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122001)

作品数:14 被引量:269H指数:9
相关作者:刘艳芳陈晋曹鑫陈利军廖安平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4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篇遥感
  • 3篇制图
  • 3篇分辨率
  • 2篇地表覆盖
  • 2篇遥感制图
  • 2篇制图研究
  • 2篇水体
  • 1篇典范对应分析
  • 1篇亚热带
  • 1篇遥感与GIS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指数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效应
  • 1篇树种
  • 1篇水域
  • 1篇水域面积

机构

  • 7篇武汉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国家基础地理...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滁州学院
  • 1篇东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国家测绘地理...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4篇廖安平
  • 4篇陈利军
  • 4篇刘艳芳
  • 4篇曹鑫
  • 4篇陈晋
  • 3篇彭舒
  • 3篇江洪
  • 2篇孙芳蒂
  • 2篇何超英
  • 2篇张杨
  • 2篇姜庆虎
  • 2篇张秀英
  • 2篇陈学泓
  • 2篇丁庆
  • 2篇金佳鑫
  • 2篇卢学鹤
  • 2篇张委伟
  • 2篇王颖
  • 2篇黄浦江
  • 2篇陈军

传媒

  • 5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国土资源科技...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测绘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区域气溶胶光学厚度空间格局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为深入了解区域气溶胶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地统计学中的Moran’s I系数、Moran散点图、LISA聚集图、双变量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湖北省2003~2008年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自相关尺度、局部聚集特征以及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其部分影响因子的空间耦合规律。结果发现,湖北省气溶胶光学厚度具有很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其自相关性尺度约为400km;全省具有高-高、低-低两类及多个聚集区,其中高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武汉城市圈和江汉平原地区,低值聚集区主要位于鄂西山区,并且空间自相关程度与格局在时序上表现较为稳定,未发现巨大差异;高程和森林覆盖率与气溶胶光学厚度具有负空间自相关性,并且其空间格局耦合度要明显好于具有正自相关性的人口密度和工业总产值。
王华郭阳洁洪松牛蓓蓓
关键词:气溶胶光学厚度空间自相关
基于物种分布模型评价土壤因子对我国毛竹潜在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基于单类别支持向量机方法的物种分布模型,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气候情景模式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的全球土壤数据,模拟1981-2099年我国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的潜在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比较考虑土壤因子前后模拟结果的差异,旨在探究土壤因子对毛竹潜在空间分布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仅以气候因子为模拟变量和同时考虑气候与土壤因子为模拟变量的毛竹潜在空间分布模拟均具有较高精度,毛竹潜在分布区表现为面积增加并向北扩张。模拟因子重要性分析表明表征温暖程度的气候因子在毛竹潜在分布模拟中起主导作用,而表征土壤质地和酸碱性的土壤因子以限制性作用为主。同时考虑气候与土壤因子的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模拟效率,且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模式下毛竹潜在分布区面积增幅与向北迁移幅度均小于仅使用气候因子的模拟,表明土壤要素对毛竹潜在分布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该结果对现在的毛竹潜在分布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金佳鑫江洪彭威张林静卢学鹤徐建辉张秀英王颖
关键词:气候变化毛竹土壤
基于遥感与GIS的青海省刚察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更好地完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提取了1995年和2006年青海省刚察县土地覆被变化情况。通过引入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转移矩阵模型及转化倾向性模型,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1年间刚察县土地利用处于稳定发展时期,受政策、经济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并考虑了自然因素的限制,其利用方式逐渐走向生态、集约;通过挖掘土地类型间的转化倾向,寻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更好地阐明了土地景观空间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效的决策支持。
姜庆虎刘艳芳刘茜黄浦江
关键词:遥感模型分析
TM/ETM+影像大气校正产品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对TM/ETM+的大气校正产品质量进行评价是改进影像质量的必要手段。提出采用已有高质量TM/ETM+表面反射率产品作为参考影像评价TM/ETM+的大气校正产品质量的方法。该方法设计了面向产品质量评价的影像光谱采样方案和多时相遥感影像PIFs(pseudo invariant features,PIFs)样本自动识别方法,能对多时相/季相TM/ETM+大气校正产品质量进行评价。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准确识别PIFs地物,评价结果真实反映了遥感影像大气校正结果准确度。方法具有快速和低成本等特点,能开展规模化应用。
刘耀林赵翔马潇雅刘殿锋
关键词:大气校正LANDSAT
全球陆表水体高分辨率遥感制图被引量:36
2014年
陆表水体是地表覆盖的重要组成之一,是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环境评估和宏观调控分析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信息.本文介绍了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项目中陆表水体总体研制情况.项目通过收集、处理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TM/ETM+、国产环境减灾星(HJ-1)等影像,实现了2000年、2010年两个基准年度的全球30 m分辨率多光谱影像的有效覆盖,影像纠正精度满足1:20万制图要求,两期影像配准中误差控制在1个像元以内.根据30 m分辨率尺度的水体光谱特征与几何形态,合理地设计提取指标,结合基于像元分类法简单易操作、面向对象分类法可综合利用各种规则知识的优势,开展水体信息的精细化提取,最后利用人机交互来进一步优化完善分类结果,实现全球水体的高精度遥感制图.完成的全球陆表水体数据成果GlobalLand30-water 2000和GlobalLand30-water 2010,属目前全球尺度下最高分辨率的分类成果,自评估总体精度为96%.该数据是开展全球陆表水体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揭示地域差异、研究时空波动规律以及进行生态环境健康诊断等相关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数据.
