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6061)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武光海张海生倪建宇姚旭莹于培松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低成熟
  • 2篇有机质
  • 2篇正构烷烃
  • 2篇生物标志
  • 2篇中太平洋
  • 2篇萜类
  • 2篇钴结壳
  • 2篇西太平洋
  • 2篇结壳
  • 2篇可溶有机质
  • 1篇低成熟油
  • 1篇东太平洋
  • 1篇硬壳
  • 1篇有机碳同位素
  • 1篇早期成岩
  • 1篇早期成岩作用
  • 1篇生物标志化合...
  • 1篇生物标志物
  • 1篇烃组成
  • 1篇同位素

机构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3篇倪建宇
  • 3篇张海生
  • 3篇武光海
  • 2篇于培松
  • 2篇扈传昱
  • 2篇姚旭莹
  • 2篇卢冰
  • 2篇张宏
  • 1篇李雪富
  • 1篇殷汝广
  • 1篇张富元
  • 1篇朱克超
  • 1篇章伟艳
  • 1篇刘捷红
  • 1篇胡光道
  • 1篇程永寿
  • 1篇薛斌
  • 1篇杨丹
  • 1篇周怀阳
  • 1篇姚龙奎

传媒

  • 2篇海洋学研究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Acta G...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balt-rich Ferromanganese Crust Resources on Submarine Seamounts in the Western Pacific被引量:6
2008年
在西方的太平洋,基于五个海底的海底山省(链) 的调查数据充满钴的铁锰合金外壳资源的分发特征被使用相对引用数据并且使用热点并且 seafloor 传播的理论在这篇论文研究了。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学习区域的合作富人外壳厚度逐渐地从东方正在增加到西方并且从南方到向北有否定关联(r =? 0.59 ) 与经度和积极关联(r = 0.48 ) 与纬度。沿着经度和纬度变化的外壳厚度被热点并且 seafloor 传播影响。在学习区域的西北部分的海洋的外壳和海底山更旧,并且外壳资源比在东南部分的那些优异。深入地 < 1500 m, 15002000 m,在学习区域的 20002500 m,钴外壳厚度是分别地 5.45 厘米, 4.34 厘米和 3.55 厘米,并且深入地 25003000 m 和 30003500 m 的,它分别地落下到 2.84 厘米和 3.37 厘米。合作富人外壳资源主要深入地在海底山顶点边缘和上面的胁腹被集中 < 2500 m。有强壮的否定关联(r =? 0.67 ) 在钴外壳丰富和在 0 的斜坡的海底山, 75 kg/m2 和 50 kg/m2 的斜坡之间 ? 瑳条 ? 整摮 ? 潴猠慴楢楬敺吗??
ZHANG FuyuanZHANG WeiyanZHU KechaoGAO ShuituZHANG HaishengZHANG XiaoyuZHU Benduo
关键词:西太平洋
太平洋东部ES0103柱状样品中可溶有机质的组成变化及其早期成岩作用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2001年采自太平洋东部ES0103站位的多管沉积物柱状样品,采用GC/MS对沉积物中的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及其族组成(饱和烃、芳烃、非烃和沥青质)、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和萜类化合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氯仿沥青“A”中的非烃较饱和烃和芳烃的含量高,反映出该海区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演化程度较低。(2)正构烷烃的碳分子数范围多为nC14~nC34,CPI值略显奇偶优势,轻重烃比值(nC23^-/nC34^+)较低;类异戊二烯烃的Pr/Ph值较低,显示出该海区沉积物中的烃类是在较强的还原环境下形成的低成熟烃类,其母质来源主要为大型低等水生生物。(3)总有机碳与显晶蜡产率、氯仿沥青“A”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表明有机质相对富集层位所处的沉积环境也有利于高蜡烃的形成,成烃演化与成岩作用阶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萜类化合物的Ts/Tm值在表层和深部差别不大,显示出典型的低成熟烃类的特征。由此可见,ES0103柱状样品所处海区的沉积物为在较强还原环境中形成的,其有机质演化程度较低,为早期成岩作用阶段的产物。
张海生于培松倪建宇武光海姚旭莹
关键词:可溶有机质正构烷烃萜类低成熟油早期成岩作用
中、东太平洋沉积岩样低成熟烃组成与演化及其受控因子对比
2010年
