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JL097)
- 作品数:11 被引量:48H指数:5
- 相关作者:汪海张震沈宏婷陆玉麒汪海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沿海创新增长极引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被引量:7
- 2015年
- 当代世界的创新增长极,是以硅谷为代表的产学研紧密融合、协同创新的科学园区。新加坡等东亚新兴经济体的经验表明,创建科学园区,打造创新增长极,能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在打造升级版的创新增长极。我国现有经济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和高新区虽已是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但分属商务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分管产、学、研的不同部门,条块分割严重阻碍产学研协同创新。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带,可选取若干科技中心城市为试点,把产学研各自为政的各类开发区整合成一体化的国际科学园区,打造升级版的创新增长极,能有力引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
- 汪海
- 关键词:科学园区
- 深圳前海向自贸区转型的政策建议被引量:4
- 2013年
- 深圳前海是内地和香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的重点区域,但现有前海服务业合作区空间狭小,不与香港接壤,难以实施特殊开放政策而受到极大局限。构建包括南山半岛在内的前海自由贸易区,深圳可以面向香港实施高度开放的特殊政策,打造强力吸引香港服务业北上的"第二中环",与香港共建深港国际大都会和环珠江口世界级大都会圈,成为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和珠三角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
- 汪海
-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
- 产业创新速度与创新效益的耦合互动:作用机理与实证检验被引量:2
- 2018年
-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本身也存在效益和速度的辩证统一问题,但现有研究主要将创新视为一个整体变量,较少关注创新速度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基于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创新速度与创新效益之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创新速度对产业创新效益贡献最大,过高和过低的产业创新速度都会对产业创新效益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应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致力于实现创新速度与创新效益的良性互动。
- 张震
- 关键词:耦合互动
- 大都市带理论梳理、概念评析与研究展望被引量:1
- 2014年
- 自国外大都市带理论引入中国以来,出现了众多关于城市群体的名称,概念的不统一导致理论研究上的混淆。该文在回顾大都市带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对与大都市带相关的概念加以辨析,提出统一相关概念的个人观点。同时,对大都市带研究的新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在总结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 张震
- 关键词:大都市带
- 深圳前海:由自贸区向自贸港转型构想被引量:5
- 2018年
- 在我国探索建设自贸港的新一轮扩大开放之际,深圳可以借鉴香港自由港经验,推动前海蛇口自贸区向自贸港转型,建设蛇口商品自由贸易港和前海服务自由贸易港,促进内地与香港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形成深港组合自由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以及粤港澳沿海大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
- 汪海
- 以国际大都市为鉴构建基于轨道交通体系的上海大都市圈被引量:2
- 2016年
- 大都市圈是城市化向高级阶段发展后出现的城市空间形态,发达国家大部分城市人口已集聚在大都市圈。中国正在展开世界上规模空前的城市化进程,已出现人口向大都市圈集聚趋势。上海是中国首位大都市,未来有可能面临人口持续增长压力。东京等国际大都市能容纳数千万人并保持城市高效营运,关键在构建以现代化轨道交通走廊辐射周边城市的多中心大都市圈。上海需借鉴国际大都市经验,尽早跨出过度拥挤的中心城,建设辐射郊区新城及苏州、嘉兴等邻近城市的发达通勤铁路网,构建基于现代化轨道交通体系的多中心、同城化大都市圈。
- 汪海
- 关键词:国际大都市
- 都市圈通勤铁路建设:中国经济稳增长、扩内需的强大引擎被引量:5
- 2015年
- 世界城市化经验表明,一国城市化进程是人口空间集聚度持续提高的过程。以单体大城市为核心、以发达交通网为基础、与周边中小城市实现同城化发展的大都市圈,是城市化向高级阶段发展后出现的人口空间集聚形态,目前发达国家大部分城市人口都已聚集在大都市圈。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进入"大都市圈化"发展阶段。大都市圈建设的关键性基础设施,是核心大城市紧密联系周边中小城市的通勤铁路网。我国到2030年需建3万公里通勤铁路,相当于全国现有铁路长度1/3。以低成本通勤铁路替代过度扩张的城市地铁,可节省上万亿元投资。城市化是我国最大内需所在,但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的真实城市化进程滞缓,是造成内需不足、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通勤铁路引领的同城化大都市圈建设,能化解城市新移民"大城市进不去、小城市不愿去"两难困境,有效推进真实城市化进程,有力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极大提升我国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是经济稳增长、扩内需的强大引擎,是塑造国家竞争优势的利器和重器。当前需及早制定主要都市圈通勤铁路规划,尽快列为我国"十三五"时期建设重点。
- 汪海
- 关键词:都市圈城市化
- 打造港深莞惠世界级都市圈的新引擎——论设立深莞惠国家级新区的必要性被引量:5
- 2017年
- 为克服深圳空间狭小困境,可在深圳北部、东莞南部和惠州西部设立深莞惠国家级新区,建设深莞惠都市圈。深圳是世界级高科技制造业中心,依托深莞惠都市圈加强粤港澳合作,能建设像旧金山大湾区那样的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以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为平台推动深港合作发展,可打造像纽约大湾区那样的世界级现代服务业中心。深莞惠都市圈与香港深化合作,可共建像东京大湾区那样的港深莞惠世界级大都市圈,有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 汪海
- 中国省域R&D投入的区域差异及时空格局演变被引量:17
- 2015年
- 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以R&D强度为测度指标,采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结合马尔可夫链和ESDA,分析了2001~2011年中国R&D投入的区域差异及时空格局演变。结果表明:中国省域R&D投入的绝对差距在扩大而相对差距在缩小,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东西部之间R&D投入的空间差异有所扩大并呈两极分化的态势,投入重心正在向东南部偏移。R&D投入增长也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并形成了以长三角和鲁皖赣为核心向中西部地区梯度推进的圈层结构。增长热点区由分散格局转为集中连片格局,增长冷点区在大幅减少,全部集中在西部地区。R&D投入时空差异的形成受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科技投入力度、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人力资本积累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 沈宏婷陆玉麒
- 关键词:R&D投入
- 以京沪港渝汉为核心构建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被引量:1
- 2016年
- 建设大都市带是中国向内需主导发展模式转变,发挥大国优势实现大国崛起的战略聚焦点。以我国北东南西中最大都市京沪港渝汉为核心,构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四川盆地、长江中游五大都市带,推动沿海大都市带产业转型升级,把劳动密集产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向更接近国内人口和经济重心的内地大都市带转移,以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大规模生产和大众化消费互为因果的循环累积机制扩张国内大市场,能形成沿海与内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新格局,走出由内需主导和创新驱动的大国自主发展道路。
- 汪海
- 关键词:大都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