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49-2003)
- 作品数:3 被引量:144H指数:3
- 相关作者:郝大海王卫东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理性化、市场转型与就业机会差异--中国城镇居民工作获得的历时性分析(1949--2003)被引量:18
- 2009年
- 现代社会中,工作获得对于个人获得社会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有关中国城镇居民工作获得的研究,比较关注改革中制度变迁对工作获得影响因素的作用,但针对改革前社会结构变动对工作获得及制度变迁影响的历时性分析则明显不足。因此,有必要在结构变动与制度变迁的研究视角下,对1949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工作获得过程进行历时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文革"中后期,父亲单位地位的高低就已经十分显著地影响到子女是否能进入一个较好的工作单位;而市场转型以来,女性就业相对于男性承受了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这不仅从一个侧面为结构变动诱发制度创新的理论观点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为深入理解和把握女性就业的劣势状况、制定各项旨在减少歧视女性就业的社会干预政策提供了事实依据。
- 郝大海王卫东
- 关键词:祛魅
- 祛魅化与市场转型——1949年后中国大陆理性化过程的历时性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本研究沿韦伯西方理性化过程研究的线索,利用CGSS2003的经验资料,分析了市场转型发生的社会基础。研究发现,在"文革"中后期的"上山下乡"运动中,父代与子代之间的资源转换由"文革"前"间接"转变为"直接"。而在市场转型中,职业地位正成为代际资源传递的重要途径,同时,与男性相比,女性不仅获得父代资源支持力度较低,获得优势职业也有更高的人力资本要求。笔者认为,以上发现意味着,尽管1949年后的体制形态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个人与家庭或家族的传统联系,但在"文革"中后期父辈力求资源代际流动的努力,不仅实现了对政治领袖个人权威的"祛魅",同时也通过市场转型实现了体制创新。但市场转型中,对于重视家庭或家族男性传承传统伦理的复归,不仅折射出家庭本位伦理与彰显个性的理性化逻辑间的矛盾,也提示人们未来仍存在着将个人与国家关系绝对化的潜在风险。
- 郝大海
- 关键词:理性化祛魅
- 中国城市教育分层研究(1949—2003)被引量:124
- 2007年
- 改革以来,中国教育机会总量的增加,特别是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大,并未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明显地缩小教育分层。改革前,由于政策干预对较高社会阶层、特别是专业技术阶层教育需求的抑制,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教育分层;改革后,中国教育分层正显现出MMI假设的诸项特征:较高阶层在高中入学阶段具有稳定的优势,同时,专业技术阶层在大学入学阶段也具有一定优势。这表明,当前通过抑制较高阶层的教育诉求来实现教育分层最小化的政策干预已经终结。但是,在教育领域内实行"补偿原则"向中下阶层倾斜教育资源的发展思路也未能如人所愿,它并未改变中下阶层在较高教育阶段的不利状况。缩小教育分层状况的另一种思路在于,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缩小各社会阶层间的生活差异。
- 郝大海
- 关键词:教育分层政策干预