定量分析了赤道中、东太平洋MP2001-01和ES0103沉积岩样中有机碳、可溶有机质(氯仿抽提物)及其族组成(总烃、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生物标志物(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萜类化合物),在对两站区沉积岩样低熟烃的认定基础上,进行物源和源性的地球化学对比,研究它们的共性与差异性。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含量、族组成、演化程度、物质来源、沉积环境以及受控因子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这些差异主要是环境因素造成。两站柱样分别位于太平洋中心开阔深海盆地,它们之间被莱恩火山链隔开,它们的地理位置不同,两站区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氧化或还原)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南极底层流的影响是两站区低成熟烃组成特征、演化程度的主要环境受控因子。
杨丹扈传昱于培松武光海倪建宇张海生姚龙奎卢冰
关键词:正构烷烃萜类化合物赤道太平洋
中太平洋富钴结壳中生物标志物、有机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古海洋环境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2003年大洋DY105-12,14航次在中太平洋海山获取的KXD28富钴结壳样品,采用气相色谱(GC)内标法对该结壳样品的分层样进行了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及其族组成(饱和烃、芳烃、非烃)、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的定量分析,并结合总有机碳(TOC)及有机碳同位素(δ13 C)分析,探讨了结壳样品有机质来源及富钴结壳组成与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富钴结壳中有机质生物母源主要为海洋生物和菌藻类,并混有少量陆源物质;有机碳同位素同样也指示了海洋水生生物碳同位素特征;(2)KXD28结壳从底层到最外层有机碳同位素发生了很大变化,结壳中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变化与结壳生长过程中的海洋环境气候相符合:富钴结壳生长前期δ13C组成由正变负,对应全球气候变冷,南极底层流向太平洋挺进;而富钴结壳生长后期δ13 C逐渐偏正,与全球气候变暖和南极底层流萎缩相关联。
李雪富武光海刘捷红张宏
关键词:富钴结壳生物标志物
太平洋中部低熟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分布及其演化特征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内标法对中太平洋深海MP2001-01短柱地层中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及其转化率、族组成、总烃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饱和烃/芳烃比值低,非烃含量高,类异戊二烯含量高,奇碳数优势弱(CPI为0.983—1.382),显示出具有低成熟度特点;同时发现烃类生物标志物的分子组合指数(轻重烃比值nC2-3/nC2+4)为0.631—0.950,标志本区低成熟烃母质主要来源于混合源。研究还显示,芳烃的甲基化和甲基重排作用受原始可溶有机质丰度、来源和演化程度的控制。
张海生倪建宇扈传昱周怀阳薛斌张宏姚旭莹卢冰
关键词:中太平洋可溶有机质生物标志化合物
钴结壳矿区圈定和资源评价的参数指标被引量:10
2008年
大洋海山钴结壳集海洋资源和环境双重信息,各国对它的调查研究方兴未艾.钴结壳资源勘查的最终目的是圈定钴结壳矿区和开发钴结壳资源.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就钴结壳矿区圈定和资源评价给出具体的参数指标,基于我国近十年对西太平洋26座海山钴结壳资源调查,结合太平洋环境资料,在深入分析钴结壳厚度、丰度、品位、覆盖率、资源量、面积,海山坡度和水深资料的基础上,对13座重点海山进行了钴结壳矿区圈定、资源评价和钴结壳分布规律的系统研究,进而提出圈定钴结壳矿区的八项重要参数指标:钴结壳矿区的结壳厚度为≥3cm或≥4cm,取决于海山具体地理位置;水深为≤2500m或≤3000m;Co含量为≥0.50%或≥0.60%;丰度为≥60kg/m2或≥70kg/m2;坡度为≤15°;结壳覆盖率为≥30%;钴结壳矿区的申请面积为17000~20000km2,矿区最终保留面积为5000~6000km2.钴结壳矿区8项参数指标的提出,将有力地促进大洋钴结壳矿区圈定、资源量计算和资源评价工作,为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海底管理局制定钴结壳资源开发利用规章制度提供量化参考指标.
张富元章伟艳朱克超胡光道殷汝广程永寿
关键词:西太平洋钴结壳资源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