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ZX013)
- 作品数:15 被引量:27H指数:3
- 相关作者:贾向桐王绍源张伟伟姜文华杨明更多>>
-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商丘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经济管理更多>>
- 弗里德曼“相对化先验论”的逻辑路径与问题
- 2016年
- 面对科学合理性问题的争议,弗里德曼另辟蹊径,从新康德主义视域出发,试图将库恩的历史主义理论与早期逻辑实证主义传统结合起来,重新阐释科学发展的连续性问题。通过对卡尔纳普等人的新康德路径解读,弗里德曼用一种动态的、构成性的相对先验论主张替代库恩以来认识论研究的自然化和相对主义基本理路,以保留人类理性和规范化在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位置。
- 贾向桐
- 关键词:新康德主义
- 奎因的“不充分决定命题”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13年
- "不充分决定命题"是当代科学哲学讨论的经典问题之一,奎因作为这一时期重要的哲学家对此问题的论述至关重要。总的来看,奎因对"不充分决定命题"的论述是复杂多变的,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其核心内容(即科学理论不是被经验证据所严格决定的,经验和理论之间不存在完全严格的逻辑关系)一直保持不变,但与之相关的哲学倾向却摇摆不定。事实上,我们只有将"不充分决定命题"放在奎因的整个哲学体系中,放在他的核心观念的张力中才能理解这种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
- 贾向桐
- 关键词:真理
- 自然科学中先验知识何以存在——兼论当代构成主义先验论与科学实践哲学融合的可能性被引量:4
- 2014年
- 自然科学之中是否存在先验知识,这一直是困扰科学哲学发展的重要理论难题。在逻辑实证主义之后,否定先验知识存在的观念逐渐占据了优势,尤其是在奎因自然主义提出后,先验论研究日渐沉寂。但从科学理论的结构功能和整体层次来看,纯粹经验知识本身还不足以解释科学理论复杂的发展与演变,即先验知识在结构和功能上还有存在的必要性。
- 贾向桐
- 关键词:先验知识自然科学先验论实践哲学构成主义逻辑实证主义
- “最佳说明推理”成立吗?——范·弗拉森对“最佳说明推理”的解析与批判被引量:2
- 2016年
- 20世纪后半期以来,"最佳说明推理"日益被视为最有希望超越传统归纳法的科学推理方法,它在回避归纳法难以摆脱的演绎性论证难题的过程中,将理论的解释力与其真理性问题直接联系起来。但这种推理的合理性争议一直持续不断,范·弗拉森在这场争论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他对"最佳说明推理"的分析和批判最具代表性。经过缜密的分析,范·弗拉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系列反"最佳说明推理"的经典论证,这成为当代科学哲学关于"最佳说明推理"讨论中无法回避的关键命题。
- 贾向桐
- 关键词:实在论
- 人类活动论思维范式下的技术演进与控制——兼对技术自主论的评判
- 2013年
- 关于对技术演进和控制的研究,技术自主论认为技术不仅决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而且决定技术本身的发展,人类从根本上无法对技术实施有效控制。但基于人类活动论思维范式的分析,技术是人类社会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技术的演进和运用,因此由现代技术引发的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工业革命以来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人类要实现对技术演进和使用的有效控制,需要对自身社会活动方式进行变革,构建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转变生产与消费观念等。
- 杨明
- 关键词:技术自主论技术演进
- 无情感的机器人需要道德关护吗?——未来AMAs机器人的情感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前应用领域的机器人缺乏意识、精神状态和感觉这些情感条件,机器人只是按照人类设定的程序进行遵循一定的规则行为。判定一个机器人能否称得上人工物道德行为体(AMAs),似乎取决于是否具有情感因素。道德与情感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的关系。然而,行为主义和表现主义认为,即使缺乏情感的机器也应当受到道德关护。从机器人的应用实践来看,无论是认知缺陷角色的机器人、奴仆角色机器人还是财产物角色机器人,他们都有相应的道德地位,都应当受到不同方式的伦理关护。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认为,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制造出一种具有情感的AMAs机器人。
- 王绍源张伟伟
- 关键词:机器人情感行为主义
- 科学实在论的指称问题与拉姆齐语句的解答被引量:1
- 2011年
- 指称问题是贯穿科学实在论两条基本原则(形而上学与认识论)的核心环节,它和真理问题一起构成实在论"非奇迹论证"的理论基础。以劳丹为代表反实在论针对性地提出"悲观归纳"问题,借助历史主义的案例分析方法,深刻揭示了"非奇迹辩护"推理存在的问题:科学理论的成功(包括预测和解释的成功)与其理论的指称和真理性并无因果必然联系。科学实在论针对"悲观归纳"的质疑,试图通过"拉姆齐置换"解决理论术语的指称问题,这代表了一种"结构实在论"的理论方案,它诉诸于科学理论的数学结构来答复反实在论提出的"指称"问题。
- 贾向桐
- 关键词:科学实在论指称
- “不充分决定命题”成立吗?——析劳丹和利普林对“不充分决定命题”的反驳被引量:1
- 2010年
- 在理论与经验证据的关系问题上,当代科学哲学涉及的核心问题是经验对理论的"不充分决定命题"。典型的"不充分决定命题"以"经验等值命题"为基础,强调经验对理论的非对称性和非决定性。但劳丹和利普林对"经验等值命题"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一命题只是一个猜测性的假设,它没有普遍性的理论根据;进而他们把"不充分决定命题"的理论基础归结为"后承主义",依据于经验对理论的直接确证。然后,劳丹等人利用"间接确证"模式,试图通过截断经验等值命题与不充分决定命题的逻辑联系来反驳不充分决定命题。
- 贾向桐
- 关键词:相对主义
- 机器(人)伦理学的勃兴及其伦理地位的探讨被引量:8
- 2015年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技术)人工物道德行为体(AMAs)日益呈现出高度的"自主权"和"感知性",使得应用于军事领域、生活领域、科考领域的机器人产生了诸多伦理问题,面对这样一个新兴的应用伦理学领域,需要人们在"道德层级"上对机器(人)进行重新定位,在道德产出与道德接收角色中分析其伦理问题,在扩大的道德参与圈中走出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的窠臼。
- 王绍源
- 物道德:一种后人本主义的技术伦理学——评维贝克的《技术道德化:物道德的理解和设计》被引量:4
- 2014年
- 伦理道德在人类生存世界中担负着特殊的价值角色。纵观科技伦理学的发展.伦理学是人类对技术的一种常态反思。诸如医学伦理、计算机伦理、纳米伦理等就是技术伦理学的分支领域。一般地,技术伦理学立于人本主义立场,所考察的是技术产生的具体问题。
- 王绍源
- 关键词:技术伦理学人本主义道德化科技伦理学计算机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