廖安平陈利军陈军何超英曹鑫陈晋彭舒孙芳蒂宫鹏
关键词:遥感制图
全球陆表水体空间格局与波动初步分析被引量:17
2014年
陆表水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之一,也是全球水循环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全面地掌握陆表水体的空间分布、持续地测定其动态变化,是全球生态环境健康诊断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30 m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产品(Global Land 30)中的两期陆表水体数据产品(Global Land 30-water 2000和Global Land 30-water 2010),利用MODIS时间序列数据对其进行时相订正,通过水域面积、水域率及其空间变异系数的指标,按全球、经纬度、大洲及气候区等不同层次分析了陆表水体及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波动.遥感监测结果显示,全球陆表水体总面积达367.67×104 km2,占全球陆表面积的2.73%.陆表水体空间分布极为不均,主要集中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和热带地区.对比2000与2010年两期的水域面积差异,总体波动不大,但是区域差异较明显.Global Land 30-water产品及统计数据为分析全球陆表水体空间分布格局、揭示其地域差异、研究时空波动规律以及诊断生态环境健康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
曹鑫陈军陈利军廖安平孙芳蒂李阳李磊林忠辉庞治国陈晋何超英彭舒
关键词:水域面积
基于RS与GIS的武汉城市湖泊演化研究被引量:26
2012年
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利用1995和2005年Landsat 5两期TM影像与2000和2010年Landset 7两期ETM+影像的解译结果,基于景观分形理论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构建湖泊变化强度指数和湖泊分形维数变化指数。从湖泊面积变化和湖泊形态变化,以及湖泊水域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变化特点与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来丰富湖泊演化的分析方法,并总结高速城市化背景下湖泊的变化规律,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人类活动因素与湖泊水域动态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同时提出若干城市湖泊治理与管理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1)15年间的湖泊水域面积总量的变化呈现萎缩的趋势,年变化量在逐渐减小,湖泊萎缩的速度得到了一定的控制。(2)1995—2010年湖泊分形维数也呈逐期较小趋势,说明湖泊几何形状趋于简单化,人为活动对湖泊的影响加大。(3)15年来主城区28个主要湖泊的变化强度指数均为负值,呈萎缩趋势。但从2000年开始,少数湖泊变化强度指数为正值,萎缩趋势得到初步的控制。(4)1995—2010年间湖泊的水域面积主要转移成为建设用地和耕地。其转移面积占转移总面积的87.02%。围湖造田和城市化率的迅速提高对城市湖泊的演化影响深刻。(5)城市化背景下湖泊面积与形态变化的规律并非完全与城市化发展速率呈正比的关系,当城市化率上升到一定的阶段后,城市内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内部的生态用地,湖泊应得到立法等强制性保护。
黄浦江刘艳芳刘畅姜庆虎
关键词:湖泊演化
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被引量:111
2011年
利用1996年和2006年两期TM遥感影像解译图获取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对1996~2006年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运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对研究时段内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及导致武汉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1996~2006年期间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减少,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的态势。②1996年~2006年武汉市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451上升至0.468。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相对平衡,并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但生态环境改善和恶化的两种趋势并存。③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呈负向发展,其中城市化引起的空间扩张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影响最为深刻。
张杨刘艳芳顾渐萍丁庆
关键词:生态环境效应
基于Landsat TM影像的武汉市热岛效应研究被引量:21
2012年
采用定量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武汉市2006年TM遥感影像,定量分析武汉市植被指数和热岛效应的关系和空间分布。在空间剖面上,研究了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辐射温度的关系并对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辐射温度进行了回归拟合。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武汉市热岛空间分布,解释了武汉市热岛等级空间分布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辐射温度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性;随着植被覆盖的变化,城市建设用地的地表辐射温度明显比其他土地类型敏感;城市中工业区和人口活动密集的商业区热岛强度高;水体和绿地对于分割城市热岛和缓解热岛效应有显著作用。该研究可为城市生态规划、用地合理布局等提供参考。
张杨江平陈奕云熊浩宇张照男
关键词:植被指数
利用高光谱遥感监测紫外辐射对亚热带树木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研究了中国亚热带地区常见的三种常绿阔叶树种在不同强度的UVB(L-UVB,CK和UVB)作用下,其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可见光部分的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特征。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受试树种对UVB敏感不同,叶绿素含量因树种不同变化很大,同一树种在叶绿素含量上过滤UVB处理显著高于加强UVB处理;在可见光部分的光谱反射率,加强UVB的处理则普遍高于L-UVB的处理;树种间对不同胁迫程度的适应存在差异。在不同强度UVB作用后,各树种叶片在可见光部分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主要集中在绿光及红光。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对UVB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不同树种对UVB处理的反应不同。
蒋鹤鸣江洪周国模洪霞谢小赞黄梅玲
关键词:UVB叶绿素光谱反射率常绿阔叶树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