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2013GXS4D108)
- 作品数:19 被引量:627H指数:13
- 相关作者:孙晓华王昀郭旭李明珊刘小玲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开发银行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何种类型的研发投资更有利于提高一国生产率?——来自OECD国家的经验证据被引量:21
- 2014年
- 研发投资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不同类型的研发活动对于一国生产率的改善存在着差异化作用。本文构建了反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与生产率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经合组织(OECD)23个国家1996-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宏观层面检验了不同研发投资对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从作用时期来看,试验发展活动对当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应用和基础研究的功能发挥则存在一定的时滞,且基础研究的滞后期更长;从影响效果来看,基础研究的偏效应大于应用研究,而试验发展的作用显现虽然非常迅速,但其对生产率的带动效果相对较弱。因此,过多地依靠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投资并不是提高一国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应充分重视基础研究的投入和积累,以发挥其在促进生产率中的核心地位和长效作用。
- 孙晓华王昀
-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 “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的政策效果评价——基于差分内差分方法的实证检验被引量:3
- 2015年
- 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是我国政府为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基于差分内差分方法,将装备制造业作为处理组,非装备部门作为控制组,从"量"和"质"两方面评估了振兴规划对于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作用。通过动态面板模型的构建,以1999-2010年行业数据为样本,对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的政策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振兴规划的实施不仅使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提高12.2%,而且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加4.8%。振兴规划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劳动投入和研发投资实现的,资本深化程度和企业规模并没有因为振兴规划而得到明显的改善。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差分内差分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内生性问题,科学地评价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
- 孙晓华郭旭
-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政策效果评价
- 产业集聚的地域模式及形成机制被引量:4
- 2015年
-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们运用熵指标方法测算京津冀、长三角和西兰银三个典型经济区2004—2011年的产业集聚水平,发现不同地域呈现出差异化的产业集聚模式:长三角为高度专业化,京津冀为高度多样化,西兰银则属于中度多样化和中度专业化。进而利用政府主导的他组织机制和市场自发的自组织机制,对不同地域产业集聚模式的形成机制加以解释。最后以典型经济区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就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专业化和相关多样化有利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而无关多样化的经济效应不显著的结论。
- 孙晓华郭旭张荣佳
- 关键词:产业集聚
- 研发投资:企业行为,还是行业特征?被引量:52
- 2014年
- 研发投资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企业研发投资面临着投入强度低和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与现有研究不同,本文通过研发投资的行业特征分析,从企业和行业两个层面构建了企业研发投资的决定模型,以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各因素对企业R&D强度的影响,进而利用夏普里值分解法就企业研发投资差异的来源进行了探讨,得到如下结论:微观层面,生产规模、企业年龄、资产负债率与R&D强度显著负相关,企业性质对研发决策也具有显著影响;行业层面,平均研发强度、市场集中度和外部筹资环境对研发投资存在显著的正效应,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和研发集中度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根据夏普利值的分解结果,行业因素对企业研发投资差异的平均贡献高达86.5%,企业因素的贡献度仅为13.5%,表明企业研发投资的差异主要源于行业特征的不同,而不是企业行为异质性的结果。
- 孙晓华李明珊
- 财政支出竞争与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被引量:7
- 2015年
- 将空间外部效应考虑到财政支出竞争与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中来,基于Wurgler方法测算和比较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资本配置效率,进而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支出竞争对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资本配置效率存在空间负相关性,政府财政支出竞争对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分组估计显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东部省份的财政支出竞争有利于资本配置效率提升,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竞争则扭曲了资本流动方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本配置效率。
- 孙晓华郭旭
- 关键词:财政支出竞争资本配置效率
- 范式转换、异质性与新兴产业演化被引量:18
- 2016年
- 以新能源车为研究对象,从产品性能、销售价格和后续消费支出3个维度衡量新旧技术经济范式的空间和边界,在异质性条件下构建了消费者选择和企业投资决策模型,利用Matlab7.0对汽车产业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并考察了政府消费性补贴和生产性补贴对新兴产业的扶持效应.结果发现:传统能源车凭借产品性能和销售价格的优势占领市场,尽管新能源车使用过程中后续消费支出较低,但无法突破传统能源车企业的主导地位;消费性补贴能够激发新能源车的购买,从需求侧倒逼新能源车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活动改善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新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生产性补贴虽然从供给侧帮助更多的新能源车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却没能改变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低下的困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没有真正起到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效果.
- 孙晓华王昀刘小玲
- 关键词:技术经济范式战略性新兴产业
- 市场化进程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被引量:55
- 2015年
- 构建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的半对数模型,以2001-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夏普利值方法分解市场化对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贡献,进而讨论了市场化改革拉大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机制。结果显示,市场化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平均贡献度为13.18%,表明市场化进程的不同步是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场化改革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能够促进发达地区经济以更快速度发展,而对欠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较弱,这种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是助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内在机制。
- 孙晓华李明珊王昀
- 关键词:市场化经济发展夏普利值门限效应
- 工业集聚效应的来源:劳动还是资本被引量:22
- 2015年
- 在中国工业化深入推进过程中,产业集聚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而集聚效应来源于何种生产要素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从产业集聚的三个本质特征入手,基于地理绝对集中、专业化分工和部门间经济往来,重新构造产业集聚指数,测算了2004—2013年中国制造业的劳动集聚和资本集聚水平,发现劳动集聚程度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资本集聚程度则逐年攀升。进一步地,按照通行的要素密集度标准将制造业分为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三种类型,对要素集聚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资本集聚对三类行业的单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都具有显著的影响;相反,劳动集聚仅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生产率存在一定作用,但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的效应有所减弱,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生产率没有产生推动效果。因此,中国工业的集聚效更多地来源于资本要素,工业集约式发展应该重视和发挥资本集聚的正面功能,同时避免过度集聚造成的拥挤效应。
- 孙晓华郭旭
-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 范式转换、新兴产业演化与市场生态位培育——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被引量:16
- 2014年
-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发展需求为基础,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的引领作用。本文从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视角,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的过程及阶段性特征,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考察了技术和市场生态位在新兴产业发展不同时期的作用,针对市场生态位构建中存在的障碍因素,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探究了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生态位培育的机制设计,包括新技术与市场需求的连接机制、消费者偏好的引导机制、基础设施的供给机制和公共政策的激励机制。
- 孙晓华王林
- 关键词:技术经济范式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生态位
- 新技术、异质性偏好与产业演化被引量:2
- 2014年
- 研究了新技术冲击下的产业演化过程,讨论了消费者异质性偏好对产业演化的影响,并利用系统模拟方法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发现:当传统企业率先进入市场时,能够凭借先发优势保持稳定的利润,新兴企业进入不会影响传统企业的主导地位;消费者对产品性能和价格要求的提高会促进更多新兴企业进入,但新旧产品仍然会共存于市场之中;消费者的异质性偏好为新产品提供了利基市场,随着传统企业的全部退出,新兴企业成为产业主导,新技术实现对旧技术的完全替代.
- 孙晓华郭少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