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2963)

作品数:12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程娟吴智君张蔓赵文锦郑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太仓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二甲基甲酰胺
  • 4篇肝脏
  • 3篇肝损伤
  • 3篇CYP2E1
  • 2篇代谢
  • 2篇蛋白
  • 2篇毒性
  • 2篇血红
  • 2篇血红蛋白
  • 2篇亚急性
  • 2篇生物标志
  • 2篇生物标志物
  • 2篇鼠肝
  • 2篇小鼠
  • 2篇抗氧化
  • 2篇急性
  • 2篇红蛋白
  • 2篇标志物
  • 1篇新型生物
  • 1篇雄性

机构

  • 10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太仓市疾病预...
  • 3篇苏州市疾病预...
  • 2篇北京汇智泰康...
  • 1篇长庆石油勘探...

作者

  • 11篇程娟
  • 9篇吴智君
  • 7篇郑敏
  • 7篇赵文锦
  • 7篇张蔓
  • 6篇管明月
  • 6篇王磊
  • 4篇徐波
  • 3篇王春民
  • 3篇米凯
  • 3篇刘强
  • 2篇叶萌
  • 1篇朱钰玲
  • 1篇蒋晓
  • 1篇李建
  • 1篇江海
  • 1篇杜志勇

传媒

  • 4篇毒理学杂志
  • 2篇卫生研究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年份

  • 5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UPLC-MS联用技术测定职业接触二甲基甲酰胺人群血液中N-甲基氨甲酰加合物
2017年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联用技术快速测定二甲基甲酰胺(DMF)职业接触者血红蛋白中N-甲基氨甲酰加合物水平,探讨DMF职业接触水平与血液N-甲基氨甲酰加合物之间的关系。选择某皮革生产企业445人为调查对象。其中以职业接触DMF的339人作为接触组,以不接触DMF及其他有机溶剂的106人作为对照组。应用UPLC-MS联用技术快速测定血液中N-甲基氨甲酰加合物的降解产物3-甲基-异丙基乙内酸脲(MVH)水平。结果显示,MVH浓度在0.01~1.0μmol/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血红蛋白中MVH检出限为10 nmol/g。随着DMF职业接触水平的增加,血液中N-甲基氨甲酰加合物浓度明显升高(P<0.01)。提示,血液中N-甲基氨甲酰加合物可作为反映DMF长期接触的标志物。UPLC-MS联用技术可应用于职业接触DMF人群血液生物标志物的快速测定。
刘强王春民杜志勇吴智君叶萌路颖倩徐波米凯程娟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生物标志物
二甲基甲酰胺对HL7702肝细胞毒性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二甲基甲酰胺(DMF)对HL7702肝细胞的细胞活力、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探讨DMF引起肝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HL7702肝细胞给予50、100、150、200和250 mmol/L DMF处理,于24 h后检测其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根据细胞毒性测试结果设置对照组及DMF染毒组(200 m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DMF对HL7702细胞凋亡以及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DMF剂量依赖性地降低HL7702细胞的存活率,其中150、200和250 mmol/L DMF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并且,随着DMF染毒浓度增加,释放至细胞外的LDH的含量增加,与DMF浓度呈正相关。200 mmol/L DMF染毒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DMF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DMF引起HL7702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与DMF导致细胞凋亡有关。
张蔓管明月吴智君郑敏赵文锦王磊程娟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细胞毒性线粒体膜电位
内质网应激在二甲基甲酰胺致小鼠肝脏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亚急性染毒致小鼠肝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5只。DMF灌胃剂量分别为150 mg/kg·bw(低)、450 mg/kg·bw(中)、1 350 mg/kg·bw(高),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8 d,1次/d。末次染毒结束后,次日解剖。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性蛋白GRP94、GRP78及DMF代谢酶CYP2E1的表达水平。[结果] DMF各染毒组小鼠体重增长受到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染毒剂量增加,抑制程度加重。