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230)

作品数:11 被引量:119H指数:5
相关作者:袁庆华高建明张君艳王瑜苏德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天津农学院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苜蓿
  • 5篇盘菌
  • 5篇苜蓿假盘菌
  • 5篇褐斑
  • 5篇褐斑病
  • 5篇斑病
  • 3篇苜蓿褐斑病
  • 3篇基因
  • 3篇ISSR
  • 3篇ISSR标记
  • 2篇紫花
  • 2篇紫花苜蓿
  • 2篇抗褐斑病
  • 2篇寄主
  • 1篇豆科
  • 1篇豆科牧草
  • 1篇性基因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机构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天津农学院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甘肃林业职业...

作者

  • 10篇袁庆华
  • 3篇张君艳
  • 3篇高建明
  • 2篇马鸿文
  • 2篇徐秉良
  • 2篇孟芳
  • 2篇苏德荣
  • 2篇王瑜
  • 1篇陈本建
  • 1篇宋卫玲

传媒

  • 4篇植物保护
  • 4篇草地学报
  • 2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草原与草坪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苜蓿褐斑病接种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以苜蓿假盘菌为接种菌源,对3个不同抗性的苜蓿品种(即伊鲁瑰斯、沙湾和泾阳)采用3种活体整株接种方法,即接种盘倒扣接种法、活体病株覆盖接种法和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进行比较,以筛选出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发病速度较快的接种方法。结果表明,病株覆盖接种和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为较理想的接种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快速的鉴定出品种及单株的抗病性,其中孢子悬浮液最佳缓冲液组成为:0.5%吐温-20+4.5%葡萄糖+9mg/L萘乙酸+1g/L菌落。
宋卫玲袁庆华
关键词:苜蓿褐斑病接种方法
苜蓿褐斑病抗性基因ISSR标记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对5个苜蓿品种进行褐斑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在65个ISSR引物中,40个引物能够产生清晰稳定的扩增条带,其中11个引物在5个品种所组成的混合抗、感病DNA池间产生特异性条带。在5个品种的抗、感病DNA池间对11个ISSR标记进行验证,发现能够同时在3个以上苜蓿品种抗、感病DNA池间稳定存在的标记为4个。
王瑜袁庆华高建明
关键词:苜蓿褐斑病ISSR标记
苜蓿假盘菌对一些豆科牧草寄主侵染能力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对豆科牧草的5个属14个种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苜蓿假盘菌接种,并观察苜蓿假盘菌的寄主范围,试验结果表明:苜蓿假盘菌可以危害苜蓿属的紫花苜蓿、杂花苜蓿、镰荚苜蓿,草木樨属的白花草木樨、黄花草木樨,三叶草属的库拉三叶草。说明苜蓿假盘菌具有寄主专化性。经室内鉴定,苜蓿假盘菌可以在苜蓿属和黄花草木樨上产生成熟的子实体及子囊孢子,而在白花草木樨和库拉三叶草上不能形成子实体。
马鸿文袁庆华徐秉良
关键词:苜蓿假盘菌侵染能力专化性
苜蓿抗褐斑病基因ISSR标记的筛选及验证被引量:7
2008年
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和BSA法,对四倍体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F1代进行抗褐斑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结果表明,在93个随机引物中,有32个引物能够产生清晰稳定的扩增条带,其中6个引物在中抗杂交F1代、高抗、高感各12单株所组成的抗、感DNA池间出现差异性条带。随后,对此6个标记进行单株检验,结合均值差检验法,结果显示20-R750与苜蓿褐斑病的抗病基因紧密连锁,11-S750与苜蓿褐斑病感病的基因紧密连锁,研究结果为紫花苜蓿抗褐斑病的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抗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孟芳袁庆华苏德荣高建明
关键词:苜蓿褐斑病ISSR标记
苜蓿假盘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被引量:3
2006年
以保定苜蓿上分离的苜蓿假盘菌为试验材料,采用SDS、SDS-CTAB及氯化苄3种方法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提取到DNA,其中氯化苄法效果最佳,获得的DNA纯度高,此法操作简单、经济;其次是SDS-CTAB法,但DNA有所降解;而SDS法效果最差。此外还较详细地研究了采用氯化苄法提取缓冲液pH值、液氮和蛋白酶K对DNA提取效果的影响。
