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474)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张玥刘政侯玉芬张玉冬王雁南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栓
  • 5篇血栓形成
  • 5篇深静脉
  • 5篇深静脉血栓
  • 5篇深静脉血栓形...
  • 5篇静脉
  • 5篇静脉血
  • 5篇静脉血栓
  • 5篇静脉血栓形成
  • 2篇抵当
  • 2篇抵当汤
  • 2篇细胞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选择素
  • 1篇证候
  • 1篇证型
  • 1篇中医
  • 1篇中医辨证
  • 1篇中医辨证分型

机构

  • 6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张玥
  • 3篇张玉冬
  • 3篇侯玉芬
  • 3篇刘政
  • 2篇王雁南
  • 2篇程志新
  • 1篇王彬
  • 1篇郝清智

传媒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Th1/Th2细胞因子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变化规律
2014年
目的:研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DVT患者66例,按病程分为1~3 d组、4~7 d组、8~15 d组和16~30 d组,观察Th1/Th2相关因子TNF-α、IFN-γ、IL-4、IL-10水平。结果:DVT患者TNF-α、IFN-γ、IL-4、IL-10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3 d组、4~7 d组的IFN-γ/IL-4比值较对照组升高,8~15 d组和16~30 d组IFN-γ/IL-4比值较对照组降低。结论:DVT中存在Th1/Th2的分化失衡,Th1/Th2细胞因子可以作为临床病情评估和疗效评价的指标。
程志新张玉冬张玥王彬侯玉芬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细胞因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证候研究概况被引量:1
2009年
王雁南张玥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证候
抵当汤临床应用现状评述被引量:1
2010年
抵当汤是《伤寒论》中治疗蓄血证经典方,主要功用活血通络,逐瘀攻下,对脑血管病变、高脂血症、前列腺增生疾病、妇科疾病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本文对十年来抵当汤的临床应用进行概括总结。参考文献20篇。
张玉冬张玥程志新
关键词:抵当汤
抵当汤调控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鼠NF-κB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表达及抵当汤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下腔静脉结扎法制备DVT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对照组、血栓模型对照组、穿王消炎片治疗组、复方丹参片治疗组和抵当汤治疗组。免疫组化法观察NF-κBP65、NF-κBP50蛋白在不同病程及各治疗组DVT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结果:NF-κBP65、NF-κBP50表达在血栓形成的同一时相,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各治疗组较模型组表达明显减弱;NF-κBP65、NF-κBP50表达在血栓形成后呈现先升高而后下降的趋势;术后第1天组间比较,抵当汤组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组(P<0.01);术后第3天和第7天,抵当汤组明显优于其他治疗组(P<0.01)。结论:NF-κB在DVT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抵当汤能有效抑制DVT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NF-κB的表达。
郝清智张玥刘政侯玉芬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抵当汤核转录因子-ΚB
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证型与黏附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不同中医证型与黏附因子的关系。方法:将70例DVT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湿热下注组(A组)、血瘀湿重组(B组),并设正常对照组(C组)30例,检测各组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P-选择素和E-选择素的水平。结果:ICAM-1在湿热下注组、血瘀湿重组及正常对照组水平分别是(194.746±18.237)ng/m L、(206.742±23.361)ng/m L、(160.435±23.410)ng/m L,DVT各组ICAM-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瘀湿重组ICAM-1水平高于湿热下注组(P<0.01);P-选择素在3组水平是(54.093±6.606)ng/m L、(49.889±7.363)ng/m L、(31.166±6.945)ng/m L,依次降低(P<0.05,P<0.01);E-选择素在3组的表达水平分别为(64.125±8.482)ng/m L、(30.975±8.723)ng/m L、(27.465±4.934)ng/m L,湿热下注组高于血瘀湿重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P<0.05),但血瘀湿重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黏附因子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而ICAM-1、P-选择素和E-选择素的水平高低可协助中医辨证。
张玥于婷婷刘政王雁南张玉冬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因子-1P-选择素E-选择素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辨证分型
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0年
综述近年来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原理、特点及用途,旨在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适用的方法学依据。
刘政张玥侯玉芬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