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系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血清ALT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组ALT水平较中剂量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F染毒组AST水平也表现出升高,但低、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病理学检测显示,低剂量组小鼠肝小叶汇管区周围可见细胞水肿,细胞质疏松浅染,出现空泡;中剂量组出现大面积细胞水样变性,细胞肿胀,细胞核皱缩,肝窦扩张;高剂量组中央静脉周围出现大量细胞嗜酸性变,胞浆浓缩,细胞核固缩,出现嗜酸小体;对照组小鼠未见异常改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中、高剂量组的GRP94、CYP2E1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RP94的表达水平随染毒剂量的升高呈剂量-效应关系。中、高剂量组GRP78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F亚急性染毒可导致小鼠肝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内质网应激有关。
王磊郑敏张蔓吴智君赵文锦程娟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亚急性内质网应激CYP2E1肝损伤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快速检测二甲基甲酰胺职业接触者血红蛋白中新型生物标志物被引量:7
2014年
建立了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 formamide,DMF)职业接触者血红蛋白中N-甲基氨甲酰加合物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快速检测方法。准确称取0.1 g血红蛋白样品置于15 mL离心管中,加入40μmol/L3-甲基-异丁基海因(3-methy-5-isobutylhydantion,MIH)内标溶液250μL,再加入HCl-醋酸(2∶1,V/V)溶液4.75 mL,振荡混匀3 min。将试管置于沸水浴中加热降解1 h,取出冷却。混匀后取200μL到96孔板,加入600μL1%甲酸乙腈溶液,混匀。控制真空泵压力,使样品在2~4 min流出。将净化后样品混匀转移到样品瓶,用UPLC/MS/MS检测N-甲基氨甲酰加合物的降解产物3-甲基-异丙基乙内酸脲(3-Methyl-5-isopropylhydantoin,MVH)。质谱采集方式为多反应监测模式,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MVH浓度在0.01~1.0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空白人群血红蛋白MVH加标回收率为97.3%,相对标准偏差为1.7%,血红蛋白中MVH检出限为0.01μmol/g。本方法能很好地应用于二甲基甲酰胺职业接触者血红蛋白中新型生物标志物N-甲基氨甲酰加合物的快速、准确测定。
王春民刘强李建徐波米凯程娟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生物标志物
CYP2E1介导氧化应激反应在二甲基甲酰胺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二甲基甲酰胺(DMF)小鼠肝急性毒性效应以及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细胞色素单加氧酶P450 2E1(CYP2E1)在高剂量DMF致肝脏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健康C57BL/6小鼠72只,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5个DMF染毒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DMF剂量为1500 mg/kg·bw,单次经口灌胃染毒。试验前后称量体重并观察动物的一般毒性反应,分别于染毒后8、12、24、48和72 h处死,取血并解剖肝,进行生化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肝组织Cyp2e1基因mRNA以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DMF染毒后24 h,雌性小鼠肝重量和脏器系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雄性小鼠体重下降明显,脏器系数呈现波动性改变。雌性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浓度于染毒后24 h快速上升,72 h达到峰值;雄性小鼠于48 h急剧升至高峰,与对照及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雌、雄性小鼠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峰值分别出现在48和72 h,较对照组和其他各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DMF染毒各组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变性、凝固性坏死灶以及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以雄性小鼠肝损伤更为持久和严重。DMF染毒后肝MDA含量一过性升高;24~72 h SOD酶活性明显减弱,雄性小鼠GSH消耗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雄性小鼠肝Cyp2e1 mRNA表达在DMF染毒后8 h明显上调,随后24~72 h基因表达水平快速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雌性小鼠该基因表达下调。Western blot检测发现DMF染毒后雌、雄小鼠肝CYP2E1蛋白水平均出现下降趋势。结论高剂量DMF通过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诱发C57BL/6小鼠肝急性毒性反应,雄性病变更