张君艳袁庆华
关键词:苜蓿假盘菌基因组DNA氯化苄
苜蓿假盘菌致病力分化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从我国苜蓿(Medicago satiua)品种资源中首次成功筛选出9个具有栽培代表性的品种,即宝鸡苜蓿、泾阳苜蓿、沙湾苜蓿、沙河苜蓿、晋南苜蓿、天水苜蓿、龙牧一号、保定苜蓿和伊鲁瑰斯,作为苜蓿假盘菌(Pseudopeziza medicaginis)的生理分化鉴别寄主。采用室内接种盘倒扣接菌法,根据在鉴别寄主上的发病等级,将采自我国苜蓿主产区的7个苜蓿褐斑病菌菌株划分成5个致病类型,其中致病类型A为强致病类型,致病类型E为弱致病类型,C、D和G组致病类型介于两者之间。研究结果为我国苜蓿品种抗性鉴定、苜蓿褐斑病流行监测和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袁庆华马鸿文徐秉良
关键词:苜蓿褐斑病苜蓿假盘菌生理分化鉴别寄主
紫花苜蓿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被引量:34
2007年
通过优化影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ISSR—PCR的主要参数,建立适于紫花苜蓿的ISS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在20μL体系中各反应物的最适含量为:15ng模板DNA,0.2mmol/LdNTP,0.4μmol/LISSR引物,0.8U Taq DNA聚合酶,2μL 10×PCR Buffer,1.5mmol/L MgCl2,2.5%去离子甲酰胺。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min,94℃变性30s,62℃(62℃~58℃)退火45s,72℃延伸1min45s,共11个循环,每个循环退火温度降1℃;94℃变性30s,52℃(52℃~48℃)退火45s,72℃延伸1min45s,共24个循环;72℃延伸5min,25℃保温。
王瑜袁庆华
关键词:紫花苜蓿ISSRPCR反应体系
苜蓿假盘菌分离方法及培养性状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离心稀释法和叶面弹射法分离苜蓿假盘菌,结果表明离心稀释法能够得到纯化的菌落,而叶面弹射法能弹射出单个或成对的孢子,但无法获得菌落。南疆菌株在4种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与北疆菌株存在显著差异,尤其体现在子囊盘大小指标上,南疆菌株为147.22~199.34μm,而北疆菌株为96.29~14.74μm,在形成菌落所需的时间、菌落颜色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研究表明V-8苜蓿汁培养基最有利于菌落生长和孢子成熟。
张君艳陈本建
关键词:苜蓿假盘菌培养性状
紫花苜蓿抗褐斑病ISSR分子标记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采用集群分离分析法,对四倍体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F1代进行抗褐斑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进而建立苜蓿褐斑病抗性遗传资源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育种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在93个随机引物中,有32个能够产生清晰稳定的扩增条带,其中6个在中抗杂交F1代高抗、高感各12个单株所组成的抗、感DNA池间产生差异性条带;在抗、感DNA池的各12个单株中,挑选出高抗×高抗杂交F1代3个组合中各25个单株,高感×高感杂交F1代2个组合各25个单株进行验证,结果9-R920、20-R750、21-R430、818-R680均与F1代苜蓿褐斑病抗病基因紧密连锁,866-S800与F1代苜蓿褐斑病感病基因紧密连锁。
孟芳袁庆华苏德荣高建明
关键词:苜蓿褐斑病ISSR标记
苜蓿假盘菌ISSR反应体系优化及指纹图谱构建被引量:12
2008年
以北京苜蓿假盘菌(Pseudopeziza medicaginis (Lib.) Sacc.)菌株为试材,用ISSR-23引物[序列为(AC)8T]研究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退火温度对假盘菌ISSR扩增的影响,以期为苜蓿假盘菌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Primer、Mg2+、Taq酶和dNTP浓度对扩增均有影响,以Primer影响最为明显;优化的反应体系为:20μL反应体系中含0.1 ng模板DNA,2.0 mmol/L MgCl2、0.5μmol/L Primer、1U Taq DNA聚合酶、0.2 mmol/LdNTP,2μL 10×PCR Buffer和2.5%去离子甲酰胺;在此基础上,建立6个不同地理来源苜蓿假盘菌菌株的指纹图谱并分析其亲缘关系;对44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22条可产生清晰稳定的多态性条带,其中16条可将6个供试菌株完全分开,建立了苜蓿假盘菌指纹图谱;经聚类分析,在0.55遗传相似水平下,6个供试菌株分为两个遗传谱系,菌株的遗传谱系与其地理来源之间不表现相关性。
袁庆华张君艳
关键词:苜蓿假盘菌ISSR指纹图谱亲缘关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