002年
以甘薯优良栽培品种“南薯 88”为试材 ,研究了AgNO3 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预培养的培养基附加AgNO3 不利于进行转化 ,而在共培养培养基中附加AgNO3 则对转化有促进作用 .当培养基中AgNO3 的浓度为 6mg/L时 ,卡那霉素抗性芽的获得率达最大值 ,为 2 7 5 % .文中还对AgNO3 在甘薯遗传转化中的作用方式及在建立较简便。
陈永文李坤培高峰方平
关键词:AGNO3根癌农杆菌甘薯
萘乙酸和6-苄基腺嘌呤对甘薯离体器官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1
2001年
以重庆市主栽和自育的甘薯优良品种为试材 ,比较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萘乙酸 (NAA)和 6苄基腺嘌呤 (BA)对甘薯离体器官发生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1)NAA能明显地促进不定根和不定芽的分化 .当培养基中添加1 0mg/LNAA时效果最好 ,3种外植体不定根、不定芽的分化频率以及根的分化量都达最大值 ,其中茎段分别为96 2 % ,6 5 4% ,4 1.(2 )BA对甘薯外植体的离体器官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高浓度的BA明显抑制外植体不定根和不定芽的分化 .(3)茎段为诱导不定根和不定芽的最适外植体 .
龚一富霍静陈永文高峰
关键词:离体器官发生甘薯6-苄基腺嘌呤离体培养
乙酰丁香酮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的影响被引量:40
2002年
研究了乙酰丁香酮 (AS)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离体遗传转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①菌液中加入AS不利于遗传转化 ;②AS的作用效果与培养基的 pH值有关 .培养基的 pH值为 5 8时 ,加入AS不能提高转化频率 ;而pH值为 5 2时 ,加入AS则能显著提高转化频率 ,特别是AS浓度为 2 5mg·L-1时 ,Kanr 芽获得率提高到 35 7%;③茎段外植体切口两端各滴加 2 μL 2 0 0 μmolL-1的AS ,可使Kanr 芽获得率达 13 3%.
杨秀荣陈永文方平高峰
关键词:甘薯乙酰丁香酮根癌农杆菌转基因作物愈伤组织
甘薯组织培养中不定根的高频诱导和优化被引量:7
1999年
在甘薯组织培养中获得了不定根的高频诱导,诱导率达95.2%。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不定根分化的各种因子进行了研究和优化。结果表明,甘薯不定根诱导和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mg/lNAA;不定根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MS+0.1mg/lNAA;茎段是甘薯不定根诱导及生长的最适外植体;外植体类型对不定根分化的影响最大,其次是NAA,而BA影响最弱。
高峰龚一富王晓佳
关键词:甘薯不定根诱导正交试验培养基
根癌农杆菌感染对甘薯外植体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菌株N9-1侵染甘薯外植体后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规律。【方法】用根癌农杆菌菌株N9-1侵染甘薯品种"新大紫"的茎段、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分别在共培养0、1、3、5d后取样,测定根癌农杆菌感染甘薯外植体后的生理生化特性变化。【结果】根癌农杆菌感染甘薯茎段、叶片和叶柄外植体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共培养天数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在感染初期,由于逆境的出现,消耗了外植体内大量的POD和SOD,从而使其POD活性和SOD活性下降。感染后期由于植物抗病机制的作用使POD和SOD活性升高。感染后的甘薯外植体中的内源ABA和GA3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但内源iPAs的含量变化趋势却正相反。在甘薯茎段处于最佳感受态区段时(3d左右),POD活性增高减缓,SOD活性、内源GA3和iPAs含量处于相对低值阶段,内源ABA含量处于高值区。【结论】与其它逆境条件下表现出的变化趋势一致,根癌农杆菌感染甘薯外植体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POD和SOD酶活性升高,内源GA3含量增加,这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甘薯外植体对根癌农杆菌侵染的感受状况。
龚一富高峰
关键词:甘薯根癌农杆菌生理生化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