郑敏王磊管明月吴智君张蔓赵文锦程娟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急性肝损伤氧化应激CYP2E1
二甲基甲酰胺职业接触对作业工人氧化或抗氧化状态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职业接触二甲基甲酰胺(DMF)对作业工人氧化或抗氧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2012年5月选取某DMF生产企业104名DMF接触工人和101名对照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职业史、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等信息.测定车间空气中DMF浓度.采用血红蛋白N-甲基氨甲酰加合物(NMHb)水平作为内剂量标志物,结果以NMHb降解产物3-甲基-异丙基乙内酸脲(MVH)水平表示;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反映肝功能;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丙二醛(MDA)水平、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反映机体氧化或抗氧化状态.结果 工作岗位作业场所空气中DMF浓度在3.3~ 12.4 mg/m3范围内,并未超过国家标准.接触组MVH水平为(19.69±12.52) mg/kg,对照组未检出.接触组血清SOD活力为(125.30 ±21.23) U/ml,高于对照组[(118.35 ±18.48)U/ml,£=-2.47,P=0.014].SOD活力随MVH水平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当MVH≤24 mg/kg时,SOD活力随MVH水平的增加而增加(r =0.356,P=0.002);而当MVH> 24 mg/kg时,SOD活力随MVH水平的增加反而出现了降低的趋势(r=-0.260,P =0.150).两组人群MDA、GST、3-NT、ALT、AS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较低的DMF暴露浓度对机体的抗氧化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在机体能够代偿防御的范围内,并未造成明显的脂质/蛋白的过氧化损伤.
程娟刘强徐波吴智君叶萌蒋晓王春民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
高剂量二甲基甲酰胺致大鼠肝毒性和代谢的延迟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通过高剂量二甲基甲酰胺(DMF)染毒大鼠,比较延迟观察期前后DMF相关肝毒性指标及DMF血液代谢产物水平,探讨高剂量DMF致大鼠肝毒性及代谢的延迟作用.方法 将12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dDMF+2d延迟组、3dDMF组、3dDMF+3d延迟组和对照组4组.1dDMF+2d延迟组单次1d灌胃,延迟观察2d,第4天处死;3dDMF组连续3d灌胃,第4天处死;3dDMF+3d延迟组连续3 d灌胃,延迟观察3 d,第7天处死;对照组灌胃去离子水3 d,第7天处死.每组3只,灌胃剂量为每天1000 mg/kg体重.对各组大鼠进行日常观察及体重记录,测定血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等;记录肝和肾的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检测肝和肾的病理学变化;测定各组大鼠血红蛋白加合物(NMHb)浓度.结果 各组大鼠实验第1~3天未见明显中毒体征和体重变化;第4~6天(延迟观察期内),3 d DMF+3 d延迟组所有大鼠体型瘦弱,四肢无力,且体重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7,P〈0.05).与对照组比较,3 d DMF组大鼠AST和LDH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3 d DMF+3 d延迟组大鼠肝脏器系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d DMF组和3 d DMF+3 d延迟组大鼠各有1例和3例肉眼可见肝脏病变.病理结果显示,1 d DMF+2 d延迟组、3 d DMF组和3 d DMF+3 d延迟组主要病理变化分别为肝细胞点状坏死、肝细胞局灶性坏死和肝细胞大片坏死.对照组大鼠未检出NMHb,与3 d DMF组比较,3 d DMF+3 d延迟组NMHb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46,P〈0.05).结论 高剂量DMF染毒可能导致大鼠的肝毒性和代谢的延迟作用.
吴智君管明月郑敏张蔓赵文锦邵立军翟永朝朱钰玲程娟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血红蛋白加合物肝脏
二甲基甲酰胺对大鼠肝脏抗氧化能力及PPAR mRNA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灌胃给予二甲基甲酰胺(DMF)对大鼠肝脏抗氧化能力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α和PPARγ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8周龄SPF级SD大鼠随机分组,经口灌胃给予DMF 150 mg/kg BW染毒(每组5只),分别在DMF暴露前(D0组),暴露后第1、3、7、14和28天,取外周血进行血常规分析;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HE染色进行病理观察;试剂盒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PARα和PPARγ的mRNA水平;ELISA检测肝脏促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D0天(对照组)相比,DMF暴露1天后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开始增加[(8.30±0.61)×10~9/L vs.(12.64±1.02)×10~9/L,P<0.05],随着暴露时间延长,白细胞水平进一步升高。此外,DMF暴露后可引起显著的肝脏损伤,包括肝细胞肿胀、淋巴细胞浸润、点状坏死等。与D0天相比,GSH-Px在DMF暴露后第一天出现一过性升高[(1006.00±168.60)U vs.(1437.00±321.00)U,P<0.05],CAT在DMF暴露后28天出现显著升高[(35.17±4.90)U/mg蛋白vs.(51.80±10.32)U/mg蛋白,P<0.05]。PPARα和PPARγ的mRNA水平在染毒后第7天出现显著升高[(1.35±1.30)vs.(35.70±10.88),(1.04±0.33)vs.(191.10±44.70),P<0.01]。而PPAR信号通路下游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IL-1β、IL-6和TNF-α)降低,其中,与D0天相比,IL-1β在DMF暴露28天显著降低[(34.75±5.94)pg/mL vs.(25.52±1.65)pg/mL,P<0.05],IL-6在DMF暴露14天降低至谷值[(139.10±23.10)pg/mL vs.(97.86±4.15)pg/mL,P<0.01],TNF-α在DMF暴露后持续降低,在暴露28天时最低[(295.40±29.31)pg/mL vs.(217.10±7.43),P<0.01]。结论DMF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ROS,可引起氧化应激能力损伤,导致肝脏炎症,从而负反馈上调PPAR的转录水平,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分泌,以减轻炎症反应。
张蔓郑敏吴智君王磊管明月赵文锦程娟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
太仓市二甲基甲酰胺职业危害状况调查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太仓市二甲基甲酰胺(DMF)职业危害因素分布情况及其对接触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家皮革制造企业及1家皮革浆料生产企业接触DMF的员工865名作为接触组,以该3家企业不接触DMF的员工386名作为对照组。测定作业场所空气DMF浓度;调查劳动者基本情况、职业史、既往史、工伤职业病发生情况、主诉症状;进行血清生化指标、尿液、血细胞分析,以及心电图、肝脾B超检查。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工龄、吸烟、饮酒等方面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革制造行业较浆料生产行业空气中DMF浓度高,其中配料、涂台岗位浓度最高。接触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发生率较高的分别是食欲减退(25.5%)、恶心(23.6%)、腹胀(22.2%)、肝区痛(17.3%)。接触组血清ALT、AST、尿胆红素异常率(分别为18.5%、11.4%、10.2%),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GGT、尿酮体、尿蛋白、尿白细胞、尿隐血、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异常率在两组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太仓市DMF职业危害在皮革制造企业较为突出,尤其是配料和涂台两个工种。DMF主要影响接触人群的肝功能。
徐波程娟江海米凯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
氯唑沙宗在C57BL/6小鼠体内的代谢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氯唑沙宗(CZX)经口灌胃C57BL/6雄性小鼠,确定血浆中CZX和代谢产物6-羟基-氯唑沙宗(6-OH-CZX)的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与文献报道的CZX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和讨论。方法 72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20和200 mg/kg·bw 2个剂量组,经口灌胃给药。在灌胃前和灌胃后2、5、10、15、20和30 min,1、2和4 h分别取4只小鼠采血,通过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测定血清中的CZX和6-OH-CZX浓度,并利用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数据。结果 20 mg/kg·bw CZX组小鼠灌胃后30 min,CZX和6-OH-CZX在血浆中均达到最高浓度,分别为57.61和1.84 nmol/ml。200 mg/kg·bw CZX组小鼠灌胃后10和15 min,CZX和6-OH-CZX血浆中的浓度分别达到最高峰,为332.56和5.96 nmol/ml。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20和200 mg/kg·bw剂量组的CZX半衰期t_(1/2)分别为63.11和53.80 min。200 mg/kg·bw剂量组的CZX和6-OH-CZX的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0 mg/kg·bw剂量组AUC的3.71和2.91倍。结论 C57BL/6小鼠在经口灌胃CZX的剂量为20~200 mg/kg·bw时,可以选择检测灌胃后5~20 min内血浆CZX和6-OH-CZX的浓度,以便在进行同一种属小鼠的CYP2E1酶活性相关研究中,达到较好的对比效果。
吴智君管明月赵文锦韩合敬王倩郑敏张蔓王磊程娟
关键词:氯唑沙宗C57BL/6CYP2